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东印度商铺
“才造出来两千支?这速度不行,还得加快速度才行,还有就是,在火枪上卡上刺刀的研制进展如何?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朱厚照这自然是根据后世电视剧上所演的情节,想出的这么一招,不过这一招也确实实用,现在世界上能使用火枪的国家还没有几个,如果大明的军队真要与之开战,开头先扫射一通,等到双方的子弹都打完了,己方的士兵再插上刺刀,直接发起冲锋,不管敌军再强,朱厚照相信,在历史规律的作用下,己方的作战方法和训练方法领先敌军几个时代,定然能将其给打趴下了!
“回陛下,您所说的刺刀,现在臣等还没有眉目,不过如果按照您的要求,恐怕这刺刀所需要的钢材质量,要比造枪所需要的钢材质量,还要更为严格!现阶段制造起来恐怕有些难度……”
杨廷和说完之后,朱厚照有些绝望了,自己空有一身的好想法,只是这基础设施跟不上也没有用!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想象一下,假设大明现在可以造出后世那种便携式大炮,也能造出飞机,但是没有马路和飞机场,造出的这些东西恐怕也难有用武之地!
“那好吧,钢材的质量问题朕想办法解决,现在先用大刀练习砍杀,用长矛代替刺刀进行刺杀训练,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大刀和长矛?”朱厚照也是无奈了,他只能选择这个时代常见的武器先对京营部队进行训练。
“回陛下,长矛很多,每个士兵都有,但是大刀刀片,军械局正在加紧时间制作,现在已经有了两万多片,都已经交到许侍郎手上了。”
杨廷和自接手军械局以来,就开始加班加点的干活,但是他就是想干的再快也不行,他能受得了,做工的工匠们也吃不消啊,这两万多大刀片,其实还有许多是工部的库存,只是被杨廷和给拿到了军械局进行了重新的研磨,这样一来,制造的速度自然是快了很多,若不然,别说是两万多大刀了,军械局到现在造出来的大刀可能连八千片都没有。
“唉!”朱厚照只能一声长叹,毕竟杨廷和已经尽力了,他还能要求杨廷和怎么做呢!再鞭策下去,只怕杨廷和也挨不住啊!
“陛下,臣听闻东印商铺造出了更为实用的大炮,臣现在向皇上奏报,臣已经派人买回了一支火炮,现在正在运抵京城的路上。”杨廷和爆出了一件大事。
东印度商铺?朱厚照对这个商铺没有一点印象,正当他冥思苦想之时,脑海之中突然灵光一闪,在十七世纪初似是有一家荷兰东印度公司,专门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难道东印度商铺是这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前身?
朱厚照暂时先不管这些,这是锦衣卫的事情,他问杨廷和道:“他们制造出来的火炮与我大明的有何不同,卿为何认为比我大明的火炮更为实用?”
朱厚照这是怕杨廷和这些文官读书读傻了,被人给当成傻子耍了。
杨廷和答道:“陛下,臣也是从王琼王大人那里听来的,我大明的火炮与东印度商铺造出的火炮相比,火药填装量少,火药气体密封不好,因此射程近,此外容易过热,射速也慢,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但是费用较高,而且铜太软,每次射击都会造成炮膛扩张,射击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作为武器而言寿命太短,唯一的优点是重量轻。但是火炮在使用过程中又不是需要拉着打,这一点优势与前面那些劣势相比,就无足轻重了。”
朱厚照暗叹一口气,没想到现在西方就有如此先进的火炮了,大明终究还是被耽误了,不过他也不气馁,他深知华夏人聪明且敏而好学,他又不是历史上那个贪玩的正德皇帝,大明今后也不会经历嘉靖、万历等皇帝的摧残,大明的科技要走在世界的前列还是极有可能的。
“这支火炮花了多少银子?可有什么凭证?”朱厚照也想见见这被杨廷和和王琼给夸上天的火炮长什么样子。
“回陛下,算上运输的费用,大概花了两万多两银子,现在火炮即将抵达京城,等到火炮到了之后,臣就命军械局的工匠开始研究这大炮的结构,不过为了加快进度,臣恳请皇上将江南火器制造局里的一些人才调到军械局这里来,这样也好更快的研制出东印度商铺所售卖的这种火炮,并对其加以改进。”
杨廷和这话也在理,所谓人多力量大,东印度商铺能做出来的东西,大明应该也能造的出来,叫上江南火器制造局里精通此着的人才也好,到时候一同商议,以免耽误时间。
朱厚照点了点头,说道:“你即刻拟旨,朕批示之后再派人去向杜勇烨宣旨,召那里的精工巧匠进京。”
杨廷和闻言大喜,这件事情其实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他早在之前就想向皇上这般提议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没想到自己这次被陛下召见,反倒是趁机解决了此事。
他向朱厚照告了一声罪后,借用了朱厚照的笔墨纸砚,当即草拟了一份圣旨。
朱厚照看过之后在其上盖上了印章,随后命司礼监派人前去江南火器制造局传旨。
此一来一去之间,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光,所以此事也急不来。
朱厚照又询问了一些军械局的其它事宜之后,就命杨廷和先行退下了。
等到杨廷和告退之后,朱厚照还在想着东印度商铺的事情,因为他们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了,居然能造出如此先进的火炮出来。
自仙野归来之后,朱厚照的身体素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在前文已经叙述过了,朱厚照现在不仅耳力、目力过人,就连记忆力也远超常人,这一点对于朱厚照而言是个优势,对于大明而言,朱厚照那超人的记忆力则可谓是影响了大明的国运!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