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轻武器
很多资深的轻武器爱好者,甚至是军事专家从单纯性能的角度出发很可能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执迷,比如什么克伦威尔弹或者六毫米上下范围内的“大威力小口径弹”,核心思想是多弹一枪,但几乎不出例外或在实践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者最终遭到了淘汰的命运。原因也很简单:企图用一种弹药来满足连以内所有火力需求是徒劳的,最前线步兵、排部步兵火力支援组的战勤条件根本不同。
对于组长或副班长都不是最前线步兵来说,最重要的性能并非是理论枪战中的“精度”“弹道性能”而是二百米的范围内有没有足够的火力和子弹携带量、能不能让陡然间出现的目标立竿见影的失去战斗力。从这个角度上说,经历过卫国战争严酷考验的苏俄军队最终做出了从波波沙到五点四五毫米弹药的正确选择:满足二百米交战距离内、足够战斗射速。因为普通士兵在实战的情况下往往发挥不出枪弹的理论性能。
也因为如此,即便同半自动步枪相比,制造难度更低的冲锋枪也拥有者更恰当而准确的定位。
历史上的一九四一年或一九四二年,苏联红军还没有意识到了这一点,消耗的子弹中冲锋枪弹还是小头,但是到了一九四三年或一九四四年,冲锋枪弹的消耗几乎能够与全部机步枪弹相提并论了。虽然步兵表现已经不再像战争初期那样相比德军拥有优势,在对手炮弹火力消耗和航空火力消耗乃至燃料体系拥有优势情况下的进攻战终究能把损失控制在三比一以内。
而此时的莫斯科外围构筑起来的完善防御体系内,德军第一次感受到了比库尔斯克会战更强的士兵素质加兵力防御体系下的进攻战最终一种什么样儿的感受。在持续近一个月的交战乃至承受了十多万人的伤亡损失之后,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能量终于在很大程度程度上耗尽了,而在莫斯科外围防线上仅仅突进了一个深达十几公里的突出部。如果换成是拥有优势下的苏军,那或许会继续组织进攻,直到突破第二道防线为止,可是换成因为中下层军官觉悟而没有那么强进攻战损失承受力的德军却终究无法再前进一步。
如果此时莫斯科的防御比较虚弱或者并不强,那德军或许可以绕过这座孤城,继续向远方进攻。可此时的德军终究没有信心绕过一百五十多万人的强大力量集团加号称无比重要的交通枢纽去进攻越来越巩固的伏尔加河防线。因为就在此时,正在围困基辅的德军已经开始遭遇到守军越来越多的反扑。
在历史上的一九四一年,即便是莫斯科大反攻时的苏军也还没有集中火力的意识,哪怕在战术上也是如此。可是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收到了来自莫斯科的“指导纲要”之后,基辅及外围防线内的五十多万苏军还有十多万民兵已经懂得了将绝大部分火力集中一处进行逐一歼灭战的道理。往往利用城内复杂的工事和掩体,集中起三十个师以上的三千门以上八十二毫米口径及以上迫击炮和火炮对围困城区的德军进行“短促射击”往往很短的时间内就以十几万发各种炮弹配合步兵的反击歼灭性的打击德军部署在城市外围的步兵团或是投入进攻作战中的步兵团。
狙击小组在更有利于狙击互动的城市对峙战的情况下,也利用相比德国在这方面更充分的准备优势广泛的活跃起来了。
基辅外围刚刚被清理出射界没有多久的战场上,苏联第二十五步兵师与德军转入对峙的第一天就让对面的德军感受到了在这种真正适合狙击手的战场上,很早就有各种射击俱乐部的苏联在这方面的底蕴。
此时候的狙击步枪瞄准镜还远远没有后世狙击步枪的水平,甚至连弹道标识都没有,本质上依旧是一个带着清晰十字线的望远镜。三百米外的射击就已经很大程度上要靠射手们的精确估计才能完成有效的瞄准了。同时,还要像三点一线的瞄准一样的认真的对准镜头与黑圈的光圈,比起摄像技术来说一点儿也不差。如果说相比铁瞄的最大优势,那就是在瞄准的时候不会出现看的清准星往往目标就显得模糊的问题。
但这对于这方面拥有很大天赋的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别人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重新习惯的射击方式。在第一次接触支带P.E.4瞄准具的莫辛-那甘1891/30 7.62毫米狙击步枪的柳德米拉来说就已经完全能够适应,并可以在四五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准确的猜测到弹道的落点了。
受制于二战时代并不怎么优秀的子弹性能,MOA范围能比二十一世纪的国产全威力弹高精度狙击步枪大上四倍、散布面积十六倍的二战狙击步枪并不是每一发子弹都能有效命中目标,可即便如此。在第一天的实战中,城郊边缘作战的柳德米拉就以三十五发子弹于德军的一次进攻中取得了杀伤二十人多人。为了应付这种比较高强度的短促射击,狙击手有的时候甚至要客串精确射手的角色直接在没有瞄准镜更方便快速射击的情况下展开战斗。
当然,对面的德军也并不是不合格的炮灰,每当对面发现有狙击手或精确射手存在的时候都会调集迫击炮手或狙击手组织还击。这让柳德米拉的开火几乎大大下降,但即便如此,依靠战友们的协助、伪装、牵制、最快速度的转换阵地等方法,几乎平均每昼夜也能取得少则五人多则十人的战绩。
真实的战场,也越来越让柳德米拉感觉到与自己想象的巨大差距。自己也根本不可能像入伍前想像的那样仅仅靠一个人就给战场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从莫斯科赶来的情报人员郑重的携带的着看似十分珍贵的一个箱子来到了基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