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56章 八千里草原与黄沙

第56章 八千里草原与黄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宗泉贵和章项阳弄了两匹蒙古战马,穿上蒙古袍,装作蒙古骑兵混出了塞外。

路上,因为上面有招呼,所以明军顺利放行。可一到塞外,两人就被蒙古草原的塞外风光给惊呆了。

一路上,他们碰到了不少蒙古部落,因为要躲避蒙古大军的搜查和追击。所以,他们十分小心。

没想到在半路上居然遇到了一批喇嘛。这批喇嘛从威宁海来,小王子就住在威宁海上。

喇嘛们也要到板升城去,于是双方就约好了一起走。

原来西藏的喇嘛们到威宁海上希望能说服小王子信奉喇嘛教,不料自称为大元汗(即汉人所称的达延汗)的小王子严肃的说:“我蒙古帝国拥地万里,天下的宗教都为我所用,我不能封谁为国师,也不需要谁加持。”喇嘛们在大元汗那里碰了壁,只好到板升城里去碰运气。

据说,那里的俺答汗是信奉佛教的,还相当虔诚。喇嘛们想碰运气,这时的蒙古草原已经有许多部落开始相信各种流派的佛教,当然更多的还是从明朝那边传过来的。因为在蒙古人眼中,这里才是正统。

塞外草原那种天地辽阔的感觉,是中国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宗泉贵忽然很像让侯爷郭勋来看,让嘉靖皇帝也来看看。至于何无敌将军,他肯定会赖看的,也许现在的小王子,也就是蒙古人被称为达延汗的蒙古大汗将使北元最后一任可汗。

章项阳说:“真正的男人是天上的雄鹰,女人是地上的鸽子,我喜欢这塞外的草原,希望何无敌将军能打下这里。将来,在这里封上一个万户,世代罔替,比什么都好。”

宗泉贵说:“万户比你的参军也大不了多少呀?”

章项阳说:“感觉不一样,真正的权力不一样的。”

喇嘛们面对草原的辽阔很平静,西藏和青海高原,已经让他们对这种自然景观麻痹了,人都希望找到自己没有的东西。

章项阳、宗泉贵灵机一动,向喇嘛们请求灌顶。喇嘛们为难的说:“自己还不算是上师,没有这个能耐,必须自己的师傅才行。”

章项阳问:“那怎么才能得到灌顶呢?”

其中,一个年长的喇嘛合手说:“我们是乌斯藏的喇嘛,如果贵人将来想请佛法,请到拉萨来吧!”

原来这些喇嘛是仁蚌家族派出的,他们想依靠这些喇嘛拉拢蒙古部落,从而战胜帕竹家族。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中支系最多的一个派系,帕竹政权就是由噶举派中的达波噶举四大支派之一的帕竹噶举建立的。这个派系由的师承从噶举派创始人至尊米拉日巴开始;至米拉日巴的亲传弟子达波拉杰;至达波拉杰的弟子帕竹·多吉杰波。

1158年,帕竹·多吉杰波在帕木竹巴兴建丹萨替寺,建立了帕竹噶举派。

在藏传佛教中,“帕”是指无生法身;“竹”的意思是舟船,“帕竹噶举”的意思是可以将思想从众生苦海中解救出来的派系。

这个派系中有位杰出人物扎巴迥乃,他拜帕竹噶举创始人帕竹·多吉杰波的亲传弟子止贡觉巴为师十七年。在此期间,他与上贡觉巴形影不离,被人称为“京俄”,意思为“眼前的人”。

历史有时候就是喜欢与人开玩笑,当年元朝蒙古窝阔台大汗的次子阔端派将军多尔达赤对全西藏的高僧大德、教派进行考查。在多尔达赤给阔端的报告中称“最有声望的是止贡派的京俄”这位“止贡派的京俄”正是扎巴迥乃。如果当年的阔端一念之差没有选择萨迦班智达,帕竹政权将会提早一百零四年,同时也就没有萨迦政权的这一百多年的统治了。而当时的扎巴迥乃虽然在接待蒙古军(止贡寺的代表人物)、避免西藏受到蒙古军暴力破坏、力争西藏统一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最终扎巴迥乃仅仅是作为西藏十三万户其中一户的管理者。

帕竹噶举直到公元十四世纪二十年代方始兴起。当时的继任帕竹万户长的人叫绛曲坚赞,他自幼在萨迦寺学习,通晓宗教和行政方面的知识。担任万户长后,绛曲坚赞的才得到充分的发挥:他收回帕竹噶举的失地、修复庄园、扩大乃东地区的官寨……

