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回到明末玩淘宝 > 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争债券

第三百二十六章 战争债券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出征郑氏前的准备,除了军事上的,还有政治、经济上的。

经济上,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种大战一开,军备、钱粮、运输民夫,犒军的开销接踵而至,花钱必然如同流水一样。

方原才刚刚花了三百万两银子打造火炮母舰编队,还有支付一百万两银子,供麻林、甘辉二人在浙江府募兵、练兵,打造三万副盔甲,用来装备山地战军团。

战争开始前,还必须购买充足的火炮、火药、铅弹,这一笔又需要五十万两。

各项大的开销一扣去,方原库存的银子花了个干干净净,连余额宝上的银子也调用了三百万两,账户上只能剩下八十五万两。区区八十五万两银子,显然不足以支撑一场十万兵团以上,千里南征的大战。

根据独立核算团的计算,八万军团的千里远征,单是军粮、战略物资的运送,按照四个民夫一个军人的配比,就需要雇佣三十万民夫,十五万头骡子。

若战争拖上了半年,单是这一笔开销就在两百万两银子左右,其他零散的开销加一起,至少需要四百万两银子。

战争资金的缺口有三百余万两银子,这么大的缺口,方原只能打起了应急储备粮的主意。

自从一百万亩官田开始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收获了两季。他清点了独立核算团的账目,军田官仓里还有一百二十万石粮食,至少可以动用七十万石粮食,按照1.5两银子/石的市价,就是一百万两银子。

但这只是账面上的数据,这么大一笔粮食若一下砸在市场上,变现困难不说,肯定会将粮价砸下一两银子。

方原的想法是改变薪水的支付方式,以粮代饷。

明朝初期,官员的薪水构成,是硬通货的粮食加上印制的宝钞。到了明朝中期,粮食不足,宝钞早就贬值得无人问津,官员的薪水就五花八门起来,有以盐,茶,甚至香料来抵薪水的。到了明朝后期,因白银的大量流入,则全部改用粮食加银子进行薪水支付。

明末时期,战乱频繁,米价飞涨,作为硬通货的粮食显然比银子更珍贵。方原初到江南时,江南官员的薪水支付已是以银子为主。

方原决定,从即日开始,玄甲军、锦衣卫、常熟兵工厂、江南大学堂支出的月饷,一改之前全发银子的法子,而是采用一半银子、一半稻米的方式。

这种操作法子,既能将粮食变向兑现成银子,还不至于一下在市场投进大量的粮食,影响粮食的价格。而且,粮食作为硬通货,众人也不会有太大的怨言。

方原令独立核算团计算了一下,八个月时间,在征讨郑氏前,至少可以节约一百万两银子用作军费。

这么一来,战争资金的缺口就只有两百余万两。

这两百万两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方原唯一能想到的法子,就是面向南直隶、浙江的富商、中产人户发行两百万两银子的战争债券。

发行战争债券也是穿越前一、二战国际通行的法子,以战后溢价兑付的方式,凑集战争资金。

战争债券按照性质,还可以分成长期战争债券和短期战争债券。

所谓长期战争债券,和国债也没什么区别,就是规定一个兑付期限,只要方原政权不垮台,到期就会兑付发行的战争债券。这种债券通常年限较长,至少在十年以上,年利息不会超过10%。

