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八章 刑不上大夫(二)
“带犯官谯熙!”
三日后,长安县衙。常忌高坐主位,关彝等一众季汉高官分坐两边旁听。所谓的谯熙案,正式开庭审理。
这三天里,关彝虽说回家后就通报了此事给自己的家眷。但无论谯嫱也好,刘玲也罢,都没有对此表示出很过激的反应。反而是谯嫱还安慰关彝,说关彝坐在这个位置上了,一定要秉公办理此案,不要因此寒了大家的心。若是自己的兄长真的罪无可赦,那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不得不说,自己的妻子这样的表态,反而让关彝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在两个衙役的押送下,谯熙被带进了县衙。嗯,衣服很干净,头套也很整洁。看得出来,在长安县衙的监狱里,陈裕还是给了他优待的。
“啪~!犯官谯熙,你可知罪?!”
“本官无罪!常茂通,你这卖直邀名的酷吏!为了你的名声而不择手段!诸位,今日常茂通为了邀名便拿本官这样的大司马妻舅下手,若是此事得逞,下一步岂不会拿在座诸位下手?警之!”
“哼,谯伯和。先纠正你一个口误。本官乃大司马府从事,年俸两千石。你乃下县县长,年俸两百石。见了本官,你要自称下官!”
“哼!如此上官,下官不服!”
“呵呵呵,本官会让你服气的。”暂时压制住了谯熙的势头后,常忌再把惊堂木一拍:“本官问你,去岁关中大旱,大司马下令,各县动员百姓搜集蝗虫、跳蝻、虫卵换粮。此令你可知道,在你县是否执行?”
“此令下官当然知道,也认真执行了。”
“执行了?哼哼,那本官问你。从去年九月关中初定开始,一直到今年一月,关中大范围降雪,挖掘虫卵基本停工为止。你这临泾县,一共收到多少蝗虫及其虫卵?一共发出去多少粮食?”
“……此事,下官已经责成有司负责。具体数字……不清楚。”
谯熙这话一出,旁听的刘永、姜维、张翼等人,人人长叹了一口气,微不可查的开始摇头。
但是常忌这时候反而不生气了:“那你这个县衙里,谁清楚?”
“……此事,下官交给县丞张幼朝了。”
“来呀!带犯官张晖。”
被带进来的张晖,衣服也很是光鲜整洁,关彝微不可查的瞟了长安县令陈裕一眼:这小子,很会做人啊。
“犯官张晖,你可知罪?”
“下官无罪!”
“呵呵呵,本官问你,你这临泾县一个冬天,上交了多少蝗虫、虫卵。从安定郡太守府领了多少钱粮?”
“呃……此事繁琐,而且时隔许久。下官记不清了。”
“呵呵呵,没关系。你记不清,本官可查得很清楚。炎兴六年的冬天。你临泾县交给安定郡太守府的,是一百七十五石蝗虫,一百石跳蝻和三十五石虫卵。这些都是干重。按照大司马府的灭蝗令里的定价,应该从安定太守府领取三十八万钱。你们临泾县没有领钱,而是领的粮食,大约是三千两百石左右。”
“对啊!常从事,我临泾在去年的蝗灾中全县受灾。整个县的耕地颗粒无收。下官要钱来干什么?发给百姓了百姓还要到处去买粮。不如我们县衙统一买粮,如此路途中的损耗也要小得多。对百姓也是善政啊!不光本县,其他周边诸县,也是如此啊。”
“~~!犯官张晖,你还好意思说?!三千两百石粮食啊!大司马府给各县制定的路途损耗额度是百分之二。但你临泾县本身就是郡治所在,所以不存在损耗。但是这么点粮食,你让你治下的百姓如何渡过这个冬天?你临泾县的人口可是有汉民三千七百余人,冬季在临泾县北部放牧的异族有两个小部落,也有口两千余人。三千二百石粮食,你让这五六千人吃一个冬天?你刚才也说了你临泾全县颗粒无收是吧?你给本官算算账,五六千人怎么靠三千二百石粮食熬过冬天?本官给你列举你周边几县的数据吧。你南边的,新平郡的鹑弧县,有口五千七百余人,加上在那里过冬的异族。实有人口八千三百余人,他们领了多少粮食回去?两万一千石!便是如此,他们一个冬天下来,还是有两百多人冻饿而死!你东边的安定郡西川县,治下各族人口跟你差不多,有五千八百余人。他们拉了多少粮食回去?一万九千八百多石!结果一个冬天下来,冻饿而死的有一百九十多人。你那个县,才这么点粮食拉回去,你说会死多少人?”