最终,帕竹成为西藏各万户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

绛曲坚赞就任万户长后,一直致力于用合法手段收回以前丢失掉的帕竹万户属下的土地和庄园。但雅桑万户对此不理不睬,并以武力对抗,还联合当时的萨迦本钦一致对抗帕竹。事实上,萨迦对日渐强大的帕竹万户一直就视为隐患,双方间多有矛盾。而这次雅桑万户与萨迦本钦的联手对抗无异于是双方矛盾的火上浇油,帕竹和萨迦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面对强敌,绛曲坚赞利用萨迦派内部的矛盾打败了萨迦军队。1354年,绛曲坚赞率军攻下萨迦寺,取代萨迦政权而建立了控制西藏大部份地区的帕木竹巴地方政权。当时已经势衰的元朝对西藏的这一变故也无瑕顾及,元顺帝封绛曲坚赞为“大司徒”。

至此,帕木竹巴合法的从萨迦派手中接管了西藏的最高权利。

在之后的几年里,绛曲坚赞大力发展西藏的“奚谷卡”经济,稳固了封建农奴社会制度。在绛曲坚赞去世后,其弟弟释迦坚赞继任。

1372年,历史开始书写新的一页,元朝灭亡,开始了明朝的历史。明太祖朱元璋封释迦坚赞为灌顶国师,并授印章及世代管领吐蕃三个却喀的诏书。从这时开始,帕竹政权得到了大明王朝的认可。

接下来一任帕竹政权领导人是在1385年就任的扎巴坚赞,1405年,明永乐皇帝册封他为灌顶国师阐化王。扎巴坚赞执政期间,是帕竹政权最鼎盛的时期,西藏的经济、文化和建设都有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发展。而在宗教方面,扎巴坚赞尊重每一个教派,同时也扶持了新的教派。后世藏传佛教中最繁盛的格鲁派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而其发展与帕竹政权的资助有分不开的关系。

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政权的资助下,发起了有西藏各地一万多人参加的祈愿大****,同样也在帕竹政权的资助下兴建了甘丹寺。这两个活动标志着格鲁派的创立,而这两个活动扎巴坚赞都以私人名义捐献了很多财物。由此可以看到:格鲁派的创立与扎巴坚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1432年,扎巴坚赞去世。关于继承问题而引发了两大家族间的矛盾。这两大家族分别是:帕竹家族和仁蚌家族。

仁蚌家族的先祖是松赞干布的内大臣格尔·热巴增。在帕竹政权扎巴坚赞时期,仁蚌家族的南喀坚赞投奔帕竹政权,成为帕竹家族的主要家臣之一,并于1408年担任仁蚌宗的宗本。之后,扎巴坚赞的弟弟与仁蚌家族联姻。但这次联姻,可以说是为以后两大家族的矛盾埋下了隐患,从此以后仁蚌家族获得了发展的条件。

扎巴坚赞去世后,最终继承帕竹大权的是扎巴坚赞的侄子扎巴迥乃,他是两大家族通婚后生下来的第一个后人。虽然继承者是两大家族共同的后人,但是这并没有能够调和两大家族的矛盾。最终两大家族矛盾激化,还发生了内乱。在这次内乱中,仁蚌家族成了赢家:位居帕竹大臣的仁蚌家族的巴诺布桑波夺取了后藏地区的几个宗。从此有了与帕竹家族分庭抗争的资本。而从这以后,帕竹政权逐渐走向衰落。

在之后的六十多年里,仁蚌家族与帕竹家族的冲突不断,而在这个过程中,仁蚌家族表面上做出拥护帕竹政权的管理,实际上竭尽全力的扩充自己的势力,时削弱帕竹政权的统治基础。

1499年,羽冀丰满的仁蚌家族开始与帕竹政权公开冲突,随后一些地方势力也不断向帕竹政权发起挑战,西藏又开始了战乱不断的历史。以后,帕竹政权相继还出现过多位领导人,但是历史对此记载并不详细,可以感觉到在这一百多年里,帕竹地方政权已经是名存实亡的状态。

仁蚌家族利用联姻的方式扩充了自己的实力,进而在帕竹地方政权名存实亡的时期几乎控制了前、后藏地区的统治权。

由于明朝与元朝的统治方式不同,明朝皇帝以仁德治西藏。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的第二年(公元1369年),就派遣官员持诏谕前往西藏,着令各部归顺明朝。

