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 62 章
授衔, 是新兵们的第一道关。只有能过地方的、部队的各项检查与训练, 初步达到合格一兵的要求,才能够在自己的肩上佩戴上列兵军衔,骄傲地告诉别人,我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
而新兵下连,则是新兵们面临的又一道关。下到什么样的连队, 从此是走上战斗岗位还是辅助岗位,大都会在下连的那一刻决定。当然也可以从辅助岗位调动到战斗单位。可那只是个例。
个例的意思,就是个别, 就是例外。这样的例外发生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身为辅助单位的兵, 却有着不输甚至超过战斗部队成员的军事素质!
想想吧, 在辅助单位, 也是有日常工作的。要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保持甚至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是一件多么难的事。还要超过那些以训练为主业的战斗单位的兵,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
个例所以是个例,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新兵们都十分重视下连分配的问题。哪个男儿没有铁马金戈的梦想, 没有一腔的报国豪情。所以愿意到战斗部队的新兵是绝大多数,想着到机关或是辅助单位的是少数。
可是机关也需要战士警卫, 辅助单位也是部队的一个单元。这些单位也需要新鲜力量来补充。那么问题就出再现了:应该把什么样的人战士, 分以战斗部队?又要把什么样的战士, 分到辅助岗位?
除了进行摸底调查, 有自愿到辅助单位的战士以外, 其余战士的分配,只能用训练成绩来说话:身体素质强、训练刻苦成绩好的战士,当然是补充到战斗部队的不二人选。而那些成绩靠后,或是身体素质不那么过硬的,就只能选择辅助单位了。
于是新兵们的加练就更如火如荼了——谁都愿意抓住最后的机会,为自己的军旅生涯走稳第一步。没有干部骨干制止新兵们这近乎疯狂的加练,除非发现有的人训练不得法,可能造成训练伤。
因为干部与骨干们也是从新兵时期过来的,他们理解新兵们的焦虑,也明白他们的向往。这样加练的新兵,正好给了他们近距离再观察的机会,好把那些优秀的士兵,带回自己的老部队去。
李万亭正与张小毛一起,进行着单杠练习。这是体能考核的项目。明天就要考核了,他们要进行最后的练习。
“也不知道我会被分到哪里。”张小毛一面给李万亭做着保护,一面对自己的分配表示担心。
李万亭从单杠上下来后,一边平稳了一下呼吸,一边说道:“你现在的成绩也不差,说不定还能和我一起跟中队长走呢。”
张小毛对此却没有什么信心:“就算是和中队长走,可是他们团里还有好几个中队呢。唉,咱们要是能分到一个中队就好了。”
这个希望其实不大,可是还真不好完成。就和张小毛担心的一样,一个团有九个中队,还有团机关的勤务中队,分下来的话,一个中队能有几个新兵还真不好说。
“不管到哪个中队,咱们都不能松劲。到时候能分到一个中队更好,就是不能分到一个中队,勤打电话就行了。你到时候可别老是告诉我,你又退步了。”李万亭笑着对张小毛说道。
有同样担心的当然不止他们两个。四班最纠结的是刘家兄弟,就是为了便于管理,分配的时候也不会让他们两人到同一个中队,能进同一个团就算好的了。因此休息的时间,到处都有新兵在相互说着鼓励的话,也到处都有人在拿着新训纪念册,请自己的战友签名。
“哎,战友,你是不是叫李万亭?”一个不认识的新兵找到了李万亭。
李万亭点了点头:“对呀,我是李万亭。”
那个新兵就高兴地笑了起来:“可找到你了。给我签个名吧。”说着递上来了一本纪念册。居然是来找自己签名的,还是别的中队的战友,这让李万亭有些不知所措:“你找错人了吧?”
“没错没错。”那个新兵笑着解释道:“我知道你就是那个打靶打了五十环的李万亭。你枪打得那么好,第一次打靶就打出了这么好的成绩,我可佩服你了。给我签个名吧。”说完又是恳求地看着李万亭。
自己竟让人给追星了!李万亭心里有点小激动,嘴上还是谦虚了一下,就给这位“追”自己的战友,签下了“热血男儿,献身军营”几个字。那个战友还说:“把名字写大点。”李万亭按他的要求,用正楷大大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你的字真不错。”那个战友显得很高兴。李万亭又谦虚了几句,不请自来的战友才满意而去。
张小毛刚才就已经在一边忍着笑,等人走远了,才对李万亭道:“这是把你当名星了。”
李万亭当着小毛兄可就不那么谦虚了:“那是。看看本明星,你是不是也得准备一个本子让我给你签名?”
张小毛就给了他一下,还签名!
