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 第28章 潢海铁网山之谜

第28章 潢海铁网山之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周汝昌、刘心武说“潢海铁网山”是指满清关外的******的老家辽宁铁岭,甚至还说卫若兰射圃,冯子英在铁网山打围,就是清朝皇帝每年的盛事——木兰秋闱,木兰围猎!那可是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就差没说五阿哥一箭射中个小燕子了。

其实潢海,是指潢池,出自潢池弄兵的典故,指造反的意思。铁网山乃铁围山,出自佛教用语。潢海铁网山的本意,批语说的很清楚,是“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潢海,就是潢池,就是迷津;铁网山,就是尘网。迷津、尘网都是佛教用语。

那这迷津、尘网到底指什么?

-

迷津,是指乘船迷失了津口、找不到渡头,也就是找不到方向码头一直在无边无际地漂泊。

只有行舟坐船才会有遭遇迷津之事,红楼梦里有说到坐船的事吗?有,不过是比喻的说法。在说到给秦可卿的棺材,说那是用一根什么樯木做的板。樯木是什么?这里的批语告诉我们: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

-

这就明白了,这根樯木出自潢海铁网山,樯木做成的棺材,其实就是船,潢海,就是迷津;铁网山就是尘网,只是这个尘网还打不破,是铁网。尘网还含有乱世的意思,还记得甄士隐解《好了歌》写得那首词吗?“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这蛛丝儿结满雕梁,这沾满灰尘的蜘蛛网,就是尘网。这几句诗描绘出了改朝换代带来的家国衰亡的景象。

这又让我想起了,宋朝才子秦观那首《踏莎suo行》,不是踏sha行。踏莎行·郴州旅舍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是啊,人生犹如泛舟,对大明末世的人民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如今已是大清国(水国)的天下——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到处是茫茫水海。大明遗民撑着木筏,在潢海迷津的里游荡,周围是铁笼一样的尘网,深有万丈,遥亘千里,探不到底,望不到边,去哪里寻找梦中的桃源?

朱楼,已经被茫茫水雾笼罩,印证了“雾失楼台”;大明朝如堕迷津,看不到岸,是为“月迷津渡”;武陵源在哪里?秦人旧舍又在哪里?已经无处可寻,是谓“桃源望断无寻处”。

红楼梦里有写到桃源吗?当然有。

-

在贾宝玉呈cheng才藻、题对额的那一回,说一行人来到一处地方,有水、有石洞。有人说:就叫武陵源最好;有人说:不如叫秦人旧舍;贾宝玉说:这些名字都太露了,这是乱世避祸的意思啊,不如叫蓼汀花溆。(武陵源和秦人旧舍,就是暗指桃花源里避秦祸)。作者通过人物的对白讨论,就暗示读者:如今已经换了人间,都在乱世避祸,而且这个祸,还躲不过!这到底是个什么乱世?想避祸还不行?人家秦人不就是在桃花源避祸吗?根据桃花源记,说打鱼人撑着船,看到石洞里面若有光,进去后豁然开朗,找到了桃花源。而贾政他们一行,看到了石洞,可就是过不去,因为没有船,没有船度他们。贾珍说有“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可惜还没建好。那就没办法,只好从山上盘道走了。这一路是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最后是通到蘅芜苑那里。关于大观园里的建筑寓意,这里就不讲了。

那我们看,这迷津到底应该怎么过去呢?

在贾宝玉魂游太虚那一回,警幻仙姑告诉了我们答案。

-

说宝玉在太虚幻境和秦可卿依照警幻仙姑的话,缱倦温柔,做了儿女之事。到次日还软语温存,难解难分,最后两人携手同游。其实中国古代人还蛮浪漫的,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能和老婆携手同游啊。总之他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遇到了荆榛zhen遍地,狼虎同群,还有一条黑溪阻路,又没有桥过去。警幻仙姑连忙追上来,告诉他们,赶紧回头,不要过去!因为这是迷津!

