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二十四监 > 第787章 亡羊补牢

第787章 亡羊补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爱卿此言正是,他们的地方虽然少,但野心勃勃,感觉他们才是世界的主人,这点说实话倒比我大明动不动以天朝上国自居要强的多,他们勇于探索,已经发现了我们西边的印度,向东的扩张,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印度。而那荷兰、葡萄牙已经将手开始伸向了我大明。而在大明东海的最最最东面,他们已经发现了一块比我大明大上好几倍国土面积的大陆。那里才是现在这些西方国家不断争夺的地盘,我大明发展水师从郑和时止,那是一种错误啊。”

朱由校有所感慨的说道,中国落后于西方,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起算的吧。郑和的确不是一个生意人,不赚钱,这与他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七次出洋干什么去的?《.郑和传》中,说郑和下西洋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令人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南洋之富,许多人都知道所富不可想象,但郑和的船队却成了劳民伤财的代表作,在朝廷里是人人喊打,所以终结了远洋,更烧了宝船纸。所为何来让人费解。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的长叹,公款旅游害人不浅啊。如果郑回回能够带着这么大的船队不光想着公费在‘新马泰’这样的精品庄旅游线上蓝天碧海的疯玩,而是在旅游的同时,把这远洋当买卖干,来个以船养船,凭着这样的商队纵横海上,郑和死后。也一直继承下去,海洋强国之梦提前就能实现了。大明的历史将会改写。中国的历史也将改写。

“陛下无须感慨万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矣。”徐光启是朱由校亲近大臣,当然知道一些核心机密。

“是啊,科技是国家发展的生产力!这些国家虽然只是弹丸之地,不过,对于科技的重视也是不继的加强,徐爱卿接触过天主教,他们的知识。已经超出大明了。”

“皇上求极宫的教材可是比他们强多了,而且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水师虽然中断,但在皇上手中也必建重建光辉。”

“不错,现在袁可立成立的三万水师亲军,已经训练半年有余。远洋能力朕不敢吹嘘,因为他们根本没出过远海,比起这些见惯了风浪的人差的相当远。但在近海,我大明有水泥船,半年多的训练,正好拿他们来练练手。”

朱由校意气风发的说着。从在小吃街上与宋应星一起听到那些传教仕的话之后,他就知道,罗马教廷的强势,绝对不会咽下这口被拒绝传教的气。他们一直是强势霸道的,霸道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传教是正常的。不让传教当然也是正常的,正如学校一样。你教书正常,我不去学也是正常。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但这时候校长找了过来,你必须得学,否则我就把你当成坏分子打你,这显然就不正常了。而罗马教廷如今扮演的正是这种角色。

朱由校对于异族的强势,又岂容他国凌驾在大明之上?不过没有海军,再强势有个屁用。萨达姆够强势,被吊死了,因为他的强势仅仅是嘴上而已,而三万登州水师亲军,正是朱由校的强势所在。

“皇上,与荷兰红蕃鬼交锋,始与沈有容,曾有言道:‘中国甚惯杀贼,尔等既说为商,故尔代客,尔何言战斗?想是原怀作反之意,尔来睹天朝兵威耶!汝等不曾听过?我破倭海上,海水尽赤,吾不忍汝等步倭之后尘。’”

徐光启谈及沈有容,这位与袁可立并肩之人显然以之为傲。沈有容虽为武将,但不失儒将之风。可惜天嫉英才,今年过世了。

“沈有容的确扬我国威,唉可惜了的,朕已经将其八子全部调到了袁可立帐下听用,望其再展父威。”对于沈有容袁可立的故事,朱由校相当的佩服。特别是在他的后人,更是忠义之仕,八子之中,有三子不断的抗清(六子沈寿崇袭其职,在崇祯十六年(1643)在北京近郊被李自成部所杀;八子沈寿峣(山字旁应在上)在顺治二年(1645)响应金声号召,组织义军抗清,兵败被杀;四子沈寿岳因积极支持郑成功与张煌言抗清,在顺治十八年(1661)被斩首。比起袁枢拒不降清忧愤绝食而死来也不多让。到底袁枢是个文人。)这样的忠义之仕哪里去找,当然是让他们后代跟着建功立业才是。