所谓短期战争债券是为了针对某一短期内的战争发行的债券,期限在一、两年内,为了迅速凑集军费,短期战争债券的利息通常非常高,溢价至少在30%以上。

方原长期来看并不缺银子,只是在这个关头,集中花去了大量的银子,一时手头太紧,所以他倾向发行短期战争债券,以一年为限,讨伐郑氏的战争过后直接兑付银子。

他叫来了商业协会所有富商会员,包括洞庭商帮、苏州商帮、山陕商帮、徽州商帮、金陵商帮、浙商商帮。

他开门见山的告诉众人,要发行两百万两银子战争债券的消息,并规定了这次战争债券的期限是两年,利息是50%。

战争债券虽然是个新鲜事务,但概念并不难理解,方原稍作解释,众富商便明白其中的盈亏之道,主要就是判断方原在战争债券到期后,有没有连本带利三百万两银子的偿还能力。

靠收取田赋、商税这些正常财政收入,一年内肯定是还不上的。这些人精一样的富商闻着味儿就知道,方原只能通过对外发动战争,进行掠夺,才有可能短期内筹集三百万两银子。

席本桢虽然身在内阁,但也没得到半点战争的消息,何况借款两百万两银子,这场战争的规模必然不小,开口问道,“方总督,一年之内会有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既然是伸手找这些富商筹钱,当然也不必瞒着他们,方原如实的说道,“是,不然我也无须卖这个战争债券。”

吴大山仔细的问道,“方总督是和谁开战啊?”

方原呵呵一笑,他既然问得这么清楚,自然是感兴趣了。他们这些生意人拿银子出来,必须全面评估战争的胜负,才能决定方原有没有偿债的能力。只有战场赢了,方原才可能通过战争掠夺来偿债,若战场输了,方原哪里来的银子偿债?

方原知道若不告知他们实情,便解释说,“福建郑家。”

众富商开始窃窃私语,既然是短期风险性投资,他们自然要算计这场战争的胜负概率。

他们无论盐、茶、还是丝绸,都与福建有巨大的生意往来,一眼就看出了,这次千里远征福建,关键点就是能否攻破仙霞古道。而在仙霞古道,郑军至少驻扎了五万大军。

江演试探的问道,“方总督这次什么时候出兵?出兵多少?是水陆并进?”

何时出兵,出兵多少,走什么路线属于军事机密,方原当然不会告知这些富商,淡淡的说,“这就与你们无关,你们只需要决定买还是不买。”

大官商徐华又问道,“方总督,这次的战争债券,我们能不能摊销呢?”

方原是不得不佩服这些商人的头脑机灵,事先他并未与徐华商量,徐华也是第一次听到战争债券,却一眼就找出了个败不担风险,胜则有利可图的法子,那就是承销。

方原给他们50%的溢价,他们可以在市场上进行30%溢价发行,输了不担任何风险,全转嫁给百姓,赢了则可以吃了中间的溢价差。

他对这场战争的胜负有着八九成的把握,徐华这些愿意给百姓送钱,那就送吧!

方原笑了笑说道,“可以,我只要银子,不管银子从何而来。”

徐华试探的问,“方总督能不能发行一百两银子一纸的官钞?”

这种官钞其实就是官府发行的债券,一年到期后,可以凭着这种官钞找官府兑付成银子。

方原暗中在淘宝上买了一大箱子百元面额的点钞纸,足足有两万张,一共两百万两银子。

古代发行钞票,最担心的就是伪造假钞,根本不容易鉴别。使用现代印刷工艺的点钞纸,则不必担心假钞的问题。因为这个时代的工艺,绝不可能制造出纹路这么精细的假钞。

方原指着一大箱子点钞纸说道,“这次战争债券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到期凭着这些来找官府官府兑换银子,一纸一百两银子,千万妥善保管。”

众富商里大部分对方原的前景是相当看好的,何况这次的战争债券还能承销,稳赚不赔的买卖,谁不愿去做?

各大商帮的富商们纷纷开始上前认购,你三十万两,我五十万两,两百万两银子的战争债券不到半个时辰就销售一空。

席本桢并未去争抢这个额度,待众人离去后,私下问道,“方总督,军事行动应该秘密进行,你提前数月就闹得沸沸扬扬,郑氏会不会先下手为强?”

方原笑了笑说,“我公开划定了攻打福建的日期,郑芝龙,福建的官绅、富商得到这个消息会吓得一日三惊,郑森再想主动出击,这帮人也会阻挠,集结兵力固守福建,哪里还敢主动进攻?”

席本桢这才恍然,方原果然是深谋远虑,主动以攻打福建的消息来震慑福建,令郑氏忙着防御,而不敢主动进攻,反而是一招妙棋。

经济的问题迎刃而解,接下来就是占领政治的制高点,只要能取得朝廷讨伐郑芝龙的诏书,那就出师有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