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61.掷弹兵,暗算
谭良栋把目光放在了手榴弹上,在后世的游击战场上,游击队缺乏重火力,游击队员们便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自制手榴弹,在复杂地势下完全可以当作小炮使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把手榴弹集束,增强爆炸威力。
在粮官出去筹备原料时,谭良栋叫来李阿信,把自己印象中的手榴弹画出来,然后大概说了一下手榴弹的用途。
李阿信听后沉思了一会,道:“大人,你说的是不是地爆弹?”
“地爆弹?”谭良栋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东西。
“是的。”紧接着李阿信便把地爆弹的一些特点讲述了出来。在辽东,由于野战明军很难打得过满人,火器营的人便搞出了地爆弹,在后金军队的必经之地埋上地爆弹,一旦后金军队经过便引爆地爆弹。不过这地爆弹一来埋设不易,二来后金军队吃了几次亏后学聪明了,在经过一些特殊地段时会找专人排地爆弹,因此后来辽东明军便渐渐不再使用地爆弹。
谭良栋听出来了,这地爆弹就是地雷,很好奇,地雷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引信延迟,辽东的明军是如何克服这个问题的,便问道:“你们是怎么引爆地爆弹的?”
李阿信回道:“拉一根长捻线,感觉有敌人过来了,就点燃捻线。”
“这……”谭良栋无语,难怪这地爆弹用过几次就没法再用了,地雷讲究个隐蔽性,那么长的捻线,稍微一排查就查出来了。
虽然李阿信口中的地爆弹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但有了地爆弹做借鉴,谭良栋能更好的给李阿信说明手榴弹。手榴弹的制作工艺不复杂,主体是两部分,一个木制手柄,一个爆炸部,难的是如何做到引信延迟和点火装置。
谭良栋只是纸上谈兵,让他说可以,实际去制造完全不会,但李阿信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听完谭良栋的话后,便和自己手下的工匠们商量去了,很显然是有了想法,谭良栋能做的就是最后审核李阿信他们提出来的方案。
三日后,粮官把谭良栋所需要的原料运了过来,在结清物资后,谭良栋给了粮官二十两银子,并表示以后有可能的话会继续合作。
粮官拿着二十两银子,早就笑得合不拢嘴,当即表示这是必须的。
原料一到,李阿信就带着手下的人行动,捣木炭的捣木炭,搓硫磺的搓硫磺,谭良栋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些匠人们制作火药。
李阿信不愧是京城火药局出来的,短短两天,就制好了二十公斤粗火药,剩下的就需要精制,需要一些时间。谭良栋很庆幸自己俘虏了李阿信这样的人,不论李阿信是否心甘情愿的给满人卖命,但只要他在后金,就是一个大威胁。
手榴弹的制作已经提上日程,谭良栋从自己的亲卫队抽出二十人,编作掷弹队。不知从何时起,谭良栋的亲卫队就成了新武器的试验部队,前有弩,现在又是手榴弹,以后还有可能是火枪。
抽出二十人后,谭良栋先把手榴弹大概介绍了一番,让众人心里先有点底。然后就是针对性的训练,掷弹兵一要臂力,二要眼力,基本上要做到把手榴弹扔到目标点。
李阿信做好黑火药后,把他和众人讨论的三个手榴弹方案递给谭良栋,谭良栋选择了拉环式手榴弹,引信采用专用的捻线,底火有两种选择,一是打火石,二是磷粉。拉环式手榴弹的原理很简单,快速拉动手环,底部的打火石或磷粉受到剧烈摩擦产生火星,引燃捻线,进而引爆手榴弹。
在做出第一个手榴弹样品后,李阿信全程参与了制造过程,也由他亲自试验。众人找了块开阔地,李阿信在离人们二十米远处,拉动手环,然后快速扔出去,大约两秒以后就听到一声“嘭”的爆炸声,第一枚手榴弹制作成功。
谭良栋领着众人前往手榴弹的爆炸点看了看,地表处的杂物被炸飞,还有人跑到周边把被炸成两半的手榴弹捡了回来。谭良栋看了看变成两半的手榴弹,黑火药的威力还是不够,若是炸药,手榴弹直接就被炸个粉碎了。
样品制作出来,接下来就是手榴弹的量产和掷弹兵们的实弹训练了。训练重在坚持,不用谭良栋操心,谭良栋便和李阿信一起研究手榴弹,中间提了不少意见,比如把粉末状的火药换做颗粒状,填充火药时往弹药部添加一些石子,增强杀伤力。
