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节 酝酿下一次战争
通过这次战争,希腊获得了大量好处,至少是希腊国王本人获得了大量好处。
但他背离了中国,也就被中国放弃了。
由于海峡公约的出现,奥斯曼帝国开始转向黑海国家,奥斯曼帝国开始疏远英国,英国停止了对奥斯曼帝国的财政援助,奥斯曼帝国在从中国政府手里借到了大量贷款。
突然爆发的奥斯曼政治危机,奥斯曼只能继续向中国求助,奥斯曼帝国希望得到更多的贷款,让他们可以给軍队补偿欠薪,让他们可以恢复秩序。同时还希望中国能给希腊施压,让希腊撤离伊兹密尔。
中国政府满足了这些要求,表示不支持希腊夺取伊兹密尔,但对希腊国王拯救难民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赞赏。中国黑海舰队直接出动,也赶往伊兹密尔,帮助希腊免费运输难民,同时也是防备希腊海军赖在这里不走。
面对这种局面,周成功沉默了许久,他背离中国,确实得到了短期利益,他也相信他所做的,都是有利于希腊的事情,但他明白,他也让希腊错失了成为一个帝国的机会。占领伊兹密尔都已经不再可能,那么夺取伊斯坦布尔就更没什么希望了。
本来还能通过吸引奥斯曼境内的希腊人口进入伊兹密尔,让这里的希腊人口优势更大,为夺取这里制造机会,英国也已经不再反对,可没想到自己的祖国此时却开始反对。
希腊国王直接开始跟奥斯曼帝国谈判,他放弃了对奥斯曼亚洲领土的觊觎,要求奥斯曼帝国将所有希腊人口安全遣送到希腊,其中也包括几百万亚美尼亚人,只要是东正教人口,希腊都认为是希腊人。不过也有大量亚美尼亚人逃到了满清帝国,因为满清夺取了亚美尼亚国土,哪里才是亚美尼亚人的根基。
在奥斯曼帝国政府行政干预下,两个月内,奥斯曼境内的希腊和亚美尼亚人就全部被转移,或者还有遗留,但在公开资料中,这两个民族,从奥斯曼帝国消失了。奥斯曼帝国迅速成为一个纯粹的回教民族国家,当然回教民族在欧洲都被认为是突厥人,但在奥斯曼帝国内部,依然还有细分民族,比如库尔德人就有自己的民族认同。大量库尔德人生活在满清和奥斯曼帝国境内,在满清境内的,因为时常反抗,被满清打散迁移到了中亚和阿富汗,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还居住在靠近满清国土的边境地区。
巴尔干地区的回教民族,则继续存在,在希腊和保加利亚人口比例虽然大幅度下降,保加利亚的回教人口从52万下降道了30万,二十多万遭到了屠杀,在希腊的回教民族,也有二三十万人,虽然没有遭到屠杀,但却因为移民,人口比例大幅度下降。但在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等地,人口比例依然很高,阿尔巴尼亚信仰回教的人口甚至高达一半。
由于希腊承受了人口危机,让奥斯曼成为一个民族国家。导致希腊财政接近崩溃,为了打这一仗,希腊政府债务超过了一千万英镑,紧接着对难民的安置和救助,甚至比打仗更花钱,但财政恶化的希腊政府已经很难借到钱,只能提高税率,国内矛盾开始上升。
此时塞尔维亚趁机扩张,宣布马其顿为塞尔维亚领土,要求希腊退出马其顿。塞尔维亚的背后,站着的是奥地利帝国。
希腊政府不接受,两国爆发战争,缺乏财政支持的希腊軍队,接连遭遇失败,被奥地利支持的塞尔维亚軍队从马其顿北方,一直驱逐出了马其顿高原地区,而且一直打到了塞萨洛尼基。因为塞萨罗基尼所在的希腊北方沿海地区,也一直被看作是马其顿区域。希腊在这里设置的也是马其顿色雷斯省。
奥地利之所以支持塞尔维亚,是因为希腊扩张的太厉害了,保加利亚是一个农业区,而且靠近奥地利的多瑙河领土,跟奥地利在多瑙河的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个公国,在民族构成和语言文化上基本没什么差别,土地也相连在一起,所以奥地利对希腊很不放心。
塞尔维亚軍队沿着马其顿地区最大的河流,瓦尔达尔河一路杀入希腊境内,直接杀到河流入海口附近的萨塞洛尼基港,也是奥地利支持的,这样就将希腊领土跟东部的保加利亚领土分隔开来。希腊国王将以个人的名义,分别统治两个不相连的国土,对奥地利的威胁就大大下降了。
周成功内忧外困,此时接受和谈吧,将失去重要领土,选择战争吧,又实在是打不起,希腊毕竟是一个小国。
大国也不是很支持希腊,中国已经放弃了希腊,英国支持希腊,但英国的支持力度和方向不在巴尔干地区,之前甚至愿意支持希腊夺取伊兹密尔,遏制投靠中国的奥斯曼帝国。
可塞尔维亚有奥地利支持,英国不会为了希腊,得罪奥地利帝国,更何况,英国也觉得希腊似乎扩张的太厉害了。
但英国提出可以斡旋,又一次在维也纳召开巴尔干问题会议。会议上各国讨论认为,萨塞洛尼基地区,跟马其顿确实更近,人口、文化上都更接近马其顿,这里是马其顿人的大河入海口,他们占领这里在自然地利上,也更合理。
