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明一五六七 > 第289章

第289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虽然不知道这件事将来会带来什么样后果,但张朝还是比较欣慰。正当张朝走神之际,朱载垕看着张朝言道:“朕对皇儿的一些观点和思维感到十分新奇。刚刚听完了皇儿对《六国论》的介绍。朕对你刚刚所言的秦灭六国背后的原因也甚为感兴趣,可否一并言于朕听听。”

张朝一听朱载垕这话,在心里咯噔了一下:自己刚刚为什么要放弃第一问题而言第二个问题。就是因为这秦灭六国这背后的东西太过于大,不便当着这么多大臣之面而言之。而当张朝说出了那句“秦国所灭便是‘抱薪救火,薪不尽而火不灭也!’。而你们中反对此事的人中很重要的一个理论支点便是来自这里。但在此我想问问诸位六国被秦兼并真是原因真是如《六国论》所言的吗?就单单是‘赂秦而力亏’吗?”之际;就没有打算再说下去,而是跳过这个问题去说第二个问题。

可令张朝没有想到是,自己刚刚那一通马屁将朱载垕给拍出了精神;居然要他讲解这秦朝一统天下背后的势。张朝在心中言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你要让我将讲一讲,那我就讲一讲了!”。想到这里张朝的脑海中出现后世一位曾在《百家讲坛》主讲三国的学者,而自己即将要讲的东西也是从他的节目中听到的和他书中看到的!借鉴之情还望不要计较,不过现在可是我的言论了!对不住了!

在朱载垕再次询问张朝之时,他才从他的回忆和意淫中回到现实。张朝用手轻轻地抓了抓眉毛,道:“要像探究秦亡六国而一统天下背后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历史背后那双推动历史前进的无形的手!我将这双看不见的手称之为‘势’。势力、强势之‘势’也!”

“孙子在其皇皇巨著《孙子兵法》有言‘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而今我在此要谈的‘势’是天下发展之大势,是顺之则昌,逆之者亡的势!或许诸位认为我有点言过其词,亦或者有点危言耸听了;且听听完我的话之后,你们在对我之言做出评价吧!”

“从三皇五帝至如今,我们可将我中华之历史分成几个阶段:其一是三皇到夏,可称之为部落社会。其二便是夏到东周,可概述为奴隶社会亦或者封建时代。其三是秦一统天下到如今的皇权社会亦或者帝国时代。而我们今天着重来谈谈我们现在所处帝国时代!”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我中华的历史便由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建国制进入了帝国制时代。这也是秦国得以一统天下的很重要的一个客观原因。秦始皇之所以能兼并六国而一统天下,除了秦国的国力和始皇帝的雄才大略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秦国的制度由于其他六国的制度。除了土地制度,很重要的表象便是郡县制;而郡县制是区别封建制和帝国制的一个最基本的判别!”

“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将取代一种旧的社会制度。就像封建制取代部落制,而帝国制取代封建制也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假使秦国没有在新旧替换中脱颖而出,那我相信其他六国也会在完成帝国制转化之后而一统天下。统一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主题,从齐桓公开始的五霸,就代表着统一之路的开启。势不可挡,势不可违!”

朱载垕看着张朝,一脸错愕地看着他道:“朕倒想听你继续谈下去,你既然对历史如此熟悉,你可给朕及百官讲讲历史发展脉络吗?”

张朝见礼之后,踱步言道:“我在此有一个问题想问问诸位大臣,秦帝国为何这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听完百官对秦亡之论,张朝笑道:“诸位言之在理,但都逃不出历史对秦亡的评价。暴秦是史学家及人们的共同认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但我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认为除了秦暴更重要的还是我刚刚所谈到的历史之势也!而这个势需要从我中华自秦朝到唐朝近一千年的历史来整体谈论!”