“哼,还是陛下想的周到。”

“陛下,那些洋人俱已到了天津卫,前使二日之后,可到了京城,请问如何接待?”李国普问道。按着皇上所说,这些国家与朝廷这样的小国没有什么分别,就是个小王国而已。而与大明的关系,又是最敌非友,接待的规格如何,刚刚上任的李国普还不甚清楚,所以有问。

“比照上次接见的规格来吧,接个风,然后安排个住处就可以了。倒是他们来了,想来那战舰也不会多远了。胡萝卜大棒这种思路是他们一贯的作法。必须的防着他们。”

朱由校淡淡的说道,没想到来的会如此快。不过如果在渤海为战,倒是不怕。因为辽东现在有战船,莱登同样也有,离天津都不远,时间上绝对赶得急。

天津是八国联军打到京城的入海口,一旦有失,大明必将陷与被动。这一战必须要胜。虽然现在风力发电机才刚刚成型,还不想它发威的时候。但敌人来了,总不能叫暂停吧。

“是皇上,另外现在举子聚集,臣想请问一下章程。”李国普接着问道。军事上的事,礼部没有权力过问,但举子的事情,倒是必须要问的了。

举子培训的事情是要落实下来了,这帮子举子关山万里,呆在京城也不容易,要不是有皇子之事,早已解决了。

徐光启对于重用举人这一点倒没有任何的反感,相反,从这些进京的举子里,求极宫倒是挑出了一大批的人吸收了。求极宫的人员越来越多,有点都装不下了。

而求极宫的新址在京城的二环之外,这早已经规划好了,只不过建设不是太快而已。

“皇上几期的军官培训已经结束,地址是不是仍然放在西山大营处?”几千举子不是个小数,放在京城里也有点乱。而且办了几期的军官培训,也差不多了,徐光启才说道。

“不,那里朕打算办长期的,而培训的地址,还是放在国子监吧,反正那里也算闲着了。”国子监是在明初的时候,的确在为国选材上发挥作用,作为大明最高学府,积极的发挥了大明人才储备库的作用。不过慢慢的,随着‘机构改革’进士直接就可以当官了;财政恶化;‘委培生’(援例生)的产生;‘教育产业化’最终的提出,国子监也成了大明朝廷捞钱的工具,就象是后世的有些大学一样,学生大多只是为了混张文凭而已;学校就是为了赚学费。最后也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之中。现在仍然还是‘生员纳米百石可以送监,’、‘纳粟送监’、‘纳草纳马’等制度,说白了就是无论是谁,给钱就能上的意思。

所以国子监的人现在人比较少,在那里也处于京城中心,便于管理之类的。

因为国子监属于李国普的礼部管,所以这个时候正好安排一二。

“皇上,以举人身份,带官身下派到各级府衙任职,这一层想来举子们多会同意。不过以后与那些府衙的正主之间的关系可如何相处?”李国普也是从举人这一步走上来的,当然这等于是废话了,应当说所有的进士都曾经是举人。举人的意思就是被荐举之人,不举的当然没资格考进士了。这段举人的经历不是那么好受,上面有个进士的饵在那吊着,但千军万马独木桥,可不是那么好考的。而生计问题的解决说着是难听了一点,但却是许多的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世代大家当然不必说了,但小门小户的,家里供着个举人,可不是一般的小事了。所以先当个小官,有个职务,当然是乐的。

但这样的吏员已经不再是吏员了,是带着官员的身份下去的,也是官员,这与吏是有本质区别的,那地方府衙里可如何处理关系,可就是两码事了。

“爱卿过虑了,六部不一样都有上级下级关系吗?各司其职就好。”

“如此,臣下去安排。”李国普一听,也的确有这种关系,尚书下面都能有侍郎等各级的官,那县官下边再来个典官之类的也是可行的。

“徐爱卿,看来朕又要开辟战场了。”李国普走后,朱由校无奈的说。

“皇上,现在蒙古战场、辽东战场已经全面开战,何不来个缓兵之计,待那里平静之后再打呢?”徐光启不无担心的说。

“徐爱卿,这净军成军到如今战力如何?”朱由校不答反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