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出兵山海关
曾几何时,张伟也曾经赞同过小说《李自成》或者《南明史》中的观点:闯军只有二十万人来直隶,还两次分兵,只出动六万主力和一些降军总共不到十万人在山海关与吴三桂决战是一种失策。要是哪怕把刘芳亮等人调动过来一次集中二十万人打一片石或许好点儿?
可是现在想来,那样的结果也未必有多好。并不是说兵力越多实力就一定越强,从古代战争史来看,凡是动辄出动几十万大军的,几乎就是败多胜少。近十万人就是有效指挥的最极限兵力了。还不说此事的直隶到山海关一带根本不是什么富庶地带,没有太多的大户可打劫。真要是出动二十万人马去山海关,光是后勤问题就根本解决不了。明军能出动十三万增援部队加守军十七万人同清军打松锦之战,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强有力的海上运输。
再者,从满清入关后乃至之前的种种作战表现来看:闯军集中主力于直隶一代就真的能够避免大的失败吗?恐怕会在适应与清军交战之前就遭到重大损失,反而未必有能力如历史上那样在潼关一代坚持年余时间,之后还有规模不小的余部协同南明抗清了。因此出于一个并没有太多领兵打仗经历的古代战争半外行的谨慎出发,没有打算在用兵上做太多的指手画脚,只是在自己的作战需求上提出一些要求而已。包括十来名携带千余支优良战箭及铁盾、还有装有上百只标枪的盾车做为辅助等。
这些要求在有些大顺军将领来看简直有些过分,不过李自成却并没有感觉到张伟太大的私心,还是从亲军中抽出了这些宝贵的兵器资源分配给了张伟,并叮嘱道:“这位义士的本事你们已经了解了。这些标枪和弓箭在人家手中可以发挥出来的实力又岂是你们可比的,战场上安心与我一起观战吧!”
李自成抽出的兵力仅仅是闯军中的一部分,并没有战胜吴三桂还有可能增援清军的绝对把握,这一点李自成自己也是明白的。京城中的一些事情也让李自成对刘宗敏产生了不少芥蒂。这此山海关之战也有着让那些在京城中似乎有些自大的队伍“接受接受教训”的打算。
万一大军战败,李自成当然也有不少后手,骑兵化的自己本部当然可以撤退到北京,然后再全师撤退到保定一带与刘芳亮的队伍汇合。依托保定或真定一再次与外来的强敌交战。如果还不成,那就继续向西撤退。并且通过各地留守兵力牵制敌军的进攻。
应该说李自成的军事布置算不上最好,但也不算差。只是松锦之战后的清军强大到了何种程度就是连后世的一些人也认不清,更别说此时的李自成了。
为了抢在清军之前进占山海关,李自成从北京率军出征后一刻也没有放松。在拥有不少骑兵马队的情况下甚至连行军时进行基本的营垒布防的工作也都省了。当队伍疲劳的时候仅仅就地挖个行军灶就展开休息。
即便如此,携带者不少辎重的情况下平均每天八十里到一百里的强行军也让队伍里的很多人苦不堪言。经过当年跋山涉水的老战士还差一些,那些新扩充不久的队伍则在行军中有不少人掉队。
“找这个架势走到山海关?恐怕那吴三桂一个突袭我就垮了!”在京城快活了多日的刘宗敏抱怨道。
对此李自成倒不是过于担心:“现在的队伍是过于疲惫,但这么多骑兵马队,那一带的地势也不算险恶。我想开战前大军是能够得到必要的休息的。。。”
这一路上,李自成又收到了不少军报。不少是从吴三桂那边儿传来的消息,甚至是吴三桂传来的亲笔信。在得知北京的大军出征后,为了拖延顺军主力行进时间并给自己已经打算投靠的清军更多的时间,又假意表示自己几天前是误信了父亲被杀的传言才做出了一些不智的举动。同时还表示自己是为了防备清军的威胁才不得不重新率领人马返回山海关等。因为张伟提前的预防针,对于这种行为李自成下定了“逼近山海关迫和”的打算。
就这样:比历史至少提前了四天出发的闯军较历史提早五天逼近到山海关城下。此时的吴三桂尽管依然差人表示自己已经打算归属大顺,但将士们在山海关却故土难离等等。然而对于并不算愚笨的李自成,这个时候也早就看出来吴三桂心怀鬼胎,根本不打算投降,甚至有可能产生了投靠于清军的打算了。
李自成当即决定以唐通白广恩等两万明军降将进抵山海关左翼的一片石,名义上是准备对吴三桂部进行侧后抄掠,但更重要的是打算如果遇到清兵增援,唐通与白广恩等人或许可以多少起到境界的作用。
而自身所率领的六万主力在做了必要的准备饱餐战饭之后,也做好了临战大战的准备。见到吴三桂的主力没有完全撤入城头,而是打算列阵而战,更证明了吴三桂等人早已根本没有了投降之心。
“我愿为先锋去阵前探探虚实,相信能给吴军一些教训”早已准备多时的张伟主动来到李自成身边请战道。
“哈哈,大将压后阵,这种先锋探敌的活就让给别人去做好了。义士的本事这么高。你能打的那些人摧枯拉朽也不代表我们了解那吴军的虚实啊。。。”刘宗敏当然不乐意张伟一上来就阵前显功,李自成也多少有些顾虑:“阵前初战就让刘宗敏等人率领队伍去吧,义士本领高墙,但吴军中炮火不少,还是多有危险。攻城的时候再烦劳义士于城下掩护也无不可。。。”
张伟心中有些不痛快,因为很显然:直到此时,闯军对自己仍然并非十分信任,恐怕要到这些人遇到难处的时候才轮的到自己出手了。
西罗城石河以西,开战时的炮声终于接连不断的响了起来。火炮打出的群子偶然给队伍中的一些人带来死伤,但大部分被前面持盾的人就当下了。行军之后重新养精蓄锐的农民军也并不惊慌失措,稳步的向前推进,也并不急于以火器还击。同明军长年累月的战斗让不少老战士对此并不畏惧。
阵中的张伟虽然被禁止外出一线做游兵,但还是带领着十多名随从逼近到了靠近第一线横队的位置上,望了望那二百步多步外的炮火,心中也有了主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