会议虽然支持马其顿跟萨塞罗基地区合并,但否认了塞尔维亚吞并马其顿的合法性,同时要求马其顿撤军,由大国为马其顿选择一个君主。
结果希腊不但失去了从奥斯曼帝国夺取的埃夫罗斯地区,连十几年前就纳入国土的南马其顿地区都丢失了,从阿利阿克蒙河以东的狭长国土全部失去,其中还包括重要港口城市塞萨洛尼基。
希腊国王明白,他失去了中国的信任,但却从没得到过欧洲人的信任。
他又像以前一样,成了一个漂泊的弃儿,他只能靠自己。
经受重大打击,一时有些消沉,但却不肯放弃王位,哪怕遭遇耻辱,已经让希腊王国的民众对他十分不满,到处都是行游要求他下台的人群,在强大压力之下,他选择了战略性退让,宣布放弃希腊国王头衔,目的是转移矛盾,让妻子康妮能保住女王身份继续统治希腊。
他自己则保留了保加利亚大公头衔,战略性的转移到了保加利亚,夫妻二人分别统治两个国家,基本权力没有丢失,却平息了民众愤怒,同时让欧洲大国不再忌惮。
巴尔干问题渐趋平静,奥斯曼驱逐了大量东正教民族,同时也接受了大量来自欧洲的回教民族,人口下降了近百万,从800万左右下降道了700万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再重要的小国。
希腊保加利亚以夫妻国王作为纽带,高层暗中操纵联邦事宜,总体力量稍有扩大,但却接受了过去困扰奥斯曼帝国的民族问题,总体力量甚至是下降的。但希腊的工业革命还在持续,商业民族的希腊人不存在故土难离情节,大量涌入前国王统治的新地区保加利亚投资,跟从农村迁来的希腊地主一起,成了支撑保加利亚商业发展的最大一股势力。
一旦完成联邦,希腊有机会在卧薪尝胆二十年后,成为南欧地区一大强国。
但希腊会受到奥地利帝国越来越密切的关注,想在奥地利的眼皮子底下脱胎成为强国,困难重重。
奥地利在45年革命之后,非但没有像法国那样进一步确立资产阶级制度,反而加强了皇权,更加的专制,整个复杂的帝国,就是依靠强大的皇权来保证的,奥地利皇帝组建起了庞大的秘密警察,废除了革命中忽悠的更加公平的陪审团制度,用秘密警察和秘密审判进行严酷统治。
奥地利还要消化从俄国占领的领土,三百多万西乌克兰人和数千万亩黑土地开始被铁路连接起来。
奥地利北方的普鲁士,也在消化瓜分俄国的遗产,吞并波兰之后,普鲁士的民族构成开始复杂起来,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德意志邦国,而是控制着两个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国家联邦,一个普鲁士王国,一个波兰王国。
相比奥地利对匈牙利的控制,普鲁士对波兰的控制更加有效,普鲁士国土延伸到俄国边境,狭长的沿海地带,将波兰堵在中欧大陆上,波兰所有的出海口都是普鲁士王国领土,经济上无法离开普鲁士。在普鲁士的推动下,波兰也加入了德意志关税同盟。
经济上的紧密,让波兰离不开普鲁士主导的北德意志经济体系,但民族和文化矛盾很难解决,波兰人是信仰天主教的,普鲁士人信仰新教。更强大的普鲁士人也看不起波兰人,国王则从制度层面,开始让波兰德意志化或者说普鲁士化。在波兰组建更强的国家行政机构,军事动员体系等。
普鲁士波兰联合,人口达到了三千万人,这让普鲁士的力量继续保持欧洲一强,但独立性更强了。以前的强国地位,依靠的主要是普鲁士的军事体系,经济上依赖英国支持,现在普鲁士地区迅速工业化,波兰地区的农业成为重要补充。普鲁士的综合实力,已经太强。
法国人在拿破仑家族的统治下,凝聚了大多数人,社会秩序比以前稳定。路易波拿巴,这个原本历史上的拿破仑三世,现在成了法国总理,展现的更多的是政治能力,而不是略显不足的军事能力。奥斯塔这个美国首富,也堂而皇之的在法国宫廷登堂入室,成为法国财务总监,从一个普通商人,一下子跃居欧洲顶级权力阶层,当年付出巨额嫁妆把女儿嫁给罗马王这笔生意,十分的划算。
在路易波拿巴和奥斯塔的共同管理下,法国工业化继续快速发展,对外扩张继续集中在北非,同时法国现在拥有北美的魁北克王国,北意大利的帕尔马王国,版图和潜力,比历史同一时期更强大。
俄国在舔舐战争的伤口,女沙皇小心翼翼的清除国内的反对势力,在哥哥亚历山大二世的基础上,皇权进一步加强,而不是弱化,不成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完全无法跟成长起来的女沙皇较量,沦为俄国政治中的附属角色。
英国则继续在全球跟中国博弈,只是薄弱的整体实力,让英国的空间一步步被压缩,黑海问题上,英国已经彻底失去了发言权,除非英国能推倒中国推行的海峡体系,那意味着英国将打翻中法奥俄等强国组建起来的同盟。
中英博弈的战场渐渐开始从欧洲转移,在另一个地方则激烈了起来。
奥斯曼帝国和巴尔干一片种族仇杀的声音中,美洲中部响起了喜庆的鞭炮锣鼓声,另一条能够影响到国际地缘格局的公共工程完工了。
巴拿马运河将加勒比海和太平洋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