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

这里短短的一百来字,就有很多谜团了,我一一尝试做个解答。

-

1)为什么说“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

道理很简单,因为要是有舟楫的话,还怕水吗?还怕迷津吗?《荀子·劝学》里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了舟楫,我不会水都没关系,横渡大江大河都不在话下。那样的话,还用得着那么惶恐绝望吗?但现实异常残酷,在这个末世,在这个天掩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滔天的末世,没有舟楫,更没有诺亚方舟,只有一个木筏。

可能有人又说我瞎扯,红楼梦里哪有大洪水啊?有,当然有啊。开篇就写女娲补天,为啥补天?因为天掩西北,天塌了嘛,所以补天;接着写当日地陷东南处的姑苏。这天塌地陷都有了。大洪水在哪?没有直写,但上古传说就记载正是天塌地陷引发了史前大洪水,天下成了水乡泽国。红楼梦里没有直写大洪水,却写了水国!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今天已是水国天下了。所以在这茫茫水国,你没有舟楫,只有一个木筏,怎么办?

这木筏又是什么做的?我可以很郑重的告诉你,是一根樯木做的,是在潢海铁网山砍下来的一个樯木做的!这跟樯木不是做了秦可卿的棺材板子吗?是的,这潢海就是迷津,这棺材就是飘荡在潢海迷津里的船,只不过是一根樯木做成的棺材板子,就相当于是一个木筏!想一想,是不是凶险至极!

-

2)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这木居士、灰侍者是什么人?

批语同样告诉我们了,是暗示“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这是来自庄子齐物论里的典故。

庄子的本意是要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警幻仙姑的意思是,要想读过这茫茫迷津,只有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忘我无我”的境界,才能过去。说白了就是要像行尸走肉一样苟且活过去。说到形如槁木,会想到谁啊?当然会想到李纨。李纨在贾府大厦倾倒之后,就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无声无息地活着,无声无息的死去。联想到历史上的明末清初乱世,多少皇亲贵胄,多少志士仁人,他们或出走隐姓埋名,或出家为僧为道,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地苟活在水国满清的迷津世界。而这个世界是深有万丈,遥亘千里,探不到底,看不到边,不知道这样的苦难何日是尽头。

-

3)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可见这迷津里,不但是深不见底,望不到边,更可怕的,是下面还有旋涡和海鬼夜叉!可见这是大海,里面都有海鬼夜叉。是啊,都说了是潢海是迷津,迷津是潢海。宝玉这一次被拖进海里,但没死,因为他大喊了一声“可卿救我!”但他最后还是死在了海里,死在了潢海迷津里。吴本结局就是这么写的,说贾宝玉在海边看到一只孤船,上去后睡着了任由它飘荡,醒来后,周遭一片茫茫,只看到一轮红日,他想扑过去,就扑进了海里。然后又被带到了太虚幻境。

吴本这个结局是可信的,它写到了孤船,写到了海,这与前面贾宝玉遭遇迷津的事完全对应了。只不过上一次“可卿救我”,这一次没人救他,因为其他人都早已去太虚幻境销号了,就在等他了,他一到,就公布情榜,全书结束。

-

4)可卿救我的寓意。

为什么第一次被海归夜叉拖进迷津里,贾宝玉怎么没死?因为他喊了句“可卿救我”而得救了。如果说把贾宝玉即通灵宝玉比作传国玉玺,也就是皇权江山的话,那在秦可卿这个时期,宝玉虽然被抓进了海里,但还是抢了回来。就是喻指在明光宗朱常洛这个时候,虽然出现了潢池弄兵、铁网山打围这样的刀兵战事,大明江山一度岌岌可危,但还是勉强撑住了。在朱常洛刚死不久,他儿子朱由校刚登基的天启元年三月,女金努尔哈赤马上带兵来犯,来势汹汹,水声雷动,有如夜叉海鬼!他们迅速攻陷了沈阳。明朝总兵、总并官全部战死,军队全军覆没。接着辽阳被攻占,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北京面临大兵压境,形势十分凶险。我想年轻的朱由校,恐怕在梦里都会被吓醒,忍不住喊一声:“父亲救我!”

贾宝玉幸亏身边有众丫鬟们护着,才把他唤醒了。而大明朝当时幸亏还有熊延弼、毛文龙等大将,还有大量忠勇的将士,这些人很多都光荣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不像后来大量明军将领投降。正是因为他们,大明的宝玉总算没有落入水国人之手。再后来袁崇焕取得了宁锦大捷,搞死了努尔哈赤,大明朝还一度看到了兴起的曙光。反映在红楼梦里,就是元妃省亲,兴建大观园,贾府一度虚假繁荣。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