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405章 久违的捷报

第405章 久违的捷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与此同时,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内,大明的最高统治者正在翻阅几份内阁转呈来的奏章。

崇祯仔细翻看着手的奏章,原本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脸也慢慢出现了笑容。一旁的太监王承恩关注着崇祯的表情变化,心想,这多半是一份捷报,否则这段时间被各地的坏消息折腾得寝食难安的皇爷不会有什么好心情。

事实证明他的推测是正确的。崇祯看完奏章后,拍案而起,大喊了一声“好,痛快!”,然后离开了椅子,在殿来回踱步,显然难以掩饰心的兴奋。

王承恩适时发问:“皇爷为何如此高兴?奴婢可是有些日子没见皇爷这么开心过了。”

说相声也需要捧哏的,崇祯看完捷报,正需要与人分享喜悦,闻言笑道:“王伴伴,最近朕听到的都是坏消息,朝中的大臣们又拿不出什么好主意,现在好不容易听到了一次捷报,你说朕该不该高兴。你不妨猜一猜,是哪个地方报的捷?”

王承恩想了一会,斟酌着回答:“大同、宣化那边一时半会不会有什么好消息,河南的流寇那边眼下只有坏消息,还在打仗而且有进展的只有山东了……奴婢大胆揣测,是山东的平叛有了结果?”

崇祯哈哈大笑,原本苍白的脸因为兴奋而呈现出一种病态的潮红,他指着王承恩笑骂:“你怕是属狗的,鼻子跟狗一样灵。确实是山东来的捷报:朱大典称,登州已经收复,山东境内的叛军已经全歼,贼首李九成授首,孔有德在战乱不知所踪,极有可能葬身大海,其余王子登之流被生擒,这一战大获全胜!”

王承恩又惊又喜,赶紧回答:“恭喜皇爷,贺喜皇爷,山东兵乱平息,算是解决了腹心之地的隐患,河北、辽东的兵马能腾出手来对付鞑子和流寇了。”

崇祯叹道:“是啊,李九成、孔有德之流作乱已有两年之久,又是在山东这么要紧的所在,牵制了北直隶的太多兵力,连辽东都派出了精锐,导致边关空虚,才会让鞑子乘虚而入。如果山东战事还不见好转,朕已经打算拿下朱大典治罪了,幸好他还算争气,取得大捷,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崇祯所说的鞑子乘虚而入,说得是今年七月后金皇太极亲率大军兵分四路,以大同、宣化一带为主攻方向,分别破关口而入,深入山西部和河北北部。这已经是鞑子第二次入关,第一次是崇祯2年,皇太极率军号称10余万,避开宁远、锦州,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直逼京师,称之为“己巳之变”。当时后金军队一直打到了京师,数万明军战死,名将满桂、孙祖寿阵亡,最后扬长而去,给崇祯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好在这次入关,鞑子并有没有大举进攻各地城池,也没有攻击京城的迹象,按各地官员的奏报来看,鞑子“不攻城池,只在各村堡劫掠”,目的主要是财物和丁口,这让崇祯和朝大臣都松了一口气。但是听任鞑子劫掠总不是个事,于是崇祯调了在河南征剿流寇的曹诏等将领率军北大同抗击鞑子,直接后果是让本已陷入官兵包围圈的高迎祥、张献忠等人趁机突围,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崇祯从报捷的奏章下抽出另一份奏章,在手晃动着,对王承恩说:“知道这份奏章说的什么吗?除了报捷的消息,朱大典单独了本奏章,为一个名叫刘烨的广东参将请功,并建议尽早确定登莱巡抚人选,以稳定登州的局势。”

王承恩道:“任命登莱巡抚是应有之义,登州是山东重镇,群龙无首可不行。但是朱大典一个山东巡抚给一个广东参将请功又是为何?”

崇祯将奏章丢回案几,解释道:“这个广东参将是兵部所调,据称是为了防范东江镇毛龙旧部从海路驰援李九成、孔有德,召其水师北,以防万一。”

王承恩仍然不解:“奴婢日夜侍奉皇爷,陪着皇爷批阅奏章,未曾听说东江镇有变,也是说这个广东参将的水师没有派上用场,用得着单独奏折为其请功吗?”

