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风云之大燕帝国 > 第33章 躲避风雪

第33章 躲避风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北风夹裹着雪花无情的肆虐着大地,天地间一片雪白色。

子心望着山洞外这一尺多厚的雪,不禁暗自发愁。

“都尉,士卒已冻死三人,战马亦冻死十余匹,看天色,三日内怕不会放晴,当如何是好?”辛必穿着铠甲走到子心身后问道。

子心扭头看了看山洞中正在烤马肉的士卒,又转头看着山洞外呼啸的北风,摇头说道:“只好在此壁雪了。”说完,转身返回了山洞。

看到子心过来,士卒递上马肉,子心摆了摆手,走到草席处盘腿坐下,然后又招呼辛必近前坐下。

子心看着辛必问道:“辛帅,此处离令支尚有多远?”

辛必想了想答道:“怕是有百里之地。”

子心点点头,而后笑了笑问道:“闲坐无事,你我只当闲聊,子恒,过来。”子心向正在和士卒围坐在一起的子恒招了招手。

待子恒近前,子心又问向辛必:“不知我燕国百姓几何?”

“不瞒都尉,若只算关内四郡,我燕国百姓只八十万,若算上关外,当有百万之众。”辛必说道。

子心诧异的问道:“为何不算关外?”

“都尉有所不知,关外之地,原本为秦开将军拓边而得,多为戎狄、东胡、朝鲜之民,原也是我燕国子民,然近年我燕国国势渐弱,对关外威慑不足,是以三族百姓不附我燕国。”辛必说道。

子心点了点头,秦开拓边千里之事,子心倒是在史书上看过,秦开也算是燕国名将了。至于此时的朝鲜,乃是萁子朝鲜,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20年,乃是商朝最后一个帝王商纣王的叔父萁子在武王伐纣之后,被武王分封在朝鲜,可见,朝鲜自古便是我中国之地。

“往年,东胡犯边可多?”子心又问。

辛必点了点头说道:“我燕国有两患,除赵国外,便是东胡。昔东胡西进,欲与匈奴抗争,不想被匈奴人打败,便不再向西而进,转而南下,然赵国李牧勇武,曾大败匈奴,是以东胡不敢劫掠赵境,便只冲我燕国边境。若说东胡犯边,每年亦有几次,多在春、夏、秋三时。”

“我军可曾反击?”子心问道。

辛必摇摇头说道:“除秦开将军曾大败东胡外,我军再不曾大败东胡,是以东胡这今年犯边次数增多。”

“那以辛帅所见,是何缘由?”

辛必思考了一会儿才说道:“父亲曾言:我军骑射不如胡人,且胡人行踪飘忽不定,若是贸然出兵,易被胡人袭击。”

子心点点头,这话倒是不假,对游牧民族,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不管是东胡,还是匈奴,都是草原上的王者,关内士卒出兵,补给线太长,且找不到胡人主力,无法进行决战,在茫茫草原上,确实容易被偷袭。

也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李牧利用步、骑、车、弓四个兵种结合,大败匈奴人,但那也是在长城附近,匈奴主力主动出现。而卫青大破匈奴,则是兵分三路围剿,这才寻到匈奴主力,至于霍去病,则是长途奔袭,不用补给,也算是以彼之道还使彼身吧!

子心想了想又问:“关外之地,就此放弃,岂不可惜?”

辛必叹了口气说道:“都尉所说极是,父亲曾为边将,言关外土地肥沃,若能稳固边境,迁徙子民,三年可增加粮食十万石、民三万。父亲又言,若他日可消灭东胡,则可由边塞迂回至赵境,突袭赵军。”

子心听后,心里一惊,想不到辛武茂竟然有如此眼光,只是为何自己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他只是谨慎有余呢?

子心想到此处,便试探着问道:“辛帅之父所言大善,为何不向大王进言?”

辛必苦笑一下,而后有些愤恨的说道:“前年父亲是为边将,镇守孤竹,亦曾向大王进言,愿带孤竹之兵出关,却被大王呵斥,而后便被调往武阳镇守。后听闻,乃是剧辛向大王进言,道父亲轻浮,不可镇守边境。”

子心这下明白了,想必此事过后,栗腹、剧辛又向燕王进了谗言,这才使得辛武茂变了。

不过,为何辛必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蓟城尉呢?

“上将军?怕只是策略不同罢了,不然辛帅年方十八即可当得城尉。”子心试探着问道。

辛必听后,却是不屑的说道:“不过是要拉拢父亲罢了,末将本不愿,父亲却要末将迎合剧辛。”

拉拢?子心想了想便明白了,应该是剧辛与乐乘之间相抗争,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上将军(注:战国时期,武将最高职位便是大将军)。乐乘应该是沾了乐毅的光,至于为何不封乐毅之子乐间,想必是因为乐间继承了乐毅的爵位,又害怕乐间做大。

子心点点头,而后又问道:“不知辛帅以为,我燕国众武将中,谁可与剧辛抗衡?”