“首先,我们得对历史有个全新的认知;方才能理解我接下来要谈论的东西。从秦朝到唐朝,我们可以将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第一秦汉时期的贵族时代,第二三国到隋朝时期的士族时代,第三隋唐直至今日的庶民时代。从这三个时代,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秦朝、三国、隋朝这三个时代都很短,不知诸位可曾思考过这背后的原因呢?当然,我的意思说排除了统治阶层残暴无能的原因。”

“其实上只要我们稍稍用心便可恨容易看出这三个时代为什么会存在如此短暂。除了人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三个时代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这样的时代往往社会矛盾会更加激烈。秦朝一统天下,原本的六国的贵族除了失去了国家,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原有的特权和奢靡的生活。这种有分封建国向帝国时代过度的时期,旧的贵族不愿意放弃原有的东西;这样的天下自然不会长久!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六国借着陈胜起义而死灰复燃。但如同秦国一样,六国所代表的封建制已经走到历史的尽头;而已刘邦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才是历史的选择。”

朱载垕有些不解地问道:“既然是历史的选择,那为什么汉到最后也走向灭亡了呢?”

张朝看着朱载垕道:“因为士族阶层的崛起,一个新的阶层必将代替一个旧的阶层;这是旧阶层的宿命也是历史选择的大势所趋也!也是因为这个历史的大势才造就了如同秦朝一般短暂而伟大的三国时代。而三国时代的出现也是因为士族阶层的作出来的!”

朱载垕被张朝这一句话给吸引了,打断了张朝的话语,笑道:“皇儿刚刚言三国是因士族阶层的作出来的,不知和解呢?”

面对朱载垕的询问,张朝也只好转回去讲解三国是如何被士族阶层给作出来的:“东汉末年,最有影响力的而且最有实力的士族代表当属袁绍为代表的河北袁家。在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士族阶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完全具备替代当时的统治阶层——贵族地主阶层。但作为士族阶层代表的袁绍却在平定十常侍的过程中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想想这十常侍充其量也就是受宠的宦官,要抓他们只需遣一位普通的衙役带上几名衙差便能完成的事。但不知道袁绍是那个筋搭错了,跑去将远在凉州的董卓给请到京城。而之后的结果便是秀才遇到了兵,门阀遇到军阀,笔杆子遇到枪杆子。如此历史便给士族阶层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直到曹丕篡汉,接受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之后,士族阶层才算掌握了国家的政权。”

朱载垕听完张朝这段话,不由得感叹道:“听你一席话,不仅让朕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还对朕过往的认知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升华。谈完了秦朝与三国这两个短暂的时代,那接下来就该说说隋朝了吧!庶族代替士族的时代。”

张朝见礼道:“是的!诚如父皇之言,隋朝的短命除了隋炀帝的倒行逆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庶族的崛起。与士族因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崛起,而庶族的崛起因科举制而走到历史的前台。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一般的民众通过读书便可出仕为官,而已经走到尽头的士族阶层自然不会轻易交出原本属于他们的利益;加之民众的反抗使得隋朝如同秦朝那般生的伟大而死的窝囊!”

朱载垕一听张朝这话,忍不住笑了出来“哈哈哈”:“生的伟大,死的窝囊!但不知皇儿为何会给这两个朝代下如此之评语呢?”

张朝看着朱载垕说道:“秦一统六国,奠定了我中华万世之基。从衣食住行的小事,到国家的政治制度;那一个朝代不是延续秦国之制呢?这便是生的伟大,二世而亡让其后的汉朝捡了个大便宜;直到今天我们所追忆的也是强汉;那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多么提气的一句话。但我们不要忘了是秦朝奠定的万世之基,才有汉朝的强盛,我大汉民族的崛起。故,我们要给秦朝以客观的评价;如此方能继往开来。否定秦朝便是否定我大明的立国之基!”

