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黛玉篇】林黛玉结局之谜
2.2林黛玉结局之谜
2.2.1驳刘心武的“黛玉投湖说”
在央视百家讲坛,刘心武先生认为林黛玉是投湖而死,认为那根玉带,是林黛玉投水时解开带被风吹走、挂在两株枯木上的(敢情林妹妹投水前还宽衣解带)。刘先生认为林黛玉自杀是一场极其唯美的行为艺术秀,跟她的“葬花”类似,并且在他续写的红楼梦里,对林黛玉“投湖自杀”的情节进行了唯美的“还原”。刘先生的理由看似很充分,但其实没有一条站得住脚。
理由1:因为林黛玉搞过葬花,所以她有“行为艺术”的瘾,泪尽之日,她盛装打扮,缓步走入湖水。
【驳斥】完全是想当然。何况林黛玉说过为什么要葬花(葬花也不是行为艺术秀,这点后面详谈)。贾宝玉说,把花扫起来,撂到水里就完事了,何必用丝巾袋子包起来埋葬?林黛玉的解释是“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林黛玉知道花落在水里尚且会遭玷污了,何况她自己?她怎么可能还会去投湖自杀,难道她不怕被脏水臭水污了?《葬花吟》里也说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如果投水而死,谁知道会飘到哪个臭渠沟里去呢,这岂不违背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本意?
林黛玉为什么不愿意落花逐流水啊?因为落花就是“残红”(见“飞燕泣血葬残红”里黛玉葬花那一章),红就是朱,就是朱明(也有人说,花,其实指华,指华夏,这也是说得通的);而水呢?自然会让人想到“今宵水国吟”,也就是水国满清。黛玉当然不愿意让落花残红逐水而去啊,那她自己更加不会葬身水里了。
理由2:她是天界绛珠仙子投胎,所以她会选择自己离开尘世。
【驳斥】这只解释了林黛玉最后是自杀,但没解释“沉湖自尽”。
理由3:“冷月葬花魂”,所以她选择在月夜沉湖。该日应当是中秋。
【驳斥】这只是猜测自杀的时间,何况不能因为“冷月”二字就说是中秋。虽然林黛玉写“冷月葬花魂”这句诗是在中秋节与史湘云联诗时写的,但黛玉葬花不是在中秋节,而是三月份,书中说:“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也就是是三月中旬。三月份,天气还很冷,当然可以称冷月。八月中秋,秋高气爽、月满人团圆,称冷月就不那么合适了。刘老师将“葬花”看作是黛玉之死的隐喻,这没有错。错就错在,把写诗的时间当成了“葬花”的时间。“葬花”发生在三月中浣,那林黛玉之死也应该在三月中浣的冷月夜,而不应该在中秋节的夜晚。
理由4:桃花社填柳絮词,黛诗中有一句“粉堕百花洲”,粉是花粉,洲乃是水域。像花一样的她也会死在水域。
【驳斥】这个理由实在太牵强。而且完全错解了“洲”的含义。洲,并不是指水域,而是指水中的陆地。中国每条河边、湖里,都有各式各样的洲,比如长沙有橘子洲,武汉有鹦鹉洲,怎么理解成水域呢?大观园的百花洲,也不是水域,如果是水域,那得叫“百花湖”了。
理由5:黛玉在怡红夜宴时占花名占到芙蓉,所以黛玉就是芙蓉,芙蓉又是水中花,所以就该死在水里。
【驳斥】这条理由很多人是信服的,大家犯了和刘老师一样的错误:将芙蓉花想当然地当做了水芙蓉,也就是莲花。然而很遗憾,红楼梦里说的芙蓉,并不是指水芙蓉,而是指木芙蓉。木芙蓉是长在陆地上的,并非水中花。其实就算是水芙蓉,那应该得水而生,怎么还沉水而死呢?
