第2章 楔子:寻龙点穴
翌日,当清晨的阳光穿过浓密的树林,斑斑驳驳的洒落在露宿的营地上时,周怀瑾已早早的营地中打起了军体拳,军体拳中国军人都会打,但是周怀瑾的军体拳却是自小他父亲亲自教的,周怀瑾这套拳法打了快二十年了,从未间断。早起的还有武警副支队长杨斌,看着周怀瑾虎虎生风的拳法,不禁啧啧称奇,暗想自己的军体拳怕也是打不出这样的功力,不亏是将门虎子。
林中山风习习,带来一阵阵野草林木特有的青涩气味,不由让人神清气爽。这时考古队的队员们也纷纷的起床,开始洗漱收拾起来,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小龙,起的蛮早的嘛!”孙启文一边手绢擦拭眼镜一边笑呵呵的向周怀瑾走来。
“呵呵,夜读晨练是多年的习惯。”周怀瑾拿着毛巾擦了擦鬓角的汗水笑道。
“怎么样,今天有信心找到准确的位置吗?”
“信心有,可以先试试”周怀瑾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他自己的背包旁,从包里拿出一本记事本,打开后指着其中一页对着孙启文说道:“孙叔叔,你看看着这个,这是我昨天晚上画的。”
记事本上画着一副草图,孙启文带上眼镜仔细的看了起来。图的中央画着一座山,看着山形应该是龙爪岭;左上角标记着东南西北坐标;正上方是北斗星座,星座中的一颗星与北极星用一根带箭头的虚线连上,箭头一直指到龙爪岭山上一处;图的右边画着一轮朝阳,沿着阳光的方向,又有一根带着箭头的虚线,连在龙爪岭上。
“这标注的是墓葬的位置吗?可以按照这图上的箭头指向是一东一北两个地点啊?”孙启文不解的看向周怀瑾,这时张若愚和杨斌也围了上来,张若愚也拿起图研究起来。
“孙叔叔,按照这里的地形,这座墓葬是洞葬葬制应该是不会错的,那么地处中原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葬制?那么久说明这里应该是有高人布了一个风水局。要不乘现在凉快,我们上山到实地看看再说。”
孙启文想想也是,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实地践行。
想到这么快就有线索了,孙启文不禁心热起来。在催促中,大家匆匆的吃完早饭,整装出发。因为营地扎在东南角,大家就跟随着周怀瑾先向东边的那个坐标攀去。
龙爪岭海拔并不高,不用两个小时,大家都来到了坐标位置。实地一看孙启文和张若愚都隐隐的有些失望,这里就是一处正常的山坡,山坡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草,这和一路走来的山间环境没什么区别。这时孙启文拿眼去找周怀瑾时,却发现周怀瑾不见了。今天上山的七八个人都在孙启文的身边,可这一转眼周怀瑾哪儿去了?
孙启文急忙喊道:“小龙,你在哪里?”
“我在这里。”
说话间,周怀瑾从十几米开外的一棵枯树后面探出头来。
“小龙,注意安全,这荒山野岭的,别走散了。”
“呵呵,没事,我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也算是老驴友了,这里还不算什么了。”说罢,周怀瑾又缩回枯树后面去了。
孙启文很是纳闷,这孩子在干嘛呢?走上前一看,原来周怀瑾正在用一把军用铲刨枯树下的泥土。
“小龙,你这是在干嘛?”
“找东西。”
“找东西,这烂木头下面会有什么东西”
说话间,只见周怀瑾伸手在刨处的土洞中掏出一把漆黑的泥土,周怀瑾把黑土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了后,把手递给孙启文说道:“孙叔叔,您看看,这是什么?”
