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枭雄 > 第133章 第一三三章 大兴学堂

第133章 第一三三章 大兴学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管是李达愿不愿意,最终在张翼的坚持下,港岛最先开始建立起了几所低等的学堂,免费招收港岛适龄小孩读书识字,并且教授一些简易的算术,张翼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建立大学之前的一个人才速成渠道,为自己的港岛学院输送更多的人才。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发展,特别是港岛描绘出的各种美好前景,让广东沿海地区大量失去土地的人被吸引前往进入港岛,此时已经聚集超过五万的人口了,这还不包括张翼控制的军队人数。

大量的人口进入,一些人甚至是拖家带口而来,因此港岛也聚集了一大批孩子,至少有上千的适龄儿童在港岛上,张翼免费举办学堂招收这些孩子入学,不但免收学费,更是可以食宿全免费,顿时引得这些家庭感激起来,一时间港岛有孩子的人家几乎都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张翼的学堂,至于张翼的学堂到底教授什么东西,这些人反而不在意了。

在这些人看来,能让孩子读书识字,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值得珍惜和了不起的事情,张翼如此仁慈和大方免费让自己的孩儿学习读书识字,已经让很多家庭将张翼当做是大善人。

因此,几个小学堂开张几日之后,短短数日便直接爆满了学生,张翼不得不一次次扩大学堂的规模,然后前往广州等地请来许多先生负责教授这些适龄儿童认字读书。

不过,张翼的学堂不在主要以四书五经等八股文的东西进行授课,主要是直接教孩子认字读书,教授基本道理,并且开设算术课和劳动课,从小开始培养这些孩子对于科学的兴趣的思想,而不是培养那种为了博取功名读书的思想。

因此,张翼挑选教书的老师,都亲自把关,花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算是招收到了一批比较年轻,而且思想也比较开放的秀才回自己的学堂做先生。至于这些人的薪水,当然也不会太低的。或许这些人愿意来港岛开始的学堂教书,同意张翼的教书要求,还是看在每月十两银子的薪水份上。

几乎整个夏天,张翼都在为这些事情忙活着,而且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筹备香港学院和港岛的各级学堂身上,似乎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张翼可深知道这一点,他知道现在自己港岛看起来风光,但要是不注重造血,自己的港岛迟早发展不下去。因此才花大力气免费推行教育。当然,这种教育,将是一种与大明朝绝对不同的新型教育。

张翼在自己的港岛轰轰烈烈的开展新型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引起大明朝其他地方太大的注意,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港岛的异军突起,关注这天下越来越纷乱的形式。

因为此时北方的战乱已经将北方再次搞得一塌糊涂,原本被剿灭的农民军似乎又爆发了出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再次在北方横行,朝廷不得不再一次加大力度开始剿灭这些农民军。天下大多数人的眼光都被大明朝北方的战乱吸引住了,哪里还会过多关注这大明朝最南方的港岛情况呢。

崇祯十一年的夏天,就在这样的日子中,悄然的消逝,大明朝这个庞大的帝国,北方似乎越来越乱,但南方却像是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凉爽的秋风到来,宣布崇祯十一年的秋天到来了。

算起来,张翼来到大明朝,也已经整整一年时间了。然而沧海桑田,一年的时间悄然而逝,却是改变了许多原本的事情。比如原本将会还要继续荒芜两百年以上,要等到后面的鸦片战争后被英国人占据的香港岛,如此却开始兴盛起来,而不是要等到两百年之后才会兴起。

历史的车轮,早已经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谁也不知道到底将会朝着什么地方奔去。张翼这只小蝴蝶到底是撬动了历史车轮引导他从新前进,还是被历史车乱辗碎,谁也意料不到。

不过,随着香港岛开始兴盛,异军突起,开始聚集越来越多的财富,也会引来越来越多的势力也盯上,香港岛这片开始富饶起来的土地,也终究会变成各大势力最里面的肥肉,至于谁敢动手抢,张翼又是如何应对,天才知道!

————————————————————————

伴随秋季的到来,两广地区也进入到了收获的季节,北方的战乱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两广地区的生产,虽然有大批流民进入了两广,给两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在两广当地官府的严格分流和弹压下,这些流民到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没有引发什么动乱。

进入两广的大部分流民,多数是被两广地区发达的纺织业和各种工场给吸收了,特别是港岛的异军突起,张翼属下的工场几乎吸收了近半的流民。而这些工场包括港岛上的,也包括原先分别在广州城附近的秦家工场。

两广的农业生产这这一年算是获得了丰收。因为冬天时候张翼大肆收购各种纺织品原料的原因刺激,加上大量的定金撒下去,各地收购农产品的商人几乎花大力气鼓动两广的大地主以及还有土地的农民种植了大量的桑树、棉花、苎麻等纺织原料的农作物、因此棉花还有桑树种植得以面积扩大,今年两广地区的生丝、棉花还有苎麻的产量几乎都比去年增加了许多。

珠三角地区确实算得上一个鱼米之乡,这种优势条件正在逐渐被开发出来,温和湿润的气候加上充足的阳光,足够让当地的百姓种植一道水稻,在夏季收获之后,又加种需水少的棉花,等到这秋季时候棉花便可以获得丰收,因此没有出现江南地区那种桑植争稻田的情况,当地百姓也可以大规模的种植这些农作物。

因此到秋天收获时候,生丝产量大约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苎麻的产量也提高了五成,至于棉花,更是爆发式增长,几乎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两倍。

获得大丰收的棉花还有各种纺织原料被那些商人购买上来,开始源源不断的朝着广州城还有佛山等广东纺织业发达的城市运去。因为这些城市有着大量的纺织工场,需要这种原料。

然而,运往这些地方去的,只是这些产量的极少部分而已,占的比例小的不能再小了。更多的棉花还有生丝,则是被装上船,一船船的产地经过两广纵横交错河流网起航,朝着两广最大的河流珠江而去,达到广州城汇集,再次顺流而下出虎门,前往珠江口左岸的的香港岛而去。

没有办法,港岛给出的各种生丝还有棉花的价格都是最高的,只要运到香港岛上卖给张翼的工场,利润最少还要多收一成到两成,这样的利润,足够让大多数原料收购商动心了。

商品的价格战,确实开始显出港岛采用新器械的优势来。不是其他的工场没钱,而是如果将棉花等原料价格提高太多之后,在同等上涨原料价格,却是采用旧式的纺织工具生产,他们那些工场的利润则是直线下滑,没利润怎么让那些工场和张翼的港岛竞争?

现在李达再也不用向去年那样需要去两广各地求爷爷告奶奶的收购纺织需要的各种原料了,只需要在港岛的中环码头上悠闲喝着茶,看着各地的客商将棉花等农货物运来港岛然后过称之后,直接给钱便好。

而且,这些琐事他也逐渐的交给自己的一帮手下去打理,这些事情对于他这个港岛大管事来说,已经不用太过于操心,他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工场的整体经营情况来。

现在港岛的工场规模再一次扩大,新增添了一大批新器械,至少需要在增加五千雇工,因此需要招募大量的雇工加入港岛的纺织工场工作,都是需要他忙的事情,他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这件事情来。

另外,在张翼的规划下,港岛维多利亚湾对面的九龙沿岸也开始修建码头,张翼已经规划在九龙的维多利亚湾沿岸开建新的工场,这些事情都交给了他去办,因此李达最近也是忙得脚不离地。

然而,港岛这边大兴土木,大肆圈地圈货物,轰轰烈烈的进行货物交易和买卖,已经引起周边的势力不满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