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节 就是要蛮干百
经过一夜的讨论,参谋军官们认为,最危险的还是九江。联省的进攻方向,应该放在这里。赵丰他们都认为,九江所在的长江南岸是必须要进取的,而北岸则是可以暂时容忍暂时容忍损失。只要拿下九江,将英国军队都局限在北岸活动,那么影响和损失都会大大降低。
赵丰他们的前线指挥部的结论,按照程序将提交到昆明的总参谋部,进过总参谋部认可审批后,在提交给赵泽勇签署,程序是这么个程序,但是此时赵泽勇本人就在前线,所以这个程序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于是赵泽勇就没有让赵丰他们提交到总参,而是直接交给自己。对于赵丰他们拟定的方案,赵泽勇有认可的部分,确实九江十分重要,必须要攻下这里,将英国人赶走,让英国人待在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但是对于北岸采取守势,赵泽勇则不认可,兵力方面自己这边占优,应该是有能力全面进攻的。巨石击卵还需要考虑一个个砸吗,碾压过去不都蛋碎了。
显然赵泽勇小瞧英国人,而太高看自己了,赵丰又不敢一下子点破,只能按照赵泽勇的要求重新制定作战计划。但是当计划拟定完后,虽然是按照全面进攻的思路,可是依然是以九江为重点。
将能调动的有力部队全都南岸集结,计划将联省长江沿岸二十万兵力中的十二万都调动到南岸来跟英国人决战,计划中最终将攻陷九江。而北岸的部队只有八万人,在计划中却要向整个北岸的英军进攻,不但攻击距离相较南岸远很多,而且可能还会面对孙传芳的几万军队。显然这还是一次南主北次的计划。
但是赵泽勇也能理解,九江此时确实比北岸的安庆更重要,所以直接就批准了。
在计划中,南路攻击将有唐宇纵指挥,指挥部在后方调度。北岸则有在武汉的李宗仁指挥。负责全面对江北的攻击事宜。
可是这个计划传到联省军各个机构的时候,却得到很多不同的反应。
在武汉的李宗仁看过后,连连摇头,认为这计划制定的太业余了,不应该是出自赵丰这样的专业军官之手。但是同时他也开始积极准备,调动军队准备大干一场。对于这次狙击英国人。而他的部队只能待在武汉驻守第三道防线,李宗仁心里是不痛快的,傻子都看的出来,英国人能闯过前两到防线才是怪事。现在机会终于来了,自己将负责一个方面的战斗,行动自由度非常高。而对手是英国人。李宗仁也完全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在缅甸的时候,没少打英国人,英国人怎么了,挨一枪照样得死。
在昆明的李修身看过后立刻认定这完全是胡闹,而且对于赵丰他们没有按照程序先将计划提交给参谋总部很不满,让赵泽勇直接批准这根本就是越权。当然也非常奇怪。怎么赵丰的作战计划这么儿戏,对赵丰,李修身是非常熟悉的,两人同自日本学习,同在联省供职,赵丰什么水平李修身还是知道的。所以很快李修身就把这个作战计划跟在前线的赵泽勇联系起来,不由得沮丧起来,如果这计划是赵泽勇要求制定的,即便是换做自己在前线,怕是也没办法抗拒吧。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总是在第一位的。
在蒙自的胡万看到愣了半天,然后跟李修身一样想到肯定是赵泽勇外行领导内行了,放下文件立刻就坐飞机赶到前线,亲自面见赵泽勇,这样的计划简直就是灾难。而对于这次计划是一次越权的计划。胡万到不怎么在乎。权力都是人来运用的,程序是规定了总参制定总计划,可也没人规定督军没有权力直接制定计划啊。总参谋部不过是辅助督军的,督军才是真正的领袖。尽管在德国胡万认真研究德国的军事制度,专门挑了很多毛病,但其实心里胡万是很认同德国人的领袖观念的。
面见赵泽勇后,胡万直接提出这份计划有问题,也就是他这个从内心把自己认定为赵泽勇嫡系的人,才会这么无忌的说出这邪。
“有问题?以多击少能有什么问题!”
赵泽勇颇为疑惑,怎么就有问题了,三十万人全面攻击十万人,而且还是并没有完全到位的十万人,怎么就有问题了。
胡万道:“不是兵力的问题,在兵力上我们完全没有任何顾虑,全面进攻英军,以雷霆之势全歼敌军,不啻为一个彰显联省军力的好办法。”
赵泽勇道:“那还有什么问题。”
胡万摇头道:“后勤的问题。”
“后勤?”
