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生与死的选择
方孝孺死了。作为朱允炆的亲信,他遭到了朱棣的迫害。
要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只有九族,但是人类又一次展现了他惊人的的创造力。那多出来的一族要感谢朱棣的发明创造,他为了凑数,在屠杀的目录中加入了方孝孺的朋友和学生。
方孝孺是一个忠诚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反抗**的人。他死得很惨,却很有价值,他的行为应该成为读书人的楷模,为天下人怀念。相比于解缙,胡广之流,方孝孺可以以“伟大”二字评价。
朱棣其实并不想杀掉方孝孺,实在是因为真的发怒了。他很欣赏方孝孺,也知道这个人的价值。但这个人,却不愿意为自己所用。
朱棣挥出了他屠杀历史的第一刀,但是很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最后一刀。朱棣是一个并不惧怕死亡的人,在他的眼里,这天下就只有两种人。听话的活人,和不听话的死人。从方孝孺开始,他已经开了先例,再杀下去,就很容易了。
齐泰与黄子澄被捕后,先后被押往京城。而朱棣也想看看,这可以算是导致他叔侄二人拔刀相向的导火索,究竟是怎样的人。
这二人被押到京城,朱棣接见了他们。这两人虽然在才华学识上不如方孝孺那般鼎鼎大名。但是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并不喜欢他们,但是对于如今正是用人之际的朱棣来说,他却并不会拒绝这两人的归附。
但是,事实证明,朱棣的确是小看了这些文人书生们的傲骨。
自见到朱棣的第一面开始,两人便是骂声不绝,甚至都不给朱棣插言的机会。忍无可忍之下,朱棣再一次挥起了手中的屠刀。
黄子澄,凌迟,灭三族。
齐秦,凌迟,灭三族。
练子宁,凌迟,灭族。
卓敬,凌迟,灭族。
陈迪,凌迟,杀其子。
那些终于朱允炆的问人学子们几乎都没有一个好下场。或许杀戮并不是朱棣的本意,但是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他想停,也是停不下来了。
很快朱棣便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自己俘获的武将们的身上。对于那些书生,他倒并不是很在意。天下读书人很多,死了还可以再找。然而朱棣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却是明白什么是所谓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文人们杀了就杀了,但是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却是不能放过!
然而朱棣实在是小觑了这些粗人们的气节,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李景隆那样,是一个没用的叛徒。这些打了一辈子仗的人,心中也是有着自己的信仰。
其中一位武将便是表现出了他的忠诚,此人是盛庸手下的大将张伦。
在盛庸兵败被抓后,张伦也是落入了朱棣的手里。而朱棣自然也希望招降他,不过他却是小觑了张伦的决心。面对朱棣的种种诱惑,张伦却是笑着说道:“殿下,您觉得我是一个会出卖自己的人吗?”
说完,张伦闭上双眼,毅然赴死。直到他死前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开口再说一句话。
在南军庞大的军事体系中,张伦是一个不起眼的将领,他远不如瞿能,平安等人。他虽然没有什么战功,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然而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如盛庸、平安这些职业武将却全部投降了朱棣。
盛庸、平安身负大才,素有谋略,历经百战,却反而不如自己的部下和一群“百无一用”的书生!诚然可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