诏书说到朱元璋“命将率师,悉平海内。臣民推戴为天下主,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式我前王之道,用康黎庶。惟尔吐蕃,邦居西土,今中国一统,恐尚未闻,故兹诏示。”这一年,明太祖还派遣陕西行省的官员许允德前往藏地进行第二次诏谕,“令各族酋长举故官,至京授职。”

明朝刚刚建立,就设置了乌思藏度指挥使司和朵干度指挥使司,隶属陕西行都司,根据《明实录》记载还有明朝政\/府在西藏征收赋税的记录。

元朝后期,藏族地区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的五世孙袭封镇西武靖王卜纳剌的世袭封地。明太祖诏谕藏区后,镇西武靖王卜纳剌于公元1371年(洪武四年)携带元朝颁发的印信,到南京向明朝纳款,表示归顺。

明朝收缴了元朝授予他的印信,任命他为靖南卫指挥同知。元朝末年退居萨迦寺附近的最后一个摄帝师朗喀贝桑波(明史称“喃加巴藏卜”),应明朝之诏谕,以所列举的故元国公等,于公元1373年(洪武六年)到南京入朝归顺。明太祖很高兴,封朗喀贝桑波为炽盛佛宝国师,赐给玉印一颗。朗喀贝桑波向明朝举荐了元朝在卫藏地区的旧员一百多名。

明朝分别授给他们各级官职。接着,卫藏和其他藏区各地僧俗首领也争相来到南京,表示归附,朝贡清封,上缴元朝的旧敕印信,换取明朝的新敕印信。明朝一律授给他们新的官职。这些情况,在明太祖给藏区的另一诏谕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我国家受天明命,统驭万方,恩抚良善,武威不服,凡在幅员之内,咸推一视之仁。近者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以所举乌思藏、朵甘思地面前元国公、司徒、各宣慰司、招讨司、元帅府、万户、千户等官,自远来朝,陈请职名,以安各族。朕嘉其诚达天命,慕义来廷,不劳师旅之征,俱效职方之贡,宜从所请,以绥远人。以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给赐玉印;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朵甘、乌思藏武卫诸司等官,镇抚军民,皆给诰印。自今为官者,务遵朝廷之法,抚安一方;为僧者,务敦化导之诚,率民为善,以共乐太平。”

明朝沿袭元朝利用和扶持佛教的政策,但与元朝只推崇萨迦一派的作法不同,而采取“多封众建。即对据有实力的佛教各派领袖人物都赐加封号。明朝共敕封过三大法王和五个王,史称“明封八王”。

明朝先后在藏区敕封过三大法王和五个王。

法王是僧官职位中的最高者。第一个法王是大宝法王,系三大法王之首,地位最高,封给楚布噶玛巴活佛。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噶玛噶举派的楚布噶玛巴德新协巴受永乐皇帝邀请到达南京,次年被封为大宝法王。大宝法王本系元朝给萨迦八思巴的封号,但此时噶玛噶举派势力超过了萨迦派,明朝就将此号封给楚布噶玛巴活佛。楚布噶玛巴活佛的几个门徒也被明朝封为大国师、国师等。

第二个法王是大乘法王,封给萨迦法王。萨迦派仍为一个有实力的教派。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该教派僧人贡噶扎西受皇帝邀请到达南京,明成祖封他为大乘法王,地位略低于大宝法王。第三个法王是大慈法王。

除三大法王外,明朝还将藏族地区一些政教首领敕封为王。王的地位次于法王而高于大国师、国师。明朝先后敕封了五个王。一是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封帕竹噶举派首领扎巴坚赞为阐化王。二是公元1407年(永乐五年)封朵甘灵藏(邓柯林葱)僧人著思巴儿监藏为赞善王。三是公元1407年封朵甘馆觉(今贡觉)僧人斡即南哥巴藏卜为护教王。四是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封直贡噶举派僧人领真巴儿吉监藏为阐教王。五是公元1415年(永乐十三年)封萨迦派僧人南渴列思巴为辅教王。上述五个王均领有封地,其承嗣须上报朝廷,由朝廷再次册封。这五个王,也都非常重视明朝给予的封号,行文中经常将这一“王”字置于其名字之前。

明朝通过分封以及袭职、替职和例贡等形式使藏族领袖们各自均直通于中央,从而与明朝建立直接的政治隶属关系。

但是,由于明朝政府军队西藏太仁慈了,所以西藏各地方有实权的家族们互相攻杀。为了彻底掌控西藏,他们往往需要明朝中央政府的武力支持,或者蒙古部落的武力支持。

这些喇嘛就是来寻求蒙古汗王的武力支持的,章项阳听了他们的话若有所思。

经过,长途跋涉,众人终于进了板升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