“这个……本县县民只采集到了这么一点蝗虫、虫卵。下官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让郡守府虚增账目,盗取国家粮食吧?”
“哈哈哈哈~~~”常忌不怒反笑:“好!张晖,本官问你,去年冬天,你那临泾县冻饿而死多少人?”
“……”
“说啊!怎么不说了?”
“一千两百五十六人。”
“啊?”听到这个数字,在旁边的谯熙一下子跳了起来:“张……县丞,死了这么多人?为何不报知本官?”
“哼!”不理会惊讶的谯熙,常忌双眼死死的盯着张晖:“犯官张晖,这些人真的死了吗?真的全都死了吗?”
“……”
“通过本官前些时日的微服私访,你临泾县这个冬天实际死亡人数大约是三十五人。单看这个数字,比起周边诸县都要好得多。但是!经过去年一个冬天,你县名册的人口确实少了一千两百五十六人!除了真正冻饿而死的之外,其他的大部分都进了你张晖的庄园!张晖,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常从事,这不也是没有办法的么?本县确实是蝗灾的重灾区,但是蝗虫会飞啊。他们不在本县停留,本县如何才能获取足够的虫体和虫卵呢?搜集数量不足,下官又不忍做假账欺瞒上官。这领回来的粮食自然不足。粮食不足,为了不让大量县民冻饿而死,自然只有下官的庄园勉为其难的接受那些灾民的投靠了。”
“混账!简直就是放屁!”说完这话常忌起身,对着刘永、关彝拱了拱手表示歉意,然后回过头道:“蝗虫确实会飞,所以这成虫、跳蝻量太少本官不和你计较。但是你那临泾县,乃是安定郡郡治所在。平日开耕田地,来往放牧的异族都是最多的。在安定诸县中,植被被破坏得最多。照理蝗虫产卵量你那里应该是最多的。怎么才这么点?”
“这个,或许是本县百姓都慵懒刁钻吧。”
“你~~~你这匹夫还要顽抗到何时?来啊,带安丰亭亭长和侯射亭亭长。”
随着常忌的呼喊,两个衣衫不整的汉子一瘸一拐的进了大堂。这两位大约都是三十来岁的年纪。一个少了一条腿,一个虽然双腿健全,但其中的一只膝盖明显的变了形。总之,都是残疾人。
“两位如何称呼,给堂上诸位上官自我介绍一下。”
“诺!诸位上官,草民黄定,祖籍荆州义阳。家祖随先帝入益州,后来战死在夷陵。家父随大将军北伐,战死在段谷。在下后来随大司马北伐,在县郊外被晋贼砍断了右脚。不得已退役。受大司马厚待,让在下担任安定郡临泾县安丰亭亭长一职。”
“诸位上官,草民柳明,祖籍益州蜀郡。草民随车骑将军北伐,在街亭一战中被敌人的大锤敲坏了膝盖。不得已退役。受大司马厚待,担任临泾县侯射亭亭长。”
“两位壮士,你们给诸位上官讲讲,这个临泾县衙是怎么对待你们的?”
“诺!诸位上官。临泾县之事,是我二人翻山越岭找到常从事进行举报的。主要的问题便在于,临泾县衙以各种理由,拒收我们两亭上交的虫卵。诸位上官,我们都是为国效力之人,知道国家拿出粮食赈济灾民极不容易。所以对虫卵质量的把控是极为严格的。我们送到县衙的虫卵,绝对是干燥,而且含沙量极小的。但是临泾县衙就是以各种理由拒收!要么就是说含水量太高,要么就是嫌弃我们的虫卵有沙粒。这,这虫卵本就是从沙土中挖出来的,不管怎么淘洗,有一两颗沙粒在所难免嘛!实在不行,你收下我们的虫卵,可以在重量上给我们打折嘛!可是临泾县衙就是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