“昌国君”辛必想都没想就说道,不过刚说完,神色便一暗,而后又悻悻的说道:“只怕昌国君也无法与剧辛抗衡了。”

“可是因为乐乘、乐甘降赵之事?”子心问道。

辛必点点头说道:“正是,若不是两人降赵,昌国君在孤竹、乐乘在东南,剧辛亦不会妄动。”

子心的看法却与辛必不同,两人一南一北,看似遥相呼应,其实是被隔离开来,分而图之。自古在外领兵之人,君主多有猜疑,岂不见乐毅、廉颇被离间?

只怕两人一南一北,栗腹、剧辛早已经相好了对付两人的计策。子心沉思了一下,便明白了,首先要被剧辛图谋的应该是乐乘,因为乐乘虽然为大将军,但根基不深,不像昌国君乐间,乃是顶着父亲的光环,要是轻易被问罪诛杀,只怕群臣、百姓都不答应。

最好的办法就是乐间居蓟城,乐乘在外,或者是乐乘在朝,昌国君乐间在外,如此才是遥相呼应,一内一外,朝中有事便可及时沟通,边境有事,也可由朝中之人做策应。

子心叹了口气,对燕国这种局势深感无奈,自己是来一展宏图的,不是来勾心斗角的,不过想想,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更别说是朝堂之上了。就像昔日在山上,子云师弟所说:‘群臣相争,可有羞赧乎?’

子心苦笑一下,刚要自我安慰,但突然一个激灵,想到了剧辛此次推荐自己出任令支守将,只怕这里也有文章才对。

是了,乐乘、乐甘降赵,昌国君乐间已不足为虑了,毕竟两人降赵的影响太过恶劣,燕国大将军降赵,说出去都丢人,燕王只怕对乐间也是心怀不满了。

既然乐间不足为虑,那么剧辛的对手就换成刚刚回国的公子丹了,让自己离开蓟城,就是在削弱公子丹的实力,毕竟自己也算是一战成名,剧辛定会有所忌惮。

想明白这些,子心愈发觉得烦闷,刚才还能安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而现在呢,不知道令支等待自己的又是什么。

“不知现令支守将是何人?”子心问道。

“秦晃。”

“可是秦开之子?”子心问道。

“正是。”

子心疑惑着问道:“既是秦开之子,为何只是帅臣?”

“都尉有所不知,秦开将军有勇有谋,且拓边千里,扬我国威,然秦晃却不谙兵事,能为帅臣,亦是大王照拂。”辛必说道。

子心想了想后问道:“不知秦晃年岁几何?”

“已是四十余岁。”辛必答道。

“可是因秦开将军久在东胡为质,无法教导其子?”子心问道。

辛必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都尉有所不知,秦家说也怪哉,秦开将军三十方得一子,秦晃亦是三十往后才得子,至今才八岁。”

秦武阳?子心记得此人,还是因为荆轲刺秦王之事,荆轲与秦开之孙秦武阳同行至秦国,秦武阳见到秦王吓得浑身发抖,秦王问何故,荆轲说此人乃是北蛮夷之人,没有见过大王,所以害怕。而后荆轲失败后被杀,但秦武阳下场却是没有记载。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史记》

提及荆轲与秦武阳,也不得不提樊於期,此人原本是秦将,领兵攻打赵国,被李牧大败,损兵折将之后,害怕被嬴政问罪,便逃至燕国为将。燕丹爱其才,与之相交。至荆轲刺秦王时,言需要一人头方可得秦王信任,燕丹问何人之头,荆轲便言樊於期。

燕丹不忍,但荆轲私下找到樊於期言明此事,樊於期一听,二话不说便拔剑自刎,燕丹知晓后扶其尸大哭。这才有了后来的荆轲刺秦王。

自己读史书之时,读到这一段,还很敬佩樊於期,又有些鄙视荆轲,尤其是荆轲、樊於期、田光三人乃是至交好友。

想想往后的事,子心不知道历史到底改变没有,最起码乐乘降赵的时间已经改变了,自己又究竟能不能遇到樊於期,或者是荆轲、田光,三人又能否成为好友呢?

“都尉,此番前去,只怕与秦晃不好相处。”这时辛必说道。

子心一愣,不解的问道:“却是为何?”

“秦晃此人有勇无谋,又依仗其父功绩,颇为自负,据闻秦晃与剧辛交好。”辛必小心说道。

子心听后,心中想到,莫非剧辛是要以秦晃掣肘自己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