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收复朝鲜(一)
夜色深沉,忽必烈大汗觉得难以入睡。他起身坐在躺椅上,点着了一支雪茄。芳香甜美的味道让忽必烈感觉放松许多,更感觉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大汗心中苦笑,他表示反对汉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忽必烈自己知道,来自汉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影响了忽必烈。有些东西已经是忽必烈一天都不能缺乏的存在。
小小的反思很快就跳转到另外一件事上,那是二十多年前,忽必烈互送蒙哥大汗的遗体去安葬。他们抓住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在杀死这些殉葬者之前对他们说:“离开现世到阴世去服侍你们驾崩的主人吧。”
到底一路上杀了多少人,忽必烈自己也记不清楚。在他含糊的记忆中,至少得有超过两千人给蒙哥大汗殉葬。因为蒙哥大汗并不热衷于收集别人的妻女,忽必烈专门从服侍过成吉思汗的后宫美女中找了四十人给蒙哥殉葬。这样数量的殉葬者才配得上蒙古大汗的人生。
与如此之多的殉葬者相比,大汗的陪葬物显得十分普通。当年成吉思汗的下葬时,貂皮袄、皮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用白粉皮为之。殉以金壶瓶二,盏一,碗碟匙筋各一。殓讫,用黄金为箍四条以束之。另外还有一匹骏马。
这身东西材料上成,内容简单。一个普通蒙古人骑马出行时有什么样的配备,蒙古大汗就陪葬什么配备。在蒙古人看来,这样一身东西足以让另一个世界的成吉思汗纵马驰骋。
简单的陪葬品与蒙古大汗一起深埋在并无特别标志的土地下。下葬之后用马队在地上践踏,让地面上再无任何与众不同的地方。没有墓碑,没有坟丘。只有少数人知道埋葬地在哪里,随着时间流逝,再也没人能够找到具体的地点。
成吉思汗之后的窝阔台汗如此,贵由汗如此,蒙哥汗也是如此。忽必烈希望自己最终与前任相同,一身普通蒙古人的陪葬品,葬在一个并无人知的地方。到了地下,想来就可以跟随以前的历任大汗,继续驰骋在另一个无边无尽的世界。
在现实的世界从大都迁移到巴格达,忽必烈曾经以为辽阔的土地屏蔽在宋国和他之间。却没想到宋国通过海路抵达遥远的巴格,依旧阴魂不散的萦绕在忽必烈身边。宋国使者对于历代蒙古大汗的陵寝威胁并没有真正激怒忽必烈,参与埋葬蒙哥大汗的忽必烈自己都记不起蒙哥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
宋国使者让忽必烈不能忍受的是现实中的威胁,当年宋军在河北就是先夺取直沽寨,进而攻打大都。如果宋军通过海路运输大量兵马杀到巴士拉,岂不是河北之战重演。一想到这些,忽必烈心中火烧火燎的难受。连抽雪茄的动作都重了许多。
想到后来,忽必烈甚至有些责怪伯颜将金帐迁移到巴格达的建议。如果金帐是在和林,宋国的船队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抵达。现在已经大概横扫了埃及与阿拉伯半岛,接下来蒙古又该向哪里去。是向西方发动进攻,还是向南进攻天竺。
额头有汗,心中焦躁。最后忽必烈大汗起身命令部下,他要沐浴。浸泡在热水中的时候,蒙古大汗感觉心情稍微好了些。然而大汗并没有注意到他现在正在考虑一个整体大战略问题,这种大战略是极为需要脑力和空间的想象力,同样还需要巨大的脑力消耗。
侍女扶着忽必烈从浴池中出来,用毛巾轻柔的给他擦干。忽必烈虽然按绝舒服了许多,却还是心浮气躁。批了浴衣,走向门口,准备透透气。外面经过的奴隶正托了盘子过来,没想到忽必烈突然出现,吓得赶紧收住脚步。结果没注意手上,托盘上的一个杯子啪的落地碎成好几块。
忽必烈眉头一皱,对侍卫命道:“抽这个不长眼的二十鞭子。”
“是。”侍卫连忙答道。
“在院子里抽。”忽必烈命道。
