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大唐农圣 > 第661章 点化李恪

第661章 点化李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被买一送一的李恪和李元景有些郁闷,像李元景还好,治下不过就半个县没有完成筑垸而已,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可李恪这边,却是还有好几县呢!如果任务全部交给他自己治下的百姓来完成,还真不知道要几年。

要知道,由数十万本地百姓家加上近两百万北方民工,一个冬天长达五个多月的工期,也只能完成三个县的筑垸工程,因为挖土修堤只是垸田的第一步,垸内涉及到的田地平整,灌溉沟渠,道路修缮,植树护坡,民房修建等等,工作量可是十分庞大的。

李恪虽然能调动十五万户本地百姓,大概二十几万青壮开工,但是一年,未必能够完成一个县的筑垸工程,这是以往的经验,九垸县就是二十多万民工弄了两年多才完成了,这个县在所有垸田县里面,还算是偏小的,因为它是纯开荒,田地相对紧凑,土地利用率较高,不像其它垸田县需要筑那么长的大堤。

比如纪南县,其整体面积就比九垸县大一倍多,因为有近一半的地方是长湖沿岸,虽然为纪南县带来了很多渔业和养鸭业,莲藕种植业方面的进项,但需要修筑的大堤,比九垸县长了一倍多。

“长孙总管,这个,只是今年的吧!如果,往后都是交给我们自己完成,只怕,得要好多年的功夫。”

“怎么?觉得任务重了?跟你说,明年,在这里学习的王爷们,又有许多会被派出去就藩上任,咱们山南道可是有三十多个州,有近一半的都是适合筑垸的,你如果和他们一样,借助朝廷的拨款和组织力,才完成治下所有的筑垸工程,能体现出来的你的才能吗?”

闻言,李恪的脸色更加纠结了起来,确实,作为大唐首批就藩任职的王爷,他很想做出一些成绩,给所有将来需要就藩的王爷起一个表率作用,同时,也帮皇家长脸,体现自己对国家的重要性。

“可是,那可是五个县······”

长孙无忌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自然是容不得李恪反驳了,在他心里,李恪完不成任务才好,太出挑了,反而可能会对李承乾的地位构成一定威胁,打断他道,“是四个半县,你明年春耕之前完成了潜江县,就只剩四个县了,每年一个县以上,你还有希望在任期结束之前完成任务的。”

大唐州县长官,任期一般是三年,李恪任职已经有半年了,长孙无忌说每年一个县以上,上的可有点多,至少要上多一个县才行,因为,李恪在郢州的任职期,其实只有两个冬天了,本土百姓要种植两季水稻,从开春到秋收期间都会十分忙碌,可不敢调他们去搞什么筑垸工程,那样就耽搁了生产。

一年,两个县,这几乎就不可能的,以二十多万人的劳动力,一年撑死也就半个县左右,虽然李世民有可能在他任期满了之后,继续让他留任,但是,没有在一个任期之类,做出亮眼的成绩,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失败。

看到李恪苦着脸,孙享福却是一边吃菜一边道,“碰到难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一位雄州都督,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有临机处置所有事务,和设立临时管制政策的权力,办法可是有很多的。”

被孙享福一提议,李恪顿时开始这个方向想了起来。

之前,他可是小心翼翼的遵守朝廷规章制度,生怕自己犯了什么错,被大臣们弹劾,丢了面子,最出格的,也不过是模仿九垸县的一些较新的模式,管理郢州诸县。

而想想孙享福过往在善阳执政的时候,可是并没有按照朝廷的规章制度发展治下,所有的政策,他几乎是全部打碎了重新设定的,而且,效果很好。

现在,李恪很后悔自己在善阳的期间,没有好好关心政务方面的事情,也理解了,为什么李承乾在长安执政,会得到大家的称赞了。

他学习的善阳那套比较先进的执政理念,根本不会墨守成规的按照旧有制度,去得过且过,而是在想各种办法,力求进步,这种思维模式,他如果不能转变过来,那么,就是勤奋小心到天上去,也只能算是个庸才,与李承乾会存在较大差距,根本对不了未来可能产生的各种新问题。

所以,李恪非常虚心的向孙享福行了一礼道,“老师还请教我。”

孙享福指了指桌上烧的滚汤的火锅道,“先烫东西吃,一边吃,我一边说。”

李恪郁闷道,“老师您不说,小王哪里吃的下东西啊!”

