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戏骨 > 807 学术研讨

807 学术研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和圣丹斯电影节一样,柏林电影节的颁奖仪式,侧重的是仪式,而不是典礼。没有幽默段子,没有歌舞表演,仅仅只是按照流程进行奖项的颁发而已,焦点始终落在艺术创作者的身上,希望媒体和观众可以更多地关注艺术本身,继而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

在柏林电影节之上,主要奖项为金熊奖和银熊奖。

金熊奖为最高奖项,分别颁发给剧情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短片等五个不同的部门,其中各大媒体普遍意义上的金熊奖,特指剧情片部门,这也是每年电影节的重中之重,与戛纳的金棕榈、威尼斯的金狮奖,一起被称为欧洲电影的大满贯。

截止到2012年,历史上,仅仅只有两位导演赢得了最高奖大满贯,分别是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ihelangelontonioni和美国的罗伯特奥特曼obertltman。

银熊奖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嘉奖竞赛单元长片的第二名,也就是评审团大奖,最终奖杯是一座银熊另一部分则为个人奖项的最高嘉奖,分别授予导演、男演员、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等等。

同样到2012年为止,历史上,欧洲三大电影节个人奖项大满贯的得主一共有四位,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男演员杰克莱蒙akeemmon和西恩潘,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ulietteinohe。

在这之外,柏林电影节还官方设立了泰迪熊奖、水晶熊奖等不同主题的部门,前者专门嘉奖**题材的作品,后者专门聚焦青少年题材的作品,用意鼓励电影人在进行创作时,对这些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

金熊奖,这无疑是每一部作品都竭力争取的奖项,同时也是一部作品最重要的肯定,相当于奥斯卡的最佳影片。不过,今年金熊奖的争夺力度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近年来,柏林电影节的整体声势始终没有太多起色,一直在夹缝之中苦苦求生,不仅仅是竞赛单元的参赛名单星光黯淡,而且参展艺术作品的整体质量和口碑也在缓缓滑落,金熊奖的平均水准着实让人难以满意。

上一次,金熊奖的艺术性得到世界普遍认可的时候,还是2003年。彼时,“尘世之间”、“25小时”、“时时刻刻”、“再见列宁”、“改编剧本”、“死亡诗篇”、“黄昏清兵卫”等多部作品都备受肯定,每一部作品都拥有胜出的可能,此后也在欧洲乃至世界得到了肯定。

那一年,得奖最大热门“时时刻刻”最终输给了“尘世之间”,引发一片惊呼声之余,后者却也在欧洲收获了一片赞誉。

但美好的时光,却难以重现。

今年,场刊评分最高的是德国本土电影“芭芭拉”,但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却没有能够得到媒体的进一步肯定在这之外,“战地巫师”、“山上的孩子”、“恩典”、“皇室风流史”、“再见,我的皇后”、“只是风”以及“凯撒必须死”等作品,场刊评分也都相差无几,媒体反馈口碑也没有太多惊喜,整体缺乏一个亮点。

正是因为如此,“超脱”成为了媒体宠儿,也成为了观众宠儿。不仅是因为蓝礼所带来的关注效应,还因为托尼凯耶的疯狂和大胆,实验性的伪纪录片拍摄方式,触发了人们极致的情感反应,就好像矛与盾的碰撞一般,火花四彩绝伦。

既然没有口碑蓬爆的焦点之作,那么不如选择一部令人产生好奇的作品。

虽然场刊评分不高,但得益于媒体的关注和观众的热潮,当人们讨论起金熊奖时,“超脱”或多或少也都成为了参考标准之一。毕竟,在柏林电影节之上,竞赛单元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位演员、每一位导演都有资格争夺相对应的奖项,没有提名名单。

不出意外的话,今晚的各个奖项就应该是这些作品的其中之一,包括金熊奖。

热门?没有绝对热门,也没有绝对冷门。

往年,媒体记者总是会把目光锁定在场刊最高评分的作品之上。

因为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场刊评分最高更像是一个诅咒,最高奖项总是与其无缘,评审团总是选择其他作品这也引发了记者们和影评人们对评审团的严重不满,得奖名单出炉之后,各大媒体纷纷进行讨伐和批判,如此场景,每年都要上演。

但今年却是例外。虽然“芭芭拉”是媒体评选出来的场刊最高评分,但影评人们、记者们、观众们对这部作品也远远没有达到狂热的程度,似乎其他作品爆冷的话,那也不是什么太过奇怪的事。