没多久,随着响亮的一声鞭子,奴隶忍不住发出惨叫。忽必烈此时正坐在旁边的外间,奴隶虽然打碎了一个杯子,却没有打破送来的蜂蜜水。这些水在地下井中冰镇,喝下去只觉得浑身舒畅。加上被鞭打的奴隶发出的惨叫,忽必烈只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心情一放松,他靠在柔软的躺椅上酣然入梦。
侍卫们都是极了解忽必烈的人,真的想狠狠收拾那奴隶,鞭子反倒声音不大,一鞭下去皮开肉绽。二十鞭子大概能打死。噼噼啪啪打得响亮,加上惨叫声,听着动静大。表演的性质反倒更多点。
清晨,伯颜大帅从睡梦中醒来。只是轻轻挪动身体,旁边的玛利亚就在朦胧中翻过身抱住伯颜。伯颜不太急着去厕所,就任由玛利亚抱着自己。仰望着房顶,伯颜大帅忍不住考虑起公务来。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完全放下公务,却没想到休息没多久,就忍不住开始考虑那些繁杂的事物。
年轻的时候几乎走遍了大宋称为世界岛的大陆,伯颜大帅不用费力就能在脑海中构架起现在的局面。东边的大宋靠着卓越的航海术走遍全球,西边的欧罗巴诸国比蒙古落后,却都是地头蛇,绝非善茬。现在蒙古占据了‘世界岛’的中间,埃及完全落入蒙古手中只是早晚的问题,蒙古已经站在了世界中心。这就是伯颜大帅为蒙古设计的未来。
蒙古接下来的选择有两条,一条是西进,征服欧罗巴诸国。另外一条则是南下,越过伊尔汗国的领地,进入南方的天竺。伯颜大帅虽然没有郝仁那样对大宋有极度的崇拜,却也知道大宋大概在二十年前就进入天竺洋。如果贸然南下攻略天竺,有可能引发大宋的连锁反应。
想着想着,伯颜大帅就觉得有些心浮气躁,他稍稍挪动身体,从银质烟盒里面摸出一支小雪茄,接着熟练的单手用长条火链点燃火柴,继而点燃了雪茄。一口烟下肚,伯颜觉得自己整个就精神起来。每次做这样的判断,伯颜都觉得无比疲惫。判断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用的,一种是没用的。伯颜很羡慕大宋的军队,有了赵嘉仁这样的主君,想来宋军可以轻松的做出有用的判断。
“嗯……”旁边的玛利亚终于醒来,她揉了揉眼睛,然后带着幸福的表情把脑袋枕在伯颜的肩头。
伯颜搂住玛利亚,虽然触手处温香玉软。但是必须说的是,色目人的身上毛多,就算是女性身上也不缺乏毛发。与汉人女性相比,手感就是差了点。不过伯颜大帅并不会因为有任何不满,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颠扑不灭的真理。
“你要回到王庭了。”玛利亚声音低沉的说道。
“……是。”伯颜诚实的答道。身为强者,说谎从来不是他们的爱好。除了大宋官家赵嘉仁,伯颜大帅还没有无法战胜的敌人。
玛利亚用脸颊在伯颜大帅的肩头蹭了蹭,也很淡然的答道:“尽早回来。等你回来的时候,庄园就已经修整完毕。”
大宋有非常不了的建筑能力,东罗马作为千年古国也有其深厚的底蕴。君士坦丁堡从来不缺乏能工巧匠,身为东罗马公主,玛利亚此次前来也邀请了一些出名的建筑家,为她重修这座美丽的绿洲庄园。
伯颜摸了摸怀中美人,从容答道:“却也不用着急。等到大汗命令我回去的时候再回去就好。傲慢是七大罪之首,在大汗面前,我们一定要谦逊。”
没等玛利亚回答,伯颜大帅就起身去了洗手间。根据蒙古大使传回来的消息,大宋的洗手间非常方便舒适。而罗马是千年古国,在罗马城里面就有非常成型的厕所。
事情的发展的确如伯颜大帅所料,他在耶路撒冷等待了半个月时间,蒙古大汗才发来命令要伯颜返回巴格达。告别了玛利亚公主,伯颜大帅踏上了返回王庭的道路。
刚回到巴格达,真金太子就先于忽必烈见了伯颜。简单介绍了忽必烈大汗扣下大宋使者的事情,真金太子表示这做法不符合蒙古的传统。伯颜大帅心想,真金成为太子也不符合蒙古的传统。但是他却根本没有说出这么糟糕的话。
“太子,这是大汗的命令。我们身为臣子,必须听从。”伯颜大帅表达了他的立场。
“我总觉得这么做会出什么事情。”真金表示了他的担忧。
伯颜觉得真金的能力大概不如忽必烈,但是听了这个判断,伯颜倒是比较认同真金的看法。扣押大宋使者本身没什么问题,忽必烈大汗在蒙古的地盘上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但是大宋绝不会任由使者被扣押。
想了想,伯颜问道:“太子是想和宋国议和么?”
