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45.法家,逼迫
柳林,真武山上,卢象升离开后,胡振江留了下来。作为一个深受法家变革思想影响的读书人,胡振江对谭良栋的生产力一说很感兴趣,纵观战国七雄的变法,由法家主导的最成功的两场变法便是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而无论是李悝的“尽地力以教之”还是商鞅的耕战体系,在胡振江看来都可以用谭良栋的那一套生产力学说来解释,这让他迫不及待的想和谭良栋讨论一番。
吃完饭后,胡振江跟着谭良栋来到土豆地。卢象升在临走之前也给谭良栋说了一下自己这位同窗好友的情况,谭良栋便把胡振江带到土豆地,抽出时间和这位思想比较独特的读书人交流一番。
胡振江站在地头上,直接发问:“谭把总,你是否认为,生产力是决定一切的存在?”
谭良栋用手抚了抚土豆苗,站起身后回道:“从物质的角度,我是这么看的。建斗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产粮不足引起来的,若是能把其他地方的水引到黄土高原上,或者我们学习秦人在山上种树,把天上下的雨存在土里,旱灾就不会像现在这么严重。”
“秦人?”胡振江奇道,他对秦朝的理解除了商鞅变法就是暴秦,根本不知道古秦人还会这样做。“他们为何会这样做?这和生产力又有何关系?”
“为了存住土壤,你看看现在这黄土高原,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坡。现在是干旱,如果来一场雨,要被冲走多少土,这些泥流最后又进了黄河,让黄河也越来越浑浊,时不时的发大水。若是我们有那种生产力,在无法种地的山坡上种满树,让雨水能够存在土里,减少水土的流失,最后流进黄河的也都是清水,既能减轻现在晋西北的旱灾,也能让黄河逐渐变清。”在柳林待了快两年,谭良栋愈发的感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现在的黄土高原几乎看不到什么树,土地十分贫瘠。
黄河、旱灾,这两个词让胡振江心里有了一丝想法,便追问道:“这要什么样的生产力才可以达到?”
“很简单,最基础的一点,便是用比现在少的土地养活一样的人。亩产高一些,便能腾出点地来种树了。”土豆,既是谭良栋用来在后面的更大的灾害下救命用的,也是他的一个尝试。
“可这谈何容易,增加亩产,这……国朝最强盛之时都未有过如此祥瑞之事。”农业时代,亩产增加,会被当作一件祥瑞,还是那种真正的祥瑞,因为这象征着王朝的强盛。
谭良栋笑着回道:“涛起兄,这庄稼生长,我们要研究它是怎么生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东西,就像我们人一样,要喝水吃饭,而要长得强壮就得多吃点肉,庄稼也是一样。”
胡振江皱了皱眉头,胡家在江南一带算是比较大的地主,他家的佃户基本都是靠着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办法种地,几乎没有人去研究怎么种地。想到这,胡振江又想到卢象升跟自己谈到的,便问道:“良栋兄,这是属于物理,还是化学?”
听到物理化学两词,谭良栋眼中浮现出一抹怀念,轻道:“是也不是,我更喜欢把它称作为‘科学’”。
“科学?”
