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 第339章 力量对比

第339章 力量对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战斗缴获虽然不能完全弥补之前的消耗,但是也让在经历过大战压力之后的夏地新军第一次有了一种解脱和轻松的感觉。

之前为了打垮差不多水准的对方远征步兵旅,整个队伍的核心骨干部分包括轻伤在内差不多损失了两千人左右。不过为了尽快的返回和避免变局,队伍还是没有在这南俄草原停留太久的时间。

张伟权衡再三还是觉得不应该轻易带领队伍完全回师,因为指不定什么时候临高就有可能在次增援新的远征步兵旅过来。这种决策当然并不符合对手此时的利益但是却不能不防。更别说如果在以后的终战中临高军面临彻底的失败,也并非没有撤退到欧洲甚至更远地方的打算。

就这样,在做了不少的安排之后,张伟暂时让田见秀代理队伍的指挥任务率领夏地新军的主体暂时驻扎在基辅一带并扣留各国云集过来的不少重要人物完成对整个欧洲最大限度的威慑控制。

自己则带领不到千余名夏地新军和乃至大概一半人左右约五十人左右的现代武器近卫以最快的速度提前返回位面通道附近的大本营,准备为可能的反攻做好准备。

因为在大致确认对方损失了三个现代武器小队和四千人左右的新式力量之后,双方的战略力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要发生变化了。即便不计留守欧洲的力量,新增援过来的夏地新军武装和顺军那里应该有有各一万人左右形成战斗力,对对手形成二比一左右的兵力对比优势。

这虽然还不能带来稳妥的克服防守优势的力量对比,但至少给予对手重创的机会却很大,这就是夏地位面在时间上拥有两倍优势带来的好处了。

张伟很清楚的明白,因为夏地的人口局限,自己这方的扩张速度在最近一两年应该是最快的。但是升级到十九世纪后期左右的局势技术水平、十九世纪中期左右的工业基础之后也在技术上面临了一个小小的门槛。加上人口规模扩张局限,这种战备优势期同不了多久就会结束,必须在这种优势结束之前给予对方最大的压制才有可能最终赢得胜利。

因此尽管提前反攻临高似乎并不是个理想的选择,但却是自己不能不做出的选择。

上千人的队伍在回师的时候也轻便了很多,经过在基辅附近一连串的激烈作战,对于不同性质武装的战斗力张伟也摸的差不多清楚了。即便不考虑几十支自动步枪带来的威力,仅仅千余名左右的钢化黑火药箭散弹武器所带来的战斗效能就至少不逊色于七八万规模的冷兵器武装。而排规模十分训练有素的现代火器武装则不逊色于另一个主力集团所拥有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碰上什么不知好歹的势力想要反水,应该也有轻松应对乃至突围的能力。尤其是在使用自动火力和定装无后座力火器在马上机动作战的能力得到证实之后。

官兵们的骑术在这西征的几个月时间里提高了很多,还能够在路途之中不断换马并轻松获得给养的情况下,虽然是冬季,但也能够长途维持每日一百五十里到二百里左右的前行速度。仅仅不过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飞奔的马队就沿着欧亚大草原疾行了大概七千里左右的直线距离,濒临归来时的山口。

本来在经历过不少事情之后人们都有一种预感:在经历这些要道的时候整个队伍可能还会遭遇到一些麻烦。

可现实证明还是多虑了。经过这一路上几次大战斗给这个时代的人留下的震撼性威慑,不论是哈萨克还是叶尔羌人都明白了这股势力强大到根本不是自己可以招惹,反而应该是尽力讨好的。临近河西走廊的时候,占领叶尔羌的吐鲁番人还派遣大量负责后勤给养的马队跟随。当马队的给养不断的消耗殆尽的时候就尽量的把离开队伍节约给养,让张伟所率领的千把人左右的队伍在濒临嘉峪关的过程中没有再遇到太大的麻烦。

当张伟率领队伍万里迢迢回到中原之地位面通道附近的时候,刘方亮等人当然也早就得到了消息。不过让张伟有些高看的是并没有形式主义的搞什么隆重的接待仪式。而是让张伟亲自观看顺军新成立的攻坚爆破队的演习。

“其实在大军刚刚离开之前,甚至是位面通道附近的决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怎样廉价的对付防御之敌就成为了最首要的问题了。这些日子以来我们水师也开始初具规模,虽然无法拥有夏地武装那么多大船。但是按照要求准备用于夜间登陆作战、具有相当机动力的小船却准备了不少。虽然那种压缩黑火药手榴弹似乎仿制不来,但是也想到了一些抛射传统炸药包和进行夜间攻坚作战的办法。。。”

张伟并没有仅仅凭借对方的语言就做出怎样的结论,但是在花了四五天左右的时间认真的看过顺朝新军在夏地位面工业与技术力量支持之下建立的新式武装之后还是进一步确定了可以展开有效攻势的信心。

在过去,这方面的最大问题就是夜间航渡登陆还有很可能遇到的攻坚问题。毕竟达到一定水准的火器部队在防守中的效能是远高于进攻中的。即便是两倍左右的兵力优势往往也并不保险。

可是现在想来,自己却很可能陷入了一种“只有近代技术兵器才能对付近代技术兵器”武装的误区。在利用暗夜或烟雾等条件下能够大幅度的拉近作战距离并且还有一定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并不是不能够通过一些技术含量并不是太高的爆破攻坚手段威胁对方的能力。效果或许直接来看算不上太过理想,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这种战斗工兵武装并不太吃近代技术工业资源,能够进一步加大双方力量对比。让本来并不算把握很充分的军事进攻准备可以变得条件更充分了。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