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户部兵部两大问题
“回禀陛下,正德元年,各项合计赋税收得一千八百余万两,各项开销赋税合计两千零四万两,今年因免了陕西、山西等北方各省的地赋税钱粮,预计收入又会减少一百万余两,但军需开支却有所增加,如此收支不平衡大为增加,好在陛下曾以内帑对军需开支做了支持,比如禁卫军的训练和九边重镇的军需支出,这些如果不算进来的话,我大明财政收支倒也能相抵,但就怕出现一两件大事,现在就等着南直隶、江南等地两百余万两丝绢折色银递解进太仓,以此或可能补太仓之空虚,其余今后九边之军饷也可由南方各地共计二百余万两赋税填补。”
朱厚照听着有些恼火,不过他也算是听明白了,根据顾佐的这一连串数字可知,大明的中央财政实际上现在只可做到收支相抵而已,而且朱厚照还明白,若不是皇后册封大典和禁卫军练兵等使用的是内帑的钱的话,只怕大明的中央财政早已是赤字了。
而且,朱厚照还有心募兵练兵,建立大规模的军工体系以及建立更符合大明社会发展的各项制度和体系,这些都需要银子,都需要用钱来解决,别的不说,单是教育部负责的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工业部所负责的工业体系的建立,都需要大把的银子才行!没有钱,朱厚照有再多想法也难以实现。
其实这些都还算不上是特别让人头疼的事情,真正让人头疼的事情是,根据顾佐的报告,朱厚照可以得出,大明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全部来自于税收,这可是一个大问题,税收当然没有错,错的是税收的组成,正德元年的税收都是出自底层农民的身上,好在正德元年并未爆发大规模的疫情和大规模的战事,若不然,仅仅只是军需支出,恐怕就要令农民苦不堪言了。
这表明朝廷的征税制度极不合理!
什么叫做征税制度极不合理呢,换句话说,就是正德年间既有的收税制度还停留在洪武年间的传统收税上,而大明社会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原有的制度已经完全不符合现在新的形势了。
这需要去改,可是怎么去改还是个问题,比如明末的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是有名的抠门皇帝,三大征里的援朝战争前后两次,使用的军饷竟没有超过千万两,而天启年光修辽东防务,一次就挥霍了数千万两银子。万历皇帝嫌自己的内库和国库里的银子少,便把心思打到了地方的海关、河道、盐务、矿产等领域,这些日渐新兴的产业主要把持在东南地区的地主士绅手里,而这些地头蛇和朝廷里的文官团体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表现在血缘、业缘和姻缘上。地主和官僚通过私人关系结交,利益错综盘结,彼此抱团成性,其中的利润在私人府库里积累和流转,而无法进入中央统一收发。
现在朱厚照所面临的也是这个问题,**十分严重,但是这些事又不能拿到明面上去说,因为这些文官大臣们肯定是会矢口否认这些事情的。
所以现在朱厚照才没有除去被文官集团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刘瑾等“八虎”太监的,因为后世崇祯轻信文官体系,杀魏忠贤,却又不扶持新的宦官首领上台,导致文官、宦官还有皇帝三者中的宦官势力不再,皇帝以下的权力都集中到了文官手上,文官们高高兴兴的清算了之前跟着魏阉混的官员及宦官,并如愿以偿的让皇帝遣回派往各地监督收税的宦官们。蛋糕终于又回到自己手里了,地主士绅和官员们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眼睛放在家里的一亩三分田上,全然不顾国家隐藏着的巨大灾难。
现在的文官集团虽然还不至于与后世的东林党的势力相提并论,但是如果朱厚照不尽早制止的话,随着大明的发展,就算是不出现东林党,文官集团还是会出现类似东林党那种可以完全把持朝政的超级文官集团的。
仅仅只是顾佐的一份财政报告,就令朱厚照看到了大明现行体制的许多危机。
“唉,这些还是需要慢慢的逐一解决啊!”朱厚照唯有在心中长叹一声。
“陛下,自正德元年正月以来,我大明各地官兵人数总计为九十一万四千人,与弘治十五年相比少了十一万一千人,实际上,我大明的军队官兵人数一直在减少,从正统朝三百万降到现如今的九十多万,微臣以为盖因屯兵之制导致军官压榨卫所官兵过重使得大量士兵逃亡、再加上朝廷连续几次大战致使官兵人数锐减,不过朝廷军饷却由弘治十五年至今增加了一百二十万两,今年各地报上来的军饷拨给预算又在一百二十万两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十万两。”
刘大夏作为兵部尚书,对于这些事情最为上心,现在他拿着象笏板,硬是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向皇帝陛下报出了这么一大串繁杂的数字出来。
刘大夏说完,都察院右都御史史琳上前一步道:“陛下,此事当与前户部尚书詹因范有关,詹因范掌管天下户籍俸饷,但是却因公为私,私饱中囊,侵吞了大量军饷,这才导致现在的军饷拨给预算大幅度提高。”
朱厚照并不清楚此事,他只知道詹因范在正德元年末以父亡故祈求丁忧,现在则在家中为父挂孝,对于都察院右都御史史琳的奏报,朱厚照还是很上心的,不过此时他还不清楚事情的真相,所以他也不便对詹因范之事发言。
不过他对都察院倒是有话要说:“这倒怪了,之前官兵少了十多万人,军饷增加了几十万两没人提,现在兵部尚书刘大夏提及此事了,你们都察院又站出来了,之前你们都察院的这些御史们都干嘛去了,别整天盯着谁打呼噜谁纳小妾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放,有多少人吃空饷,吃了多少空饷,都得去细查查!这些才是正事大事,知道了吗?以后有情况尽早向朕报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