平静,冷静,安静。

这似乎就是第六十二届柏林电影节的最好注脚,除了“超脱”所引发的意外狂潮之外,一切都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更没有热闹。相似的氛围,自然而然地延续到了电影节的最后一天。

颁奖仪式的进行四平八稳、波澜不惊,与其说是一个盛宴,不如说是一场研讨会,缺少娱乐的氛围,却始终弥漫着一股学术研讨的气息。严肃而庄重,认真而沉闷,果然是柏林,一如既往的高冷而独特。

整场仪式的第一个**来自于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登台。

这位纵横影坛三十多年的老戏骨,虽然在荣誉簿上还欠缺一座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后奖杯,没有能够实现大满贯但她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享有崇高的尊敬和爱戴,一部接着一部经典佳作的奉献,不断证明了她的天赋、努力和付出。

今年北美的颁奖季之中,梅丽尔凭借着“铁娘子”,创记录地第十七次赢得了奥斯卡提名,并且成为了影后争夺战的有力候补。

人们甚至将她戏称为“毒瘤”,不是恶意的嘲讽,而是善意的调侃:似乎每一年,只要梅丽尔出演了作品,那么奥斯卡提名名单之上,勾选她,这就是不会错的选择,这也使得后起之秀们难有出头之日。

虽然颁奖季的学院公关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梅丽尔还是百忙之中抽空,亲自赶来了柏林,领取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座终身成就奖。

梅丽尔登台之时,全场观众集体起立鼓掌,以最热烈、最响亮、最激动的掌声,献上了内心的敬意和钦佩作为回应,梅丽尔也开起了自己的玩笑,“嗯,我希望这不是暗示退休时刻已经到来的信号。”

全场欢笑。

第一个**过后,现场的气氛又一次恢复到了安然祥和的状态,这就好像心电图一般。

区别就在于,心电图始终是一条直线,没有波澜,就好像仪器没有连接上一般梅丽尔登台的时刻,仪器终于连接成功,于是心电图的直线开始出现了峰值、谷值,上下剧烈波动着。随后,得奖感言结束,仪器又断线了。

这是好事吗?也许不是,戛纳、威尼斯和多伦多的喧闹总是让人羡慕这是坏事吗?也许也不是,柏林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一切都关于电影,一切也只关于电影。缺少了娱乐效果之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奖项之上。

这,或许就是主委会的初衷。

各个部门的重要奖项,陆陆续续开始揭晓答案,评审团成员们负责担任颁奖嘉宾,一个接着一个走上舞台,宣布奖项得主。

最佳剧本奖,颁发给了“皇室风流史”。

导演是当初撰写了原版“龙纹身的女孩”剧本的丹麦人尼柯莱阿塞尔,这一次的剧本也同样是由他自己负责撰写,并且邀请了麦斯米科尔森和艾丽西亚维坎德主演,在今年柏林电影节之上,颇受好评,斩获最佳剧本奖,有意外,却也算合理。

最佳导演奖,颁发给了“芭芭拉”的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这位导演今年已经五十岁,曾经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带领着德国电影走出黑暗时光荏苒,他奉献出了“幽灵”、“耶拉”、“耶里肖”等值得肯定的作品,却始终没有能够更进一步。

今年的“芭芭拉”,再次让人眼前一亮,收获了场刊最高评分但,赢得了最佳导演奖之后,也基本宣告这部作品与金熊奖无缘了。毕竟,“芭芭拉”可不是“一次别离”。

场刊最高评分的魔咒,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依旧有效。

评审团大奖,由匈牙利影片“只是风”爆冷胜出。

这部来自东欧的作品,场刊评分并不出众,但德国当地媒体却格外喜欢,导演本尼德克菲利格夫也是一位在欧洲享有小小声望的年轻导演,从业十年,奉献了“子宫”、“银河影像”、“森林”等佳作。包括蓝礼在内的小部分观众,甚至看好这部作品能够登顶金熊奖。

最终,成功将评审团大奖收入囊中,这是一份肯定,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却也是一种遗憾这是银熊奖,而不是金熊奖。

接下来就是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去年的柏林电影节,爆出了惊天冷门,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都授予给了同一部作品,而且不是一位演员,是集体获奖:

“一次别离”的四位男演员和两位女演员,这不仅仅是双蛋黄那么简单,而是肯定了整个演员团队的所有表演。在戛纳?如此情况有些罕见,却也不算意外但这是柏林,确确实实地让所有人都受到了惊吓,包括德国媒体自己。

更何况,“一次别离”最后还拿下了金熊奖。

今年,这两个奖项又将如何? (https:)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