“你有这样的心,就比这两个家伙强的多了,吃东西,可不会影响你听我说话,而且,吃东西的时候,脑子更活,理解能力会更强一些。”

见孙享福执意让自己吃东西,李恪还以为孙享福说的办法会跟吃有关呢!连长孙无忌和已经吃的满嘴油,被孙享福讽刺了一句的李元景和李元昌也竖起了耳朵,想听孙享福要说些什么。

只见孙享福将一块煮的香气四溢的香菇吃进嘴里,吐着热气道,“这个世界上啊!要做事,就绕不开钱,但是呢!钱,他本来就是用来交换各种物质的,也就是说,未必是做所有事情,都需要直接用到钱,你可以先想想你有什么,再想想九垸县是怎么建设起来的,再想想,你能不能模仿这个套路,把你治下几个县的地方建设起来,这个问题,就简单了。”

“我有什么?”李恪听了孙享福的话,反问了自己一句。

然后,他很快就想到了,现在郢州下属几县,那些多到常平仓就装不下的粮食,他郢州治下,可是有三个已经筑好垸田的大县,光是高产水稻田,都有五百万亩,一季,就是五千万石的产量,就是那些没有筑好垸田的县,今年也都是种植的新稻种,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亩产平均都达到了六七石以上,可谓是百姓家家有余粮,多到吃不完。

可是,粮食现在能做什么?碾好的大米才六十文一斤,稻谷才四十文一斤,用来做成各种向外卖的小食品,确实能赚一些钱,可是,这是本土百姓的发财大计,跟解决垸田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然之后,李恪顺着孙享福说的,想到了九垸县是怎么建设起来,当初,这些人,可都是没有饭吃的灾民,孙享福代表朝廷,只是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给他们饭吃,就组织起了这些百姓开始修建垸田,以及垸田里面的房屋等各项工程。

然后,再用百姓自己修建的垸田,房屋,分配和卖给他们,让他们以一定的劳动力或者粮食,来抵偿,然之后,貌似,粮食又回到了朝廷的手中,而且,九垸县就这么建起来了,朝廷,从头到尾,貌似只出了一些粮食和筑垸工具作为初始成本,最后还收回来绝大多数,最终得了一个修建好了的九垸县,安置下了三万户百姓,为朝廷持续贡献税收。

现在,他手上有粮,以郢州积攒下来的财力,弄些修筑垸田的工具,也不难,甚至,比当初孙享福组织修建九垸县的时候,条件要好的多,因为,他有十五万户百姓可以用,已经筑好垸田的三个县,可以为他提供数以万计的耕牛,板车等等,能够加快修建速度,减轻劳动损耗的支援,筑垸工程的各种技巧,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也已经比当初成熟,先进了好多。

而大唐现在有一个人口超过五百万,却因为战乱,没有稳定耕种,而白白消耗粮食的耽摩道,此前,朝廷往中原迁劳动力,为必不是想解决这个负担,自己,是不是可以上书,主动为朝廷分忧,效仿九垸县最初的那个模式,把耽摩道的那些人口,当灾民一样,安置在郢州几县?毕竟,那几县,地盘虽然有,但人口就九千户,根本满足不了垸田修筑好了之后,大面积的新增田地的种植。

这个事情太有搞头了,此前被朝廷用来支付够粮款的几万劳工,已经在这边生活了三四个月了,他们已经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和劳作,并且,很多人,都有了一定汉语水平,能与本地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了,派他们回去,招募自愿来这边做工的人,像当初九垸县初立的时候一样,给他们一些承诺,他们一定会愿意过来这边的。

这可是富裕的大唐本土,这里可是有一亩田能够收十石大白米的高产田地,看到那些劳工们吃白米饭时享受的表情,李恪觉得,只要自己去做,百分之百能成功。

“老师之智,如汪洋大海,小王实在是佩服。”李恪放下筷子,恭敬的朝孙享福鞠了一躬道。

孙享福欣慰点了点头道,“你的天资比他们都聪慧,只是,思想还没有打开,不知道力气该怎么使,才最有效而已,以后,可是要多观察,多学,多想,多研究,这些东西,其实并不难。行了,办法是你自己想到的,先吃东西吧!吃完了,就回去下力气好好组织。”

“恪遵命。”李恪面色一喜,便回位置坐下来吃饭,倒是听的长孙无忌,李元景,李元昌三人一阵懵逼。

“是何办法,你可得给我这个上官说说啊!”长孙无忌忍不住开口问道。

“长孙总管,小王想为朝廷分忧,解决一部分耽摩道百姓的民生问题,这个事情太大,除了知会您一声之外,还要上报给父皇批复。”

“解决耽摩道百姓民生的问题?”

“是的,小王打算聘用耽摩道的百姓到治下做工,那个,就先聘用两百万人吧!”

“两百万人?”听到这个数字,长孙无忌手上的筷子都不小心滑到了桌子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