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621之大变革 > 第47章 47.五寨堡,过关

第47章 47.五寨堡,过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明一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整个明代,从洪武皇帝到崇祯皇帝,对周边的敌人基本都没妥协过,特别是对于北方草原上的敌人,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纳贡,采取的就是正面硬刚的政策,即使土木堡大败皇帝做了俘虏也不曾对草原低过头,而九边就是这一政策下的产物。

陕北延绥镇和宁夏固原镇位于西北,正对着漠南蒙古西部和漠西蒙古,吴敏在延绥镇时主要的敌人便是漠西蒙古,这一部也被称之为卫拉特蒙古,边镇士兵主要的作战对象是准噶尔部和和硕特部。

大同镇对着漠南蒙古,主要作战对象是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其中尤以察哈尔部为甚,特别是在辽东后金不断对明朝取得军事胜利后,原本还算恭顺的察哈尔部越来越蠢蠢欲动,这也是这次行都司方面向刘策求兵的原因,大同镇希望能得到来自山西的援助,特别是在宣化和蓟辽不断从大同抽调兵马后。

刘垣圪坮,吴敏把自己训练的马队交给谭良栋,然后郑重道:“良栋,对步兵而言,边镇作战重在防守,要利用好城墙和边堡。还有,要小心拿火器的敌人!”

“火器?”不论是跟镇西卫还是左卫打仗,谭良栋都没见到有火器的明兵。

吴敏道:“边镇三大主力,亲卫营、马队、火器营,为了应对火器营,草原上的兀鲁思们通过各种手段得到火器,装备给自己的艾马克,一旦碰上这样的部队,千万不要逞强,能避就避,交给火器营的人。”

谭良栋一脸迷糊,兀鲁思、艾马克都是些什么玩意。吴敏看到谭良栋的迷糊样,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愈发对刘策不满起来,时间这么短,又派了一个新人,如何作战。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也正好能锻炼一下谭良栋,看他是否能承担大任。

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趁着空当,吴敏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蒙古的情报挑重点讲给谭良栋。

兀鲁思是领地,在边军中通常代指某个大领主,艾马克和鄂托克是部落,不过两者有区别,艾马克是关系紧密的部落,而鄂托克则仅是在一块牧地上放牧的各个小部落统称。牧户则被称作阿寅勒,每个阿寅勒都必须加入艾马克,受兀鲁思统辖,在兀鲁思需要作战的时候,艾马克和鄂托克都必须出兵,一般是一个阿寅勒出两到三个成年壮丁,称之为和硕。在明军这边,把蒙古人的和硕对等于自己的千户。

谭良栋听完后,对将要面对的敌人有了个大概了解。自蒙元覆灭后,蒙古各部就再也没有统一过,但成吉思汗留下的兀鲁思制度却保留了下来,因此,草原上的各部落绝不是散沙一片,蒙古贵族们对基层的控制还是很有力度的。

交谈的时间有些过长,亲卫过来提醒,谭良栋向吴敏提出告辞:“吴大哥,此去大同镇,我一定不会给吕梁营丢脸!”

吴敏拍了拍谭良栋的肩膀,坚定道:“吾辈武人,当以保家为己任!”

一千五百人的大部队继续前行,不过在其最前面出现了一支三十余人的小股马队,正是吴敏训练出来的成果,骑马行在最前面的便是谭良栋和卢象升。

军队行进三个时辰后,卢象升驱马走到谭良栋旁,道:“良栋,再走不久就是镇西卫了。”说完后卢象升看着谭良栋,不论是之前的镇西卫还是现在占据镇西卫的左卫,都和吕梁营的关系很敌对。

在谭良栋的一千五百人进入岚县时,在镇西卫的左卫千户就得到了消息。面对将要过境的吕梁营,左卫千户自然恨得牙痒痒。若不是卢象升提前派人过来打了个招呼,明里暗里的警告了他,说不定此时左卫千户就要派人设伏,和谭良栋做一场。

刘策当初同意卢象升随军,也是考虑到这方面的原因,让卢象升负责处理吕梁营和地方上的关系。自古以来,过兵如过匪,况且吕梁营前不久还顶着岢岚盗的帽子,刘策也是担心吕梁营在行军途中失去约束,祸乱地方。

谭良栋不知道刘策对自己的不信任,即使知道了也不在意,他此刻最关心的是刘策在五寨堡设的粮站。此次从柳林出发,每个人携带的干粮只够吃一天,此时已经过去了半天,必须要在五寨堡得到补充。对于镇西卫,谭良栋稍稍留意了下,让张应宸带一支小队前去查探,若是左卫的人不识好歹,谭良栋绝对不会客气,务必会给左卫千户一个深刻教训。