“是的,在我看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谭良栋很坚定的说道。
胡振江陷入了沉思中,谭良栋的话他以前从来没听到过,传统的四书五经里大都是道德文章,自己读过的法家书籍也大都偏向于权术之治,类似李悝、商鞅之类的堂堂正正变法之道聊聊无几,而谭良栋所讲的科学更是闻所未闻。
第三营的事情很多,谭良栋不可能和胡振江谈论太长时间,在看到胡振江陷入沉思后,便给余生使了个眼色,让他代替自己招待胡振江。
余生已经习惯了谭良栋嘴里时不时蹦出来的新词,他在听到科学后并没有像胡振江一般直接陷入沉思,而是随手记在了自己的本子上。
现在的柳林,基本所有的矿工都被第三营的六个小旗轮番操练过,一旦遇到事情,随时可以拉出来三千人。也就是说,以现在柳林的情况,如果谭良栋搞个总动员,可以凑足八千人,这也让谭良栋安心不少,即使吴敏回到延绥镇,他也可以保持吕梁营的盘子,不至于被人整个给吞并了。
在卢象升回去后,特别是在刘策绕过永宁知府直接让卢象升找吴敏谈判后,永宁府开始疯狂流传着一个消息,新来的巡抚大人有意让吕梁营去大同镇守关,并且很可能是要以第三营把总谭良栋为将。这个消息传到刘垣圪坮后,让正在谋划如何回延绥镇的吴敏有些吃惊,大同镇可是九边重镇,同延绥镇一个地位,新来的巡抚竟然敢让自己这么一支队伍去协助戍守,特别是让谭良栋这样的新人去就不怕半道上出事,。
谭良栋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很是吃惊,立刻派人到中阳县,问卢象升是怎么回事。与此同时,柳林老贺家,被谭良栋狠狠处罚过的老贺家老二在家摆了一桌子,边喝酒便对自己的心腹管家道:“哼,让谭良栋这小毛贼得罪我,老子我稍微使使手段,就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贺家老二的心腹管家却没自己主家这么自信,老贺家真正掌舵的是老大老贺掌柜,管家对老大闭门不出不管事的态度很是疑惑,有点担心自己主家是被坑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柳林内部反对谭良栋的人各使手段把谭良栋往大同镇逼得事很快被李鹤轩知道,也就被谭良栋知道了。
真武山,李鹤轩把反对谭良栋的人报给谭良栋,就静静的站在一旁。谭良栋眉头紧锁,他还是低估了这些人的影响力,据他从卢象升那里得到的消息,新来的巡抚刘策确实是想让吕梁营出兵去大同镇协防,但刘策是希望吴敏带队。而现在,在某些人的鼓动下,谭良栋直接成了带队将领,在晋中那边有很多人已经给刘策上书了,要以谭良栋为将。
李鹤轩看着谭良栋,轻声问道:“把总,要不要把那些人……”说着李鹤轩做了一个抓人的动作。
“不行,现在柳林局势平稳,这一闹,煤矿又要受影响,你先暗地里盯着那些人,具体怎么做等我从刘垣圪坮回来!”
“是!”
刘垣圪坮,吴敏、杜松、谭良栋三人在后坡的窑洞里。这次让出兵大同镇实在是突如其来,打了三人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现在以谭良栋为将的声音很高。
杜松皱了眉头,开口道:“这是什么人乱传的,别有居心啊,就咱们现在的实力,去了边镇就是给人当替死鬼,特别是良栋你,你没在边镇打过仗,这和咱跟卫所军打仗完全不一样。”
吴敏也有些恼怒,道:“大同镇直面东虏和建虏,战斗比延绥镇只会更烈。良栋,这是有人要让你跳火坑啊,你现在的实力太弱小了。”
谭良栋深吸一口气,道:“吴老哥,杜老哥,我仔细想了想,以咱现在的处境,很难和朝廷撕破脸,现在看来,这趟大同之行是势在必得了。我想,现在我最重要的事便是回去选兵,让第三营的实力能更强点。我离开的这段时间,希望两位大哥可以多多关照柳林。”
吴敏点了点头,米脂那边的李相良传来了不少消息,李伯年走通了陕西布政使的关系,只要刘策肯放人,吴敏回归延绥镇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现在就差个契机。而这次谭良栋去大同戍守边镇就是一个机会,一旦谭良栋完成任务回归,那吕梁营势必会发生点事情,到时候刘策不放他吴敏都不成。
杜松脸色有点复杂,吴敏回归的事他或多或少知道一点。吴敏一旦走了,杜松也不想待在吕梁营,在杜松的眼里,吕梁营很难有发展,上有朝廷的压制,地盘又在晋西北这样的贫瘠之地,晋西北实在是太穷了,他在岚县待了快一年,基本什么都没捞着,这让他产生了离开的想法。跟着吴敏回延绥镇是不可能了,杜松从晋商口中了解到江南地区的富庶,萌生了到江南去闯一闯的想法。
这次三人在后坡的相会可以说是最后一次了,吴敏也好,杜松也罢,只要这次谭良栋能从大同安然回归,二人都会选择离开吕梁营,吴敏追求的是自己在延绥镇的军旅往事,杜松追求的是一方大佬的富庶。
离开后坡,谭良栋叹了口气,吴敏和杜松算是谭良栋最早认识的朋友,自己能有现在的实力两人的帮助很大,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分别了。
离别总是让人伤感的,但伤感无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谭良栋很快便摆脱了这种伤感的情绪,回到柳林后,召集五小旗开了个会,决定了刘文景留守柳林,张应宸、牛凉、康军伟、屈华跟随自己去大同。此次去大同镇,谭良栋要从第三营和矿工中选人,边镇作战不同和卫所军作战,更加残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