孙启文也闻了闻,说:“这好像是什么烂掉的树根。”
“是的,这是一棵槐树的根。”周怀瑾拍拍了身边的枯树说:“根据树根的大小判断,原来的树早已枯死了,这颗树是在原有的树根上后来长出来的,不过后来也枯死了。”
说完,周怀瑾看了一下四周的环境,向东南走去,一边走一边小声的嘀咕着,好像在计数。
“枯死的树和墓葬有什么关系吗?”孙启文有些不解的低声说道。
大概走了二十几步的样子,周怀瑾又蹲下,拿起铲子在地上刨起土来。不一会,周怀瑾摇了摇头,站了起来,又走到枯树旁,重新看了一下方位,这下是向西南方向走去。大约也是走了二十多步,再次在地上挖起洞来。
这时,别说孙启文,就是整个考古队的队员们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在干嘛?我们可是专业的考古队,是发掘古墓的,又不是钓鱼客,随便在地上挖点蚯蚓就好了。
正当大家迷惑不解的时候,只见周怀瑾拿出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起来。
“请大家过来一下”周怀瑾向着大家扬扬了手。
孙启文带头向周怀瑾走去,大家也纷纷的围了上去,都想听听这个小伙子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现在我想请大家做一件事,请各位两人一组,按我指定的位置去挖上一挖,看看地下都有什么?请大家先别问为什么,这只是请大家帮我印证我的一个想法,如果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再向大家解释原因。”说完,周怀瑾按照本子上画好的图形,把考古队的十几个小伙子派了出去。
周怀瑾看到孙启文和张若愚都一脸的疑惑,微笑道:“二位叔叔,不要着急,一会就好。”
不大一会,大家伙纷纷向着周怀瑾喊道:“我这里土下有东西。”周怀瑾疾步向大家走去,孙张二人也赶忙跟上前去。
周怀瑾每到一处都蹲下仔细看了看,大家伙挖出来的东西有两处和周怀瑾挖的差不多,都是枯朽的树根,还有四处挖出用一些青石围成的石圈,石圈中的土也被挖掉一些,而这些青石就像垒砌起来的烟囱插入土中,不知有多深。
周怀瑾每走一处都在本子上标上记号,几个地方都记完了,周怀瑾向着孙张二人扬扬了手中的笔记本说道:“孙叔叔,你们看大家伙和我一共挖了三处槐树根,而那四处青石圈就是被封填上的水眼,你们再看看这七处地点的排列图形像什么?”
“北斗七星!”孙张看着本子上的图,同时低声喊了出来。
“不错,三槐为柄、四水成勺,构成七星聚气阵法,因为龙爪岭山势有些突兀,不易聚气,所以此处阵法是为墓葬聚气而建,此地向东,属木,水生木,所以这里用树和水构建阵眼。汉代有门前三槐代表家有三公的意思,所以的这里应该葬了个大人物。”周怀瑾笑眯眯的说道。
一番话说的孙张二人面面相觑,孙启文嘴巴裂了咧,暗中腹诽道:“这都是什么事,我这干了一辈子的工作,还不如一个毛头小子,看来下辈子找个好人家去投胎。”
这时张若愚倒是一脸好奇的问道:“小周,那通过这个阵法就能找到墓葬确切的位置咯?”
听到周怀瑾与张若愚的对话,考古队的队员们都围了上来,这样长知识的机会不是说有就有的,谁都想上来听听。
“嗯……”周怀瑾摸了摸鼻子:“张叔叔,这么说吧,这处的阵法位于东方,阵眼中有三处为木,三为阳,此处聚的就阳气,但是风水学中讲究的是阴阳调和,方生生吉之气,所以,应该还有一处聚气阵法,这样两处阵法与墓葬正好能形成三角定位之法,这样找确切的位置就容易很多了。”
“哈哈,好样的小龙,这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啊!”孙启文感叹道:“小龙,这次考古的前期工作就交给你了。”说完,又扭过脸去,对着队员说道:“大家听着,一会在寻找墓葬地点时,大家都听从怀瑾的安排。”
“好的!”大家齐齐喊道,大家伙这时都还挺佩服这个不大的小伙子。
“小龙,那你看下一个地点会在哪里呢?”