“至于,第二个生的伟大死的窝囊的时代便是隋朝。至于隋朝,那更是你我这些普通的人该感谢的时代。她所创立的科举制度,为你我的今天奠定了最基础的保障。隋文帝杨坚废止中正官,开创科举制。隋炀帝杨广始建进士科,企图从世家大族手中完全夺回选官人事权,从而引起高门士族对此极为不满,竟称科举制度和进士科是政烦于上,人乱于下。失去高门士族的支持,而寒门庶族还没有崛起从而导致了走庶族路线的隋朝灭亡。”

“看清天下大势的唐高祖李渊选择重新回到士族阶层中去,并依靠抛弃了杨广的关陇门阀支持建立唐朝!李渊在见礼唐朝之后虽在形式上做出了退让,废除隋朝之制,依北周、北齐旧制,每州置大中正一人。但仅是此时的大中正已经全然不是魏晋时期的那般具有权力,更多的只是名义上的官职,朝廷的用人实权却在吏部。到太宗继位之后,一边大量提拔重用了房玄龄、魏征、马周等关东寒士,让他们进入为朝廷的决策中枢,与高门士族相制衡。”

“最后直到武则天这一代女皇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度,还创立殿试,首开武举,推重进士科,大量增加科举入仕名额,同时广开仕途,滥赏勋阶,大量提拔寒门小吏进入官场,身居高位,参决政事。所以说,我等除了感激隋文帝等人,同时也要对这位女皇心存感恩之心。没有她就没有今日的科举!对不住,一时激动了没有收住;还望诸位大臣不要怪罪于我!”

“从秦朝和隋朝这两个生的伟大而亡的窝囊的朝代,我们除了去思其所亡之原因,我们还有研究这两个时代被后的所亡的真正原因。因为这两个短暂的时代之后随之而来便是被传世万载的汉唐盛世。在这个两个辉煌的时代其背后创造这两个时代的奠基者却被人们所遗忘而变成了暴政的代名词。但其背后的原因,却是无奈的现实。两个新旧交替的阶层,作为旧势力必然会捍卫其既得利益,而新的阶层也要保护自己的成果,如此才造成这两个伟大的时代二世而亡!”

听完张朝这番简直就是为两个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时代翻案的言论,在站的自然有人会不接受张朝的此番言论;面对如潮水般的言论攻击。高拱与张居正这些政坛老油条自然不会加入战斗,他们自然笑看张朝如何应对这些攻击。而朱载垕此时也没有出面叫停,他也想看看张朝到底能不能面对这些令他父皇躲了二十几年的言官们的嘴!

张朝依然一副悄然自得,胸有成竹地看着攻击自己的官员们。待他们将理由都一一说明之后,张朝笑着摇了摇头道:“没有秦朝的穷兵黩武征伐百越,又何来我中华的这泱泱大国之地呢?没有秦长城,又何来我大明今日之边墙呢?没有远征高句丽有何来今日的大运河呢?没有与高句丽的死磕,何来我们今日的辽东之地呢?说道这里,我忍不住想与诸位谈谈我对辽东之地的一些看法。”

见张朝如此说道,高拱突然站出来道:“不知王爷对辽东可有什么经略之策呢?”

面对高拱如此问话,张朝也没有觉得有何奇怪之言。毕竟自己在西北所做的事是有目共睹的,这或许是高拱询问张朝的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则是高拱自从重新入朝为官便十分看重辽东的局势。

高拱曾对朱载垕说过这样一番话:“国家九边皆邻敌,在宣大山西则有俺答诸部,在陕西三边则有吉能诸部,在蓟辽则有土蛮诸部。西驰东鹜,扰我疆场,迄无宁岁。今年,俺答率老把都儿、黄台吉等,稽颡称臣纳贡,于是七镇咸宁。独土蛮猖獗强横,犹昔建州诸彝与之声势相依,时为边患!必早日解决!”

当张朝得知了高拱对九边的分析,特别是高拱对辽东女真族的态度;令张朝产生了一种错觉。假如,高拱没有被张居正联合冯保给赶出朝廷;而高拱得以一直执政。以高拱对女真的强势态度,说不定就真没有后来清朝什么事了。当然,这只是张朝的推测之言;但现在我既然出现在这里,那也没有你清朝什么事了!

张朝转眼看了看高拱,没有着急回答他任何问题。而此时陷入意淫的张朝,令高拱感到心里毛毛的!而此时整个朝堂之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张朝的身上,都等着听他的高论。而见张朝久久不语,高拱再次开口问道:“不知王爷对辽东之现状怎么看呢?还望王爷能与下官讲解一二。”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