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谢恩
少女一见孟小本语言温和,一脸善意,且人长得英俊无比,心里对他顿时生长了信任,慢慢坐到草上,把衣角往下拉了拉,说:“我是山下无名镇人,我姓周。今天上午,我在镇上赶集,遇见少邪,他见我长得美丽,便上前调戏我。我刚要跑开,被他用瓶子收了进来。现在,我爸爸不知道我的下落,说不上急成什么样子了。”
原来如此。
“那我问一下,瓶子里是什么情况?你在里面憋闷吗?那么小的地方,你是在里面站着还是躺着。”孟小本关心瓶子里的样子,他其实难以想象,这么大个女子,如何在小瓶子里呆这么长时间。
女子摇摇头,“瓶子里很大,像一个花园,里面有好几间精舍,还有竹子和兰花,还有一池清湖,景色是很迷人。”
孟小本不禁暗暗吸了一口气:原来,里面是一个幻境。
难道是幻灭派修成的幻境?
未尝不可能。
“先生,您什么时候送我回家呀?我爸妈肯定快急死了。”周姑娘说着,眼泪快流了下来。
孟小本上下打量她,本来心中有些勾、引的想法,但见她少女纯洁,而且家长正着急,该让她尽快回家与父母团聚为好。
孟小本思考片刻,掏出纸笔,写下一张字条:“仙妈,我送一落难女子回家,很快就回。”
把字条放在一块大石头上,用一块小石头压住,然后,牵着女子的手,走出洞外。
女子回家心切,健步如飞,和孟小本快速下得山来,很快就到达山下一个小镇里。
走近一户院落,女子说:“这就是我家。”
孟小本说:“姑娘,我就送到此,再见了。”
说着,就要转身回山上。
刚走出两步,忽然女子的身体从后面紧紧地贴抱上来,双臂用力,把孟小本的腰箍住,紧紧地,一时动弹不得。山里的女子,平时劳动,力气不小。
孟小本挣了两下,想把她甩开,但又担心用力过猛,撞疼了她,所以只得缓下来,回头道:“你拦我干什么?我要回山上,我的朋友在等我呢。”
周姑娘双目炯炯含情,在月光下明亮非凡,煞是动人,声音也是急中有柔,柔中有情:“恩人不可就此离去,必须到我家里,见了我父母,让我父母感谢你一下。”
孟小本这个人,最见得不姑娘恳求他,特别是漂亮姑娘的恳求,几乎如同令箭一样,他几乎有求必应。此刻,周姑娘语言恳切,如果他就此甩手而去,岂不伤了她的玻璃心?
“好吧,既然姑娘如此说,我就进去见见二位父母。”
姑娘用小手紧紧地握着孟小本的手,生怕他跑掉似的,一边敲开门。
周姑娘的父母正在抹眼泪,突然见女儿进门,惊喜过度,周妈妈几乎昏厥过去。
周夫妻年纪约在四十多岁,一看就是老实马茭的农民。他们与女儿抱了又抱,真是喜出望外。
周姑娘说:“你们光顾着和我说话,旁边还站着大恩人呢。”
夫妻俩这才醒悟过来,回身拉住孟小本的手,请他坐到土炕上,端上干枣和瓜子,沏了热茶。
“多谢恩人搭救,不然的话,我女儿万一出点事,让我们两口子后半辈子怎么活?”周姑娘的妈妈一边说,一边抹眼泪,竟然要给孟小本磕头。
孟小本急忙把她拉起来,“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这点事是我应该做的。谁遇到这种事,都会出手相救的。”
夫妻俩千恩万谢。
周姑娘的爸爸从一只柜子里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拿出厚厚一叠钞票。
孟小本一看,那钞票有十元的,有五元的,还有一角的,皱皱巴巴,好脏好破。周父把钱拿在手里,递到孟小本面前,声音激动地说:“恩人,这点心意,请恩人收下,表达一下我们的一家的谢意。钱虽然少,但是,都是靠劳动挣来的,请恩人不要笑礼轻。”
孟小本接过钞票,在手里捻着。钞票由于经过的人手太多,早已软沓沓的,有好多已经破了。孟小本大致估计了一下,这些钞票加一起,大约有三百多元吧。
他一阵心酸,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美丽的嫂子,当年就是这样一角钱一元钱地攒钱,供他上了高中和大学……底层百姓不容易呀。
孟小本的眼泪忽然充满了眼眶。但他不想在生人面前落泪,强忍住眼泪,把钞票放在桌子上,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沓一万万的钞票,放在桌子上,动情地说:“你这些钞票,大概都是卖鸡蛋、卖红枣一点点攒的,钱不多,但情意比得上一百万一千万。我都心领了。你们一家生活不易,我这里有点钱,你们先暂拿去用吧。”
周家父母一听:这是怎么了?明明要感谢恩人,恩人反而拿钱给我们?
周父急急地把钞票往孟小本怀里塞:“你这钱我们断不能要,你救了我们女儿,我们没法报答,再收你的钱,心里更是过意不去!”
孟小本是个直性子,人家越是推却,他越是急着让人家收下钱。他把钱往周父怀里使劲推。
周父也把钱使劲往孟小本怀里推。两人推开推去,谁也不肯让步。
这时,周姑娘说话了:“爸,收下吧!”
周母一听,生气地把女儿推到一边,责怪道:“周蓉,你个小死丫头,这么不懂事?不知道感谢恩人,还要收恩人的钱?你丢人不丢人?”
原来,她叫周蓉。挺好听的名字。
周蓉被妈妈骂了,委屈地扭身坐到炕上,低头抹眼泪。
孟小本督见周蓉哭泣,不禁心生怜意,本想收回一万元钱,但是又不忍心这家如此穷困。忽然心生一个主意,对周父说:“大叔,我们两人先别推却,我们先坐下来,我有话说。”
周父一听,松开手,坐到桌前:“先生有话尽管说。”
孟小本看了一眼周母,问:“叔叔阿姨都是本地人么?”
周母摇了摇头,“我们夫妻本是外地人,有一年随建筑队到这里,给幻灭观修围墙,修完围墙,观里欠了我们工薪,我们便在这里租房住下等工薪。后来发现这里找活挺容易,就在这里安家下来了。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了。”
孟小本点点头,说:“不是本地人就好。如果是本地人,故土难离,我的建议就没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