“没错,三十万的后勤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在后勤保障上,可能我们还不如万里之外的英国。防御还好点,我们借助地利,防御兵力劣势的英军不算困难。可是要长途奔袭攻击英军,其中的困难将成倍的增长。湖北纳入联省控制也有两个月了,在湖北作战,我们现在算是本土作战,可是到九江,尤其是到皖北,那可完全是异地作战。不说别的,就是延长的运输线,就会拖死我们。”
“运输补给没那么不堪吧?”
赵泽勇非常疑惑,怎么在本国作战,后勤补给还不如英国人,这不是扯淡吗。后勤有什么啊,不就是武器弹药,粮食被服吗。武器弹因许困难点,但是粮食被服大不了就地筹措,而且还是花钱买都不存在扰民的嫌疑。
胡万叹道:“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现在我们完全没办法控制长江,无法通过水运来保持后勤补给,只能走陆路的话,我们真的无法保证双线作战。如果要强行双线作战的话,可能两线都无法保持长期作战,有可能打一场短期战斗,然后就不得不停止作战等待补给。”
赵泽勇不赞同道:“补给的话,我们不是在武汉等地保持了相当数量的物资吗,从武汉等地运输到前线应该不算太困难吧。还有如果只保证武器弹药,而粮食就地筹措,不是可以大大降低运输压力吗。”
胡万道:“就算是从武汉也不容易,从武汉到安庆,一千多公里,不能依靠水路,只能通过陆路运输,即便是武器弹药也难以供应。沿途道路情况并不算好,而且地形我们都还不熟,没有火车汽车可以通行,要么用人力,要么用畜力。还要维持以十万计算的军力,人类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就是当年蒙古人攻南宋的时候,也无法做到维持这么大兵力。更何况我们对后勤的要求可比快马弯刀的蒙古人高多了。至于粮食被服,就地筹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每个地方都是武汉这样的大城市,沿途多是乡村小镇,十万大军过境可能连树皮都得啃了,留下百姓们难道让他们饿死。”
赵泽勇感到问题严重了,而最大的原因就是长江被英国人控制,如果长江通行权在自己手里握着,就是用破帆板运输物资,顺流而下的话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赵泽勇也有些不服气,历史上抗战的条件也不外乎如此,可是不管是国还是共都做到了八年抗战,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动不动就是百万兵力的大战。可是想想当年中国军队在前线作战,老百姓是积极拥护的。解放军更是战士在前面走,老百姓推着手推车在后面跟着,推着粮食自己却舍不得吃,很多百姓是倾家荡产支援解放。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组织出动了民工543万人,这几乎是前线士兵的十倍。
这些随军百姓很多都是跨省而来,从千里外的家乡将物资运送到战区,原因也正是当地根本就无法负担起几十万部队的给养问题。连对后勤要求极为简单的解放军都需要十倍的后勤人员来帮忙运输,都无法就地解决给养问题。联省军就更没可能了,联省军在皖北作战,能动员十倍的百姓也就是百万人随军吗?
通过抗英,联省的威望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是那仅仅是限于在城市中,在知识分子中,农村谁知道你谁啊,老百姓普遍的态度仍然是不认可战争的,管你什么北伐,管你是革命军还是北洋军呢,都不外乎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工具罢了。所以当军队来的时候,老百姓躲还唯恐不及呢,会跟着你千里迢迢的运输给养?除非你用强,强抓民夫,就像满清那样,否则就不可能打这场仗。
如果抓民夫呢,民心丧失是一个问题,威望打击是一个问题,而抽调百万民夫,可能就会造成上百万家庭失去顶梁柱,造成上百万家庭破产或者陷入危机,卖儿卖女。如果真要做出这种事情才能保证战争胜利,赵泽勇宁可失败,然后自己灰溜溜的回现代去。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也不得不服气,当年的中g在民间的动员能力。
难道这仗就真的没法打了?突然赵泽勇发现,自己联省的军官总是在强调自己的困难,难道英国人就没这些困难。自己困难敌人更困难,赵泽勇决定还是要打。想到后世解放军打国民军的时候不就是如此吗,赵泽勇顿时觉得胜算很大。
见说服不了赵泽勇,胡万不由得感慨:这是蛮干。
赵泽勇笑了,想起那太祖那群人的豪言:革命,就是要蛮干。
--无 弹 窗 小 说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