真金一惊,他从来没和自己贴身亲信之外的人谈过这个问题。对于那些人,真金反复交代决不许外泄。现在蒙古朝廷里面不乏那种吆喝着养精蓄锐杀回河北的言论。听伯颜如此坦率的问题,真金沉默片刻,然后试探着问道:“伯颜大帅,你以为真的可以议和么?”
“大概是不行。便是我们蒙古愿意议和,可宋国却不会就此罢手。他们一定会继续和我们打仗。直到他们打不下去的时候才会议和。”伯颜坦率的讲出了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虽然没有亲自见到过大宋的皇帝赵嘉仁,伯颜却能够对赵嘉仁有判断。若是赵嘉仁如同那些宋国的汉人一样软弱,他当年只怕就会满足于‘滑县和议’的条约。并不会对河北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既然蒙古连河北都守不住,之后的局面更加不用考虑。宋军一定会继续对蒙古发动战争。
真金心中一阵失落。他成为太子之后,最希望的就是能够保住现在蒙古的江山。要是能够停止与周边的战争,他就可以安安稳稳的做太子,进而成为新一任蒙古大汗。如果战争继续爆发,真金实在是感受到了过于强大的压力。
伯颜趁机继续答道:“太子,臣以为的确应该放了宋国使者。我大蒙古没必要因为扣留使者而被嘲笑。”
听到伯颜赞同自己的看法,真金太子面露微笑,“我也觉得应该如此。”
表示了对真金太子的有限支持之后,伯颜大帅就前去见忽必烈大汗。一路之上伯颜神色淡然,心中却在判断局面。不少人都知道,真金太子在撤离河北的时候带兵干掉了他的宿敌阿合马。却没人讲说此事。忽必烈大汗也是如此,他根本不提阿合马,仿佛这个人从来没有存在过。
太子如此狠辣,伯颜可不想让太子觉得自己是敌人。伯颜与真金太子不过相差几岁年纪,忽必烈大汗一死,真金太子大权在握,大概是要狠狠收拾他一直不顺眼的家伙。
见到了忽必烈,忽必烈开门见山的问道:“伯颜,你觉得我们接下来是进军天竺好,还是向西进军?”
“大汗,我们接下来还是继续攻略埃及为好。即便是想进军西方诸国,最好的路线反倒是拿下埃及,进而向西夺取的黎波里。拿下的黎波里之后,我们可以乘船前往西西里,之后就可以进军罗马。这一路除了海路之外就是平地。若是走陆路,就得在山间经过。”当年伯颜出使欧罗巴各国的时候,对于地理非常清楚。此时讲述起来,更是切中肯綮。
忽必烈接着问了些问题,伯颜一一回答。此次会面从头到尾,忽必烈都没提过大宋使者的事情,伯颜也根本不多嘴。向太子承诺是一回事,具体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出来之后,伯颜大帅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整个事情与伯颜大帅想的差不多,宋国长时间联络不上使者,就传了消息回去。半个月之后,赵嘉仁得知自己的使者被蒙古扣下。赵官家下达了命令,“给辽东军区增派兵力,我们越海进攻高丽,收复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