“西方为金南方为火这两处都不太合适,而北方属水,东木北水都可生生吉之气,所以我想下一个地点应该在北边,昨晚的星象的指向也大致在北,我们现在就去找找看吧。”
“好,大家跟着怀瑾,出发!”看到了希望,孙启文也振奋起来,颇有气势的向着大家一挥手喊道。
就这样,大家跟着周怀瑾沿着山腰向北走去。
虽然山中凉快,但是当大家走到背面山腰时,也都是汗水淋漓。周怀瑾对了一下方位后,说道:“大家先原地休息一下吧!”
这时队员们都卸下背包行囊,想找个阴凉地方休息,队中负责后勤的队员们也在找个能生火做饭的地方,野外工作说是做饭,其实也就是烧点水,煮个泡面或是用料包做个汤,就着些干粮罐头什么的就算完事了。就在四处转悠的时候,就听到不远处,一处背阳的山坳里有人高声喊道:“大家快来这里,这有泉水,都来洗洗。”
“泉水,呵呵。”找的就是它,周怀瑾心中暗喜,快步向着喊声出走去。
来到山坳中,周怀瑾四处打量了一番。山坳呈马蹄形面向正北,山坳间光秃秃的,没有什么植被,地上都是一些岩石,汩汩冒着清澈泉水的泉眼就在山坳的中间的洼地中,泉水汇成一条小溪水缓缓向北流去。
这时,周怀瑾掏出一个罗盘,拿在手上围着泉眼转了一圈后,又走到山坳背面的山壁前,抽出工兵铲在山壁上轻轻的拍着。
见状,孙启文赶紧的走到周怀瑾的身边,轻轻的说道:“小龙,这里是墓门的位置吗?”
正说话时,周怀瑾转过身来,双手张开耸了耸肩,微笑着说道:“不是,不过快了。”
这时只见孙启文睁大眼睛,一把把周怀瑾拉了过来,失声喊道:“这…这…这是怎么回事?”
听到孙启文的喊声,队员们都快速向这里跑了过了,一副怪异的画面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大家只见周怀瑾的工兵铲静静的贴在山壁上,对,是贴在山壁上,不是周怀瑾插上去的。
“呵呵,大家不要奇怪,这面山壁里有磁石。”见到自己吓了大家一跳,周怀瑾摸摸了鼻子不好意思的说道。
孙启文看到周怀瑾这幅模样,就笑呵呵的说道:“小龙,你是不是有答案了,给我们大家解解惑吧。”
“好吧,那我就谈一下我的看法。”周怀瑾就近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孙启文领着队员们也围着周怀瑾纷纷坐下边休息边听周怀瑾讲解。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座墓葬不是一座普通的墓葬,大家都知道,汉代大多以封土葬制,唐代才开始掏空山体作为墓穴,所以这里是一处山体洞葬的葬制,这一点大家说的没错。但是这里却有着独特的风水布局。”
“风水学的精髓其实讲的是天人合一,再结合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述,所以这里应该布的天地人三才阵。”
“那么,东方为震宫,属木,主生发,我们在东边找的是七星聚气阵,七为奇数属阳性,清气向上星辰当空,所以东方为三才阵阵眼中的天,而这里”周怀瑾说到这里站起身来,在大家行囊中又摸出两把工兵铲,走到山壁前的两处方位,啪啪两声,把两把工兵铲也贴在了山壁上。
“大家看,山壁中共有三处磁石,而磁石的作用就是吸附金气。这里为北,北方为坎宫,属水,主收藏,所以这里布的一处三金锁水阵,三金加一处泉眼和数为四,属阴性,水向低处金藏土中,那么这里就是三才阵阵眼中的地。”
“现在三处坐标我们已经找到两处,那么剩下的一处坐标,还能跑了吗?”
这就是传说中的寻龙点穴,厉害,真厉害!在座这些年轻的队员们对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同伴暗暗的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