卢象升看着张应宸领命而去后,心中暗自希望左卫千户能听进自己派过去人的话,不要犯糊涂,在这个时候挑衅吕梁营,那真是自找苦吃。

左卫千户也不傻,虽然心里恨得牙痒痒,但吕梁营人多势众,自己等人残兵败将,真上去了也讨不了什么好,在谭良栋带着大队人马经过镇西卫最近的官道时,左卫千户闭守不出,不理不睬。

过了镇西卫,就是五寨堡。五寨堡本身就是一个军事要塞,里面已经存放了大量的制式武器。在确定吕梁营出兵后,布政使在刘策的命令下,从各地府库里调集了足够两千人食用半月的粮食,而这一举措也基本把太原府以西诸地的存粮基本抽干净。从这点上来说,刘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只要决定了的事情,不管心里怎么想的,从行动上是支持到底的。

五寨堡地如其名,由五个山寨堡垒组成,始建于五胡乱华之时,是当时的汉民为抵抗异族修建的堡垒,一直延续到元末。在明初大将徐达驱逐了元朝在山西的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势力后,驻扎在此地的明将修缮了五寨堡,将此地当作一个军事要塞。

谭良栋将要塞里的武器和制式军服取了出来,先让自己的麾下人马实现了换装。明朝戎服因武事尚威烈,色纯用赤,军服以赤色为主,再搭配以紫、青、黄、白。在谭良栋看来,军服还是很漂亮的,特别是自己换上的把总服,要比自己原先身上随意穿得衣服要好很多。

扎紧腰间的绶带,谭良栋走出屋子,卢象升看到后眼前一亮,赞道:“好一个利爽的汉子!”

谭良栋笑了笑,把总还有自己的制式铠甲,铁质的,谭良栋提起来感觉能有三十斤重,穿在身上很沉。此刻还在赶路中,穿上铠甲行动不便,谭良栋把铠甲拖在马上,等到了大同镇再穿。

一个时辰后,吕梁营换装完毕,再次集合起来的队伍要比原先穿着各式各样衣服的时候要看着整齐得多。谭良栋挑出三百人为辎重队,负责运输五寨堡储藏的粮食、肉干、醋布、粗盐,辎重队关系重大,谭良栋让张应宸负责。

张应宸领了辎重队的任务后,知道自己肩上的重担,让辎重队走在军伍中间,作前后掩护。

五寨堡还储藏有一批弩箭,虽然吕梁营此刻没有擅使弩箭的人,但谭良栋也让人把弩箭取走,等到了大同镇,肯定会派上用场。

谭良栋把五寨堡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后,卢象升和五寨堡的守卫做了交接。此次囤取物资的命令直接来自刘策,五寨堡的守卫不敢有什么刁难,整个交接的过程很顺利,即使谭良栋多拿了一些东西,守卫也不敢说什么,吕梁营毕竟经历了两场战斗,整支队伍给人的压迫感很强。

走过五寨堡,下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便是宁武关,也是宁武所的所在之地,是山西布政使司和行都司的分界处。宁武关的长官既是宁武所的千户,也是宁武关的守备,隶属于行都司。

吕梁营谭良栋要带兵过关的消息宁武关守备已经从谭良栋派来的哨探那里得知,守备对这位新进的谭良栋还是很有兴趣的。以往行都司大同镇要从内地卫所调兵,大家都是找关系能不去就不去,而这次他听说谭良栋前来太原府那里没费多少功夫,并且还来了将近两千人,这人数是他这个守备手底下的人数的两倍了。

一天后,谭良栋和卢象升抵达宁武关。宁武关守备查看了谭良栋和卢象升共同持有的过关文书,便给吕梁营放行。

此时吕梁营已经算是到了边地,吕梁营里有很多人长这么大是第一次出远门,对沿途的一切都感到很好奇。宁武关虽然比不上同在代北之地的雁门关,但在很多人眼里已经很是雄伟。即使是谭良栋也被宁武关的雄壮震惊了一下,明代果真不愧其修城墙的名声。

一路行来,谭良栋对统率行军越发的熟练,一千五百人包括辎重过宁武关,整个过程利索干净,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更没有人违反军纪。

宁武关守备目送吕梁营过关后,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写下来,呈送给大同镇总兵。辽东的惨败让蓟辽镇损失惨重,从宣大二地调兵过多,大同镇和山西镇本身兵员也不足,此时急需内地补充,大同镇总兵对刘策给的援兵还是很重视的。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