半个月后,初代手榴弹终于定型了,手榴弹整体的重量、填充的火药量、捻线的长度、拉环的设置等等都制定了一套比较粗糙的标准。谭良栋让李阿信把制作手榴弹的整个流程写下来,并在中间注明注意事项。
在这个时代,工匠是不会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流传出去,按照这一行的规矩,手榴弹的制作可以算是李阿信自己的手艺,谭良栋不该让他写下来。但李阿信终究是被俘虏过来的,头上还顶着个光脑袋,不敢拒绝谭良栋的命令。
小批量制作手榴弹,组织掷弹兵训练,谭良栋在伤兵营整整待了三个月,中间还度过了一个春节。不过吕梁营上下没啥过年的气氛,毕竟人在外地,心里想的更多的还是回家。
转眼之间便到了天启三年(1623)正月,经过三个月的准备,李阿信和手下的匠人一共做出两百枚制式手榴弹,刨去掷弹兵训练用的和各营从谭良栋手里要的,二十人的掷弹队共配备了一百枚手榴弹,每人五枚。
而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掷弹队基本成形,在二十米范围内指哪扔哪,五十米范围内落点误差在一米。也幸亏这个时代没有电子产品,亲卫们原先也只是农家小子,没有挑灯夜读的习惯,个个视力都很好,掷弹兵的训练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正月过后,张珪找到谭良栋,把行都司递给张远的那份吕梁营结束协防的命令交给谭良栋。谭良栋接过命令后感慨一声:“终于要走了!这段时间多谢张将军的照顾了。”
张珪摆摆手,道:“我啥也没照顾你,这都是你们自己打出来的。”
两人又寒暄了一会后,张珪突然对谭良栋道:“回去的路上小心!”说完后张珪就转身离开,谭良栋设卡得罪的人太多,张远帮谭良栋挡到现在算是可以了。
谭良栋看着张珪离去的背影,眼里闪过一道冷光,看来那些人已经忍不住了,正好,让他们尝尝手榴弹的滋味,顺便也检验检验掷弹兵的实战能力。
很快,吕梁营结束协防的消息被行都司安插在边军里的人透漏出去。大同府,当天就有五拨人马分批出城。
指挥使派遣自己的心腹到达大同右卫,把吕梁营的动向告诉了守备将军贺方。贺方听后大喜,当即传令道:“贺安!”
“属下在!”
“调拨一百亲兵,卸下甲衣,跟着这位大人去行动!”
“遵令!”
指挥使的另一心腹连夜抵达远在朔州的代王府,见到刘管事,告知吕梁营的动向。刘管事当即派出一百代王府豢养的打手,前去协助贺方的人。
另一边,梁家、范家、田家、黄家四个大商家在得知此事后,也都纷纷出钱,雇佣打行的人,给凑了三百人。
明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进城讨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但官府的治理没有跟上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滋生了很多社会组织,打行就是其中的代表。打行里的人,只要你给足钱,什么都敢给你干,跟边军干也是可以的,类似于雇佣兵。
王家,货栈掌柜看着王振江,小声道:“三少爷,其他四家都行动了,你看咱是不是也……”
王振江摇摇头,很干脆的说道:“老叔,这事我们不要掺和,对付吕梁营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办法非要硬刚,我看他们的脑袋是被驴踢了!”
掌柜的缩了缩脑袋,这次出塞,王振江的表现彻底压过掌柜的,现在货栈的一切事宜都由王振江做主。
夏米庄,贺安带着一百边兵驻扎在这,等候其他几路人马。这次针对吕梁营的行动,以贺安的边兵为主。其后几天,刘管事的人和商家们雇佣的打行打手陆续抵达夏米庄,贺安手底下聚集了五百人。
吕梁营一共一千三百人,除去受伤的还有一千一百人,这是贺安从行都司那里得来的情报。这次贺方、刘管事的意思是给谭良栋一个教训,简而言之就是专门针对谭良栋,最好是能把谭良栋干掉。
吕梁营要回吕梁,要把出大同的行程报给行都司。谭良栋选择了来时的路,依旧走宁武关回,而夏米庄正好是吕梁营出大同过宁武关的必经之路。
指挥使为了计划的成功,准备专门安排人随行在谭良栋身旁,能随时得知吕梁营的动向。
计划定下来后,贺安等人便埋伏在夏米庄,只等谭良栋入瓮。这次,只要能把谭良栋引得脱离大军,那他就必死无疑,这是行都司的计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