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王允的做法使得曹操陷入了两难之中,王允可跟那御史大夫不一样他是三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士林之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原先曹操以为通过刚才的威慑足以让王允闭上嘴,但是现在看来王允这个人似乎还是小看了他。
看着王允站了出来,献帝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献帝知道王允乃是三朝元老,曹操不敢杀他而现在王允的话将曹操堵住,献帝想要看曹操如何下台。
曹操在两难之际,曹操的长子曹昂再度站出,向着王允说道:“白马门虽然是祖宗礼法但是现在大汉江山风雨飘摇,河北李贼挟持伪帝自立,南方孙坚全据长江,现在正是我们同舟共济之时,岂能拘泥于那所谓的礼法,在下看来只要对大汉有利的事情都必须要做,适当从权这方能让大汉度过眼前的难关。”
曹昂的话使得王允指着他的鼻子:”你......你........“王允说不出话来显然气得不轻,曹昂的话虽然表面上是说李休和孙坚虎视眈眈但是实际上却是告诉王允只有曹操才能镇得住二人而且这二人乃是虎视眈眈要是你不听话的话搞不准哪天他们就把你给干掉了,当然那个他们要打一个引号。
“王司徒,我的兄长说的有理,现在的天下是我父一手维持拆不拆白马门你说了不算,要说了算的只有我父和天子。”曹操的另外一个儿子曹彰站了出来,曹彰虽然生性莽撞但是他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主儿,看见自家人打击人他都喜欢上去插上一手。
”子文,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快些下去,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天子还是大汉的天子,什么叫我父和天子才说了算,你这话是大逆不道知道吗,下去吧,自领三十军棍。“曹彰立马退下对于曹操曹彰还是很敬畏的。
“陛下,刚才我弟冒犯了,但是他说的没错,拆不拆白马门只有陛下能够说了算,我们说的都不算。”曹昂看向献帝目光有些锐利,献帝在曹昂的眼中似乎看到了曹操的身影,这绝对又是一个曹操绝对是。献帝的心中暗道。
而在看台上的曹操看着曹昂眼中也不由得闪过了一丝欣慰之色,曹昂敢这么做就是和自己统一战线,为了自己的家族,曹昂不惜一切即使失去那好名声也要和那士林作对。
“子修,你阶跃了。”在献帝的身边曹操目光一闪对着曹昂说道,曹昂闻言向着曹操拱了拱手:“父亲,虽然儿子官职低微,但还是想要为大汉谋福祉,即使要领家法也在所不惜。”曹昂说的是家法而不是国法这是一个文字的游戏突出了曹昂对于汉室的不忠,同样的也让曹操的地位再度上升了一个档次,告诉献帝:“这里你说了不算,我的父亲曹操说了才算。”
“陛下,还请拆除白马门。”曹昂向着献帝喊道,此时陷入两难的已经变成了献帝,王允想要站出来说话但是又想看看这个他一手教导出来的天子到底会作何抉择。
“朕.........朕..........”献帝的声音有些支吾求助似的看向王允,而王允却是一直闭目养神,静静的等着献帝做出抉择。
“还请陛下三思。”曹昂直接向着献帝跪下,尔后一大批的大臣也同时向着献帝跪倒,只剩下最后的几个公卿大臣。曹昂将目光一扫,眼中闪过一抹锐利这几个公卿大臣他都已经记住了。
曹昂扫视之后,几个站着的公卿大臣互相使了一个眼色尔后跪倒高声喊道:“还请陛下三思。”
王允看着这几个下跪的公卿大臣不由得心中呐喊:“你们这群没骨气的东西。”王允的话显然是传不到这些人的耳中的,因为朝堂之上只剩下了王允这根独苗,想到献帝居然那么的软弱,王允也不由得跪了下去,但是那请陛下三思这句话王允并没有说出来。
看着眼前的局面曹操的眼中闪过了几分赞许,曹昂真不愧是他一手教导出来的人才,几句话就使得曹操在朝中的权威再上了一个台阶。
献帝看着台下无一人敢抗争,心中的不由得一阵软弱,其实要是刚刚献帝硬气一点说一声绝不拆除白马门那么形式也不会变成这样,虽然那些相助献帝的大臣或许会被曹操穿小鞋但是曹操的名声却是彻底臭了。
“既然诸位爱卿都以为白马门应该拆除那就拆了吧。”献帝的话语从牙齿中紧绷了出来,曹操笑了笑但是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个天子的软弱无能,原先曹操只是想要做一做霍光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天子实在是太不成器做不了汉昭帝。野心使得曹操的权力欲望再度上了一个台阶。
“陛下英明。”曹操单膝跪倒高声喊道,在其一旁的公卿大臣也纷纷喊道:“陛下英明。”在献帝的心中此时如同一万只草拟马从心中奔过,但是脸上却还是要带着几分笑意。
“曹爱卿,那是应该的,应该的。”献帝宣布退朝而曹操和曹昂并肩而立。
曹操:“子修,今日那些没有直接跪下的公卿大臣你都记下了吗。”
曹昂:“而记下了。”
曹操:“好好记着他们当中虽然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的威慑而跪下的但是也有些是为了自己的晋升之道而跪下的,我需要知道他们的心中到底是自己的身家性命重要还是那所谓的忠义重要。“
“这些儿子都记下了,但是.......”曹昂欲言又止。说。曹操剑眉一扬向着曹昂说道。
曹昂道:“既然如此那么儿子就直接说了在刚才我看见荀大夫,偶不是荀尚书有两次想要站起来和王允统一战线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父亲。荀大夫乃是儿子的老师还请父亲将来对他网开一面。”
曹昂的话使得曹操眉头一皱:“子修你也认为文若最终会弃我而去?'
曹昂说道:“荀尚书从小接受的就是那种君臣的观念想要舍去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