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工部、军械局和教育部的总结
朱厚照想要做的就是改掉那些所谓的人之常情,这既需要提高官员自身的道德素质,也需要大明做好法典约束和检举约束的规定,不过现在他的这个想法还不能说出来,在法典没有完善之前,朱厚照就是说再多也都是废话!
此时整个朝堂似是回到了弘治朝时期,大臣们公忠体国,作为皇帝,朱厚照也给他们应有的面子,一时令李东阳有些恍惚不敢相信,在他想来,如果他的两个老搭档刘健和谢迁没有选择致仕的话,看到弘治皇帝的继任者正德皇帝如此英察,恐怕早已喜极而泣了吧!
工部尚书曾鉴年岁已高,再加上军械局的设立以及工部军器局现在在工部已经名存实亡,基本上已经可以归入到军械局去了,所以工部的奏报重点是在各地府衙的建设、西苑华东宫的建设以及各地河堤桥梁的维护和建设问题上了,除此之外,由于北方兴修水利,朱厚照又在正德元年末下旨增加北方灌溉设施的推广和维护等问题,实际上工部这一年来花的银子也不少,而且其花销还将持续下去。
工部管着全国工程,因而很好捞钱,朱厚照提醒了几句工部官员当洁身自好后也没再多说什么,毕竟皇帝陛下明白,仅仅依靠自己这三言两语,就能令那些tan wu的官员悔过自新实属做梦,若不然还要都察院、锦衣卫和东厂作甚?
终于到了军械局了,杨廷和轻咳一声,站了出来:“陛下,军械局自设立至今,已生产新式火枪九千余支,三眼神铳五万余支,火绳枪两万余支,现在神机营全营配备新式火枪,禁卫军营可用于训练的新式火枪八千余支,全营配备了火铳,同时,新式火炮共计生产了五十九门,虎蹲炮六十五门,新式四轮马车共计生产一百五十二辆,望远镜由于用途有限,生产起来方便,所以军械局只是生产了一百余副望远镜以供禁卫军和神机营训练之用,如有必要,军械局一天即可生产三十余副。”
说到这里,杨廷和看了一眼在场众位官员的反应,震惊者有之,担忧者有之,欣喜者有之,反正是各式各样的表情,不过杨廷和可不会因为别人有什么反应就有所忧惧和收敛,他继续道:“陛下,京师制造学堂现已培养技术学员一百五十三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十三人,军械局内包括高炉等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今后随着京师制造学堂学员的学成和毕业,军械局的制造和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扩大!”
朱厚照听完,对军械局的情况比较满意,这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军械局就已经发展的如此壮大了,实在是有些出乎朱厚照的意料。
李东阳隐隐有些担心,毕竟军械局的生产所需要的可不是几两银子就能解决的,他作为内阁首辅,对此情况了解颇深,他很清楚,军械局耗费的银两,堪比九边重镇的这半年来的军饷了。
不过朱厚照可不管军械局会耗费多少银子,因为军械局的生产一旦上了规模,今后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大明的军队素质,这可比花更多的钱去培养一些废物来的更为有用。
“好!好!好!军械局做的不错,杨廷和这个军械局局长做的也不错,东阁大学士杨廷和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赐蟒服!”朱厚照连称三声好,并赐给杨廷蟒服,这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杨廷和顿时激动的老泪纵横,他忙跪下谢恩道:“多谢陛下恩典,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辱陛下使命,继续为陛下解忧解难!”
一时间,杨廷和的声望直逼李东阳,不过李东阳倒不是那般小心眼之辈,他对杨廷和能获此殊荣也有些意外,但是他也仅仅只是感到有些意外罢了,还没有到嫉妒的地步。
赏赐过之后,杨廷和还有事情要在朝堂之上奏报,那就是教育部的事情,教育部不属于中央六部中的任一部门,但是其地位却是也不低于六部重大任一部门,因为现在教育部直属于内阁管理,说白了,也就是归他杨廷和管理。
“陛下,教育部现已颁布各项法令十五项,均由《大明日报》全文刊登,据臣所知,现在京师附近的学堂已经建立完善,陛下所言的适龄儿童也有部分已经入学,不过实际人数并不多,这和新式学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关,由于新式学堂内四书五经、程朱理学的内容并不是很多,转而以算术,思想教育和地理美术等内容为主,使得许多达官贵人、富商乡绅不敢将自己的子女放到新式学堂内学习,当然了,这也和他们都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自己可以聘请老师在家中教学有关。”其实教育部的工作已经算是卓有成效了,不过杨廷和不是一个喜欢自夸的人,他所讲的大部分还都是教育部所没有完成的事情,那些已经完成的事情,在杨廷和看来,此时还没必要拿出来讲。
朱厚照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千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部的职责很重,今后小学学堂的推广要扩大到京师周边,这样才有引导作用,同时,朕在这里明确宣布,今后科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告诫各位一句,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大家要学没有问题,八股文大家要做也没有问题,但是今后科举kao shi制度改变之后,所录取的士子就不只是那些会学程朱理学、会做八股文之辈了。”
朱厚照并非是对程朱理学怀有偏见,他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都知道,如果让天下学子只学习程朱理学,只学习去做八股文的话,那大明的思想将会统一,朱厚照统治起来也更为方便,但是这样显然并不会有利于大明未来的发展,等到朱厚照百年之后,大明的发展也许还会像史书中所记载的一样,思想日益僵化,皇权日益旁落,相权和宦官权力相斗不止,大明仍将落入衰败,直至被野猪皮打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