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精彩的电影,真实的科幻
很多喜欢看娱乐频道的观众都清楚,《走进好莱坞》是一个品质极高的节目。只有那些真正精彩,乃至经典的电影才会在这个节目上露面,然后由主持人以轻快幽默的谈吐详加分析一番。基本上来说,这些影片中最差的也是奥斯卡提名级别,当然,欧洲棕榈奖的精彩电影也都有涉及。
虽然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些影片中的情节早就都耳熟能详了,但正因如此,当一起分析电影的节目再将它们搬上荧幕时,先天地就会吸引无数受众。所以,自《走进好莱坞》于84年3月首次播出以来,已经成为abc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之一了。
所以,当该节目忽然播出了对《异形二》的专场时,全美范围内至少一千万人都收看到了。所以就在第二天,该片的票房毫无意外地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至少一千万户观众中,大约三分之一是为了再体会一遍这部精彩的电影,而剩余的那六百多万,其目的自然只有一个——赶紧去看!
一部正在上映的电影,居然能够走进以分析传统经典影片而出名的《走进好莱坞》,光是这件事本身,就足够让许多人对它兴致勃勃了。而当节目再对电影进行了二次宣传,并狠狠地剧透了一番后,新的一轮票房高|潮自然不可避免。
事实上,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最普通的百姓当中,对于那些经常关注娱乐圈、经常和娱乐圈发生交集,乃至本身就是娱乐圈一员的人来说,其实他们早已对此做出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毕竟,当卡梅隆在英国开机时,相关的宣传活动就已经开始了,那还是去年九月份呢。
卡梅隆的大名,可以说是近两年来的一颗璀璨新星,凭借自编自导的《终结者》,他算是为好莱坞的科幻导演与编剧们好好地上了一课——别总是关注那些虚无缥缈的宇宙探险,
看吧,老子只是个未来战士回归现代的老梗,就能赚到这么多钱!
当然,钱归钱,那是制片方关心的,而对于诸多影评人和百姓来说,那就是一场饕餮盛宴了。所以,早当新闻刊登,称他要负责执导梦工厂的新片,由爱丽丝-王编剧的《异形二》时,其实很多人早就炸窝过了。
“这是一场新人王者间的强强联合,由出品了内涵如《终结者》的卡梅隆执导,由出品了暴利如《鬼影实录》的爱丽丝编剧,再加上《异形》的续集定位,一部新的经典即将诞生!”——《纽约时报》
显然,究竟谁是话题重点,每个发言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在自编自导了史无前例的暴利电影《鬼影实录》后,传奇的少女爱丽丝又开始了新神话的制造。五千万美元的巨额投资,和处女作三两万的成本形成鲜明对比;租借国家物理实验室超级计算机用于特效制作,和前作‘实况录像’的风格再次形成反差;出动业界新星卡梅隆执导,和前作聘请大学电影社团的‘豪华阵容’再次天差地远。这让我们不禁想去臆测,在有了这么多的加分项后,新作会是多么的惊人!“——《洛杉矶时报》
除去这东西海岸最具代表性的主流纸媒外,全国各大电视网及各类报纸、杂志的娱乐板块也都没有闲着,纷纷报道和评价起《异形二》的相关情报来。毕竟,不提爱丽丝的身份其实早已脱离了好莱坞圈,单凭她已经拍摄的那部暴利处女作《鬼影实录》,就导演的身份而言,已经足够成为最大的卖点了。
事实上,一些有心人在阅读相关报道时,略微察觉到了各大媒体的一种纠结的心态。
他们不约而同地统一了对爱丽丝的称呼:爱丽丝。
而不是像称呼卡梅隆、斯皮尔伯格、盖茨、巴菲特那样,用姓氏来指代。
没人认为,这只是因为“王”姓过于大众化的缘故。虽然这个姓不管是在中文中,还是在英文“wong”的书写中,都显得很大众化,突出不了人物存在,但肯定不会是主要原因。
到底是因为她是华裔吗?