崇祯意味深长地说道:“这个广东参将可不简单,他的水师虽然没有拦截到东江镇的战船,可是在登州附近全歼叛军逃窜的船队,孔有德是这一战失去了踪迹,王子登也是这时被生擒的……”

王承恩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还不止呢!其不仅有水师,还练陆师,全都手持鸟铳,曾于荒野与叛军对阵,以步军对战马军,丝毫不落下风,李九成是这一战死在其鸟铳之下。”

王承恩懂了,这个临时调遣的参将在平定叛乱的最后当口立下了极大的功劳,不仅手刃李九成,还在海全歼其余叛军,难怪朱大典单独为其请功。

“这个朱大典倒是懂得珍惜人才,还知道向皇爷请功、推荐!”

崇祯的关注点却不在这儿,他所有所思地自言自语:“琼州府参将?在那么一个偏远荒凉之地能练如此强军,这样的人为什么无人报给朕?”

他来回踱步,过了半响,突然停下问王承恩:“王伴伴,你说,这个广东参将刘烨擅长操练鸟铳兵,可否调到神机营,重振京营雄风?”

神机营是京营三大营之一,是明朝军队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开启了世界火器部队的先河,乃明成祖征交趾时创建,在成祖亲征漠北之战配合骑兵、步兵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土木堡之变后,三大营均伤亡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到了明末更是成了勋贵子弟镀金的跳板,毫无战斗力可言。崇祯一直想把京营操练起来,恢复太祖、成祖时期的辉煌,成为自己直接掌控的强大武装力量,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担此重任,这事一直耽搁了。

涉及到京营,王承恩不敢轻易回答了。一来,京营是皇帝直接控制的,与京营有关的话题都很敏感;二来,如今的京营充斥着混日子、熬资历的勋贵子弟,一个回答不慎会得罪这些勋贵。他只能避重轻:“皇爷,你忘记了吗?京营各营的统兵将领都是京城勋贵子弟,平头百姓是没法进入京营的。”

崇祯不以为然:“又没说让这人担任神机营总兵、副将,只是把他调到神机营,协助训练鸟铳兵而已。”

王承恩不敢说是或者不是,他知道崇祯随口问问,并不是真的要听从他的意见,这种敏感的人事安排,没人能帮皇帝做主。作为一个长期陪伴皇帝的太监,他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否则祸从口出。

“皇爷圣明,一切自然由皇爷做主,奴婢可不敢乱说话。”

崇祯想了一会,开口吩咐:“去内阁把温长卿叫来。”长卿是温体仁的字,温长卿是温体仁。

王承恩应下,到殿外安排一个小太监去内阁传话,然后守在乾清宫门口准备迎接,以示对首辅的尊重。

今日温体仁正好在内阁票拟奏章,一听崇祯召见,放下笔赶紧来了。

到了乾清宫门口,王承恩迎了来,热情地招呼:“温相来得好快,万岁爷正在等你呢。”

温体仁悄声问:“敢问公公,今日陛下召我来所谓何事?陛下心情是好是坏?”

这种不涉及秘密的消息,王承恩不介意卖个人情给首辅大人,小声回答:“温相尽管放心,万岁爷刚读了山东来的捷报,心情很好。召您前来,可能是为了抽调一个广东的武将进入神机营的事情……”

温体仁眉毛一挑,广东的武将?莫非是他……

与捷报一同进京的,还有山东巡按御史林天明的一封信,直接由温体仁的门人直接送进了温府,随同信一起来的,还有一万两银子。

信虽然没有像其他投靠的官员一样自称门生,但是林天明信话里行间极尽奉承之能事,并称山东初定,被琐事缠身,等事情处理完毕后一定登门拜访。信的末尾,“顺便”提到了登莱巡抚之位空缺,对叛乱平定后的局势不利,建议早作定夺,另外还提及了在平叛过程立下首功的广东参将刘烨,是其未来的乘龙快婿,想留在琼州升任总兵,希望能在皇面前美言几句。

温体仁在崇祯面前以“孤臣”自居,实际非常热衷拉帮结派,对于投靠的官员来者不拒,以便把控朝政,对抗东林党。但是由于其口碑不佳,投奔的官吏参差不齐,闲职的居多,像林天明这样“根正苗红”、前途光明的言官很少,所以温体仁对于林天明的靠拢很重视。虽然林天明没有明言自称门生,还留有余地,但是以科道言官的身份送万两银子的贿赂,毫不避讳,其诚意可见一斑,温体仁决定尽全力帮助林天明。

他进了乾清宫后,崇祯也不废话,直接问道:“这几份奏章都是内阁看过的,你应该知道这个广东参将刘烨?从奏章所言可以看出,刘烨精于训练鸟铳兵,还能以纯火器对阵叛军精锐骑兵,可谓难得的人才。如今京营人才凋敝,神机营更是每况愈下,不复当年之勇,我欲调此人入京,重振神机营,长卿以为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