不过两人最后还是没能免俗地一人准备了一份纪念册,请一个中队的战友还有队干部都签了个遍。这也算是中国特色了,标准的宁差一群不差一人。要是他们不准备,才会让人觉得清高、格格不入呢。
等各团来接新兵的干部们一到,大家也就顾不上这些了,因为考核随之展开。
其实日常训练摆在那里,考核的成绩大家心里也都有些底。全新训大队,没有一名新兵考核成绩不合格,区别只在成绩的好坏。
以四班来说,张紫阳、李万亭、雷红星都拿到了优秀的好成绩。就是小毛兄与梁绍峰,考核成绩也是良好!这让小毛兄十分高兴,他可是听说了,一般的新兵分配,都是相互搭配着分的,要不还不得成了强者恒强?这样他虽然与李万亭的成绩有些差距,说不定一搭配的话,两个人还真能分到一个中队去。
经过新兵们并不知情、而接兵干部及新训大队干部们的“明争暗斗”,新兵的分配方案还是出炉了。于是新兵们再次齐聚礼堂,参加结业典礼。
这是这一期新兵最后一次集体集会。他们步入礼堂的那一刻就已经明白,等到一会儿分配名单宣布之后,他们,这些朝夕相处了三个月的战友,自此将分别。
就算是已经经历过一次,李万亭还是有些伤感。虽然他与大家相处的时间并不完整,可是四班的战士都不是难相处的人。就是一直说话直来直去的刘东西,也自有他的可爱之处。这样的战友,又怎么让人愿意分离?
于是拉歌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声音显得比次都洪亮,好象新兵们要用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的新训生活告别。而这一次的拉歌时间,也被宽容的队干部们特意放长了,因为他们知道,新兵们是在用这样的方式,与兄弟中队的战友们说珍重。
新训最后一次拉歌、最后一次军人大会、最后一次会餐。。。好象这天之后,许多事情都与“新训最后一次”有了联系,让新兵们知道,分别的脚步更近了。
张小毛的确与李万亭分到了同一个团,可是李万亭要去的是中队长所在的二中队,而他则是四中队。这已经让他感觉满意了。
刘家兄弟被彻底的分开了,刘东西分到一团,刘南北去的是三团。不过他们表现得并不大伤感,甚至可以看出刘南北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有那样一个随时需要善后的哥哥,他的感觉应该不奇怪。
倒是雷红星与白兴川,居然分到了一个中队,让大家都有些羡慕。谁知道雷红星还大言不惭地说:“谁愿意和他分到一个中队。这三个月,我都要受不了了,以后可怎么办。”可是他说话时,要是嫌弃的表情再真诚一点,嘴角的笑容不那么大的话,大家说不定就信了。
被指导员预定的张紫阳还有梁绍峰,都与指导员一起去三团,也是不在一个中队。
只有李锴,居然去了师机关的勤务中队。这是四班唯一一个没有分到战斗部队的战士。不用大家安慰,李锴已经自己换成了笑脸:“等着吧,两年以后,你们就能在师大比武的时候见到我的英姿了。”
大家都配合地点头,没有一个人把个例的话说出口——别看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大家都已经知道此刻的李锴,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信心。
就算是起点再不好又如何,我们还可以努力。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需要的不只是爆发力,更是忍耐力与持久力。只有最坚韧的人、永不言败的人,才会在这旅程中跑得更远。
离别近在眼前。好象昨天李万亭们刚刚入营,今天,就在重新坐上运兵车,开始新一段的军旅之行。从重新打起背包的那一刻起,四班的同志们都是沉默的。他们心里清楚,如果不是特意安排或是如刘家兄弟那样的情况,他们这一次分别,有些人会从此不再相见。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些淡淡的失落与离愁,可是没有一个人说出口。相互郑重勉励与告别之后,李万亭怀念地看了看这间宿舍:它将再一次人去楼空,直到下一期的新兵到来,才会被更年轻的身影充斥。这间屋子,曾经装载了多少新兵的喜怒哀乐,又见识了多少的别绪离情。如今的他们,也是这间屋子的过客,即将从这间屋子出发,走向下一座军营。
背着背包,提着行李,李万亭站在了水房门口。这新兵的三件宝,曾经记录了他的尴尬,也成全了他的成长。除了这里,这座营区里,还有好些地方,都值得李万亭去怀念,去回忆。
可是时间来不及了,他只能头也不回地走下楼梯。耳边仿佛还有他们一班人,过年时给各个班长问“过年好”,把班长们震得目瞪口呆时,响亮的笑声。
笑声远去,在各团来接兵的运兵车前,即有熟悉的、一个新兵中队的战友,也有别的中队的新兵。李万亭忍不住转头,向其它两支队伍打量,看到了同样在四处找人的张紫阳、李锴、刘家兄弟。。。
不能大声喧哗,他们用嘴型示意:再见,珍重!
尽管刚才在宿舍里,大家已经告过别,可是李万亭觉得,那远远不够。就如同他与四班的战友没有相处够一样,他们同样不想分别,他们希望一直是一个集体。这就是新训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相信集体、依靠集体、珍惜集体的每一个成员。
“登车!”大队长下达了他做为本期新训大队长的最后一道命令。新兵们分别登上了各团的运兵车。李万亭故意落在了后面,他看着梁绍峰、白兴川、雷红星。。。他们一个个登上了各自团的车,才登上了自己该上的车。
车子缓缓地驶出了新训大队的大门,大队干部们站在门口,向着自己训了三个月的新兵挥手,给他们送行。不知道车里谁下了口令:敬礼!
新兵们齐刷刷地向着车下的人行礼,车下的人也行起了举手礼,那手在最后一辆车驶离后,还没有放下。
车子越开越快,远远地把新训大队营区抛在了后面。它载着新兵,不,现在他们已经应该称为列兵了。车子载着列兵们,开始了他们军旅生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