这是一种很容易就发现的事实,放眼整个美国,安格鲁-萨克逊裔白人、非洲裔美国人、印第安人、德裔、爱尔兰裔、墨西哥裔,意大利裔、日裔、华裔,政治家、律师、医生、教师、商人、明星、科学家……不分种族,不分职业,只要是美国人,多少都有些心知肚明的感觉。
女孩本人几乎不在电视上露面,三两年来,只参加过一次脱口秀,只有一次接受了《时代》周刊的采访,明显是个很低调的人。所以,大众们无法从各个渠道得知,她本人对这种情况有什么想法,而当那些媒体编辑们选择这样一个称呼时,那些人又是经历过什么样的讨论。
一切都是不可知,民众们能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听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亲切可爱的称呼:爱丽丝。
当然,并没有人愚蠢地在某些媒体刊文或发表看法,揭露出那种暗含在几乎全美国人心中的事实。也许各大媒体就是觉得,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女来说,称呼爱丽丝要更亲切些?
嗯,那就这么认为好了。
有趣的是,从电影上映前的宣传开始,这个已经横跨了好几个行业的小名人,就一直很低调地没公开露面过。而现在,当电影已经开始热映后,她依然像个隐形人般,将所有工作,包括首映式等活动都交给了剧组其他人员。
这是一个足够被很多业界人士批评的行为,毕竟,身兼编剧、投资人、制片商股东,乃至剧组特效部部长职衔的爱丽丝,可以说是整个首映式中最重要的人物了。就算是主演们和卡梅隆,都未必能有她更吸引媒体眼球。
这样一个人物没在首映式出席,甚至没在任何一场宣传活动中露面,往轻了说,是太傲气,往重了说,就是不在乎观众。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另一个处于相同身份的人敢这么干,有的是人会在报纸上骂他。
但这一次,无数人翻遍了各大报纸的娱乐板块,却根本看不到相关负面职责。
是女孩微软股东、思科老板等一系列身份在起作用?
扯淡。
当然是因为,版面上实在没空间容纳那些渣滓了。
因为,所有的版面都被《异形二》上映后的情报堆满了。
仅仅是首映日当天,凭借其英国、日本同步首映的优势,和全美几百块荧幕共同播放带来的效应,《异形二》便狂揽了足足一千三百万美元的票房!
上映当天,成本便回归了四分之一!
从上映当天就能看到,全美各家大型影院的门口都排起了长队,而随着电影持续上映,这种浪潮依然没有任何消退的迹象,反而是随着更多人的口耳相传,让越来越多的新观众不断加入其中,而老观众也不乏有反复观看的。
正好这会儿还是寒假时节,上映日离二月十四的情人节也不是很远,青年那女对科幻惊悚这种设定可不要太喜欢了。不管是为了满足男友的爱好,还是为了满足女友被惊吓后被拥抱的爱好,或者是其他什么爱好,当时间越是靠近情人节时,就越容易在观影人群中发现情侣的身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部电影会这么出色呢?
“我从来没想象过,星际战争居然会这么真实!”
当abc电视台对街头路人采访时,这个正站在洛杉矶迪士尼乐园门口的青年,激动地说道:“和《星球大战》完全是两个风格!星球大战是很精彩,但毕竟离我们还太远了,但这部电影……哦我的上帝啊,拍的太真实了!”
出色的电脑特技效果,的确是吸引观众反复观看的一大利器,尤其对于科幻影片来说,除非剑走偏锋,不然特效几乎就等于生命。然而,当以abc为首的诸多电视台对路人随机采访后,却惊奇地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对战斗的“真实感”最有兴趣。
“《异形二》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现了好莱坞太空科幻电影诞生以来,最具真实性的军队作战场面。和《星球大战》令人眼花缭乱的激光飞舞不同,《异形二》的陆战队员们用的都是实打实的兵器。高斯动力枪械和火药武器的距离并不过于遥远,火焰喷射兵更是我们现在就能做到的技术,而看似做工粗糙的动力装甲,也恰恰处于观众能理解的范畴内。简而言之就是,蔽日《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中的高不可攀,如果五角大楼和各大军火商愿意,也许等下个世纪到来时,《异形二》当中的美国陆战队员,就会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好长的一串话啊,而且居然还真被他猜到了。”
晚饭后的卧室里,爱丽丝翻着今天的报纸,啧啧感叹着。
就在刚刚,一个跨越了东西海岸的电话,刚刚被她打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