也许你问,你怎么知道是木芙蓉不是水芙蓉?书中不是明明写到贾宝玉“猛然见池上芙蓉”而写了悼念晴雯的《芙蓉诔》,“池上”可不是在水里嘛。
问得好。不过呢,也犯了刘老师的“百花洲”一样的错误。“池上”,未必是指水中,而是指“池塘上边”,如果指水里,那应该说“池中”或“池里”。还记得贾宝玉魂游太虚时,初见警幻仙姑,书中用了一大段优美的词赋,其中一句是“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难道说神仙姐姐是在池水中徘徊?当然她是神仙,说她在水上徘徊也说得通。但别忘了后面贾宝玉在祭奠晴雯时,“夜月下,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如果说芙蓉花是水中花,是池塘里的花,小丫头如何来到芙蓉花前?也许你说是走到岸边啊。那如何将“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呢?也许你说就是挂在岸边那株水芙蓉莲花上嘛。好,算你狠,那“芙蓉枝”如何解释?水芙蓉可有芙蓉枝的说法?水芙蓉属于草本,只有木芙蓉才是木本植物,才有树枝的概念。
理由6:诗社里林黛玉号“潇湘妃子”,而历史上真正的潇湘妃子娥皇和女英正是泪染竹斑,殉情入水。所以黛玉也会同娥皇女英。
【驳斥】这是唯一能勉强说得通的理由。但林黛玉之所以被称作潇湘妃子,书里解释得很清楚,这个别号还是探春给她取的。一则是因为她住在潇湘馆;二则是因为她爱哭,探春说: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所以潇湘妃子的别号,主要是说林黛玉爱哭,进而让人想到绛珠血泪,由斑斑血泪而暗示潇湘馆的“斑竹”,由斑竹而提到帝舜,由帝舜进而暗示林黛玉她们乃华夏帝舜后裔。而不是暗示她投水而死。
一直以来,刘先生的“黛玉投湖说”很有市场,所以在此费了一番笔墨来驳斥。除了“投水说”,还有“病死说”,在此也不多说了。
那林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
2.2.2众说纷纭的“林黛玉结局”
关于林黛玉的最终结局,一直是众说纷纭。高鹗的续本虽然一直被红迷诟病,但其对林黛玉最后的死,写得非常精彩,“焚稿断痴情”,以及最后那句没说完的遗言“宝玉,你好……”,都是影视戏剧中的经典桥段,从文学上讲是非常成功的。高鹗的续本,完全将《红楼梦》写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爱情悲剧故事。《梁祝》和《红楼梦》走出国门时,对外宣传,也常冠以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外国人这么看,没问题,但我们将《红楼梦》当做纯粹的爱情故事来看,那就辜负了作者的一腔血泪。所以明眼人都知道通行本后40回是续本,贾母、王熙凤和王夫人姐妹,一起玩掉包计,骗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新婚夜,林黛玉得知真相愤恨交加、咳血而亡。这样的情节也完全不符合《红楼梦》前面的设定。因为只要贾母活着,她是绝对不允许贾宝玉娶宝钗而抛弃林黛玉的。因为贾母最爱的两个人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王熙凤也一直知道林黛玉肯定是要嫁给宝玉的,还开过“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们家媳妇”的玩笑,她们不可能策划这样的掉包计。王夫人虽然更喜欢薛宝钗,但只要贾母还活着,她也无可奈何。关于这点红学家们早已说得清清楚楚,也最令人信服,在此就不在赘言了。
87版《红楼梦》电视剧,编剧们没有按照高鹗的续本来拍,而进行了大胆改编。在这个版本里,说贾宝玉跟随北静王去了西海沿子,就在这时传出了宫里元春赐婚的消息——赐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林黛玉无意中听到这消息,有如晴天霹雳,还没等宝玉回来,就郁郁而终。这个设定,虽然比高鹗续本更合理些,却没了续本那种悲剧的文学之美。另外元春虽然是更欣赏薛宝钗,从赐礼物红麝串那回可以看出。但元春也不会傻到不顾贾母和弟弟的感受,就强行赐婚。再说前面因为紫鹃一句玩笑话“林姑娘要回苏州”,结果引发贾宝玉的一场疯病。王夫人也被彻底吓倒,断然不会再唆使元春直接指婚。
虽然各种结局的说法很多,但有一点大家都是认可的,那就是最后林黛玉死了,木石空有前盟,终究抵不过金玉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