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展馆
第八百五十三章展馆
但是能明白其中意味的,除了四爷爷,老伯,李君阁,就连大伯都懵懵懂懂似悟非悟。
这种生活状态,生态和心态,让李家沟人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不过皮娃的秉性,要让人对他如面大宾般尊重起来,确实难度太大,于是他们平日里和李君阁照样插科打诨地日常互怼,却潜移默化地地将这种尊重转移到了另一个更适合的人,阿音的身上。
这也恰恰是李君阁想要的效果,一个平易近人啥都能聊,一个处事公平让人信服,这就给小小的村子建立了一个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公开公正的舆情良性循环通道。
加上李君阁防微杜渐小心翼翼的纠正,四爷爷大伯等以身作则自律自清的榜样,王婆婆王焕邦等人情练达风趣幽默的调剂,梁慧丽阿音唐少平等实心任事任劳任怨的作风,李家沟和盘鳌乡的风气,那真是没得说。
再加上每年几次合村所有人参与的大型集体活动,邻里帮扶亲如一家之风仍旧得以延续,使村里人情味依然保持着浓厚。
不以牺牲周围人利益为代价的小康,才是真正的小康。
法治不健全,人心有贪欲,可事情并不是就不能做,做不好。
关键还在手段。
因此李家沟的现状在外来游客的眼中,那就真如同一个奇迹一般的存在。
自然,人文,民俗,民风,皆有可观。
虽然前边几点已经很好了,但恰恰是最后一点,才是李家沟旅游开发区最大一项加分项。
谁见过导游小贩满地走,拉客商家多如狗,吃瓜游客挤罐头,你争我抢只为自家好的世外桃源?
这才是真正世外桃源的感觉嘛!
……
祠堂旁边又多了两栋建筑。
一个是传统生活博物馆,一个是非遗博物馆。
生活博物馆内,展示的是古代耕读世家从传统用品,并在旁边标示上文字,注明名称,用途,用法,和相关的风俗,名人轶事。
器物分按耕读分为两大类,耕指的物质生活,又细分出衣食住行四大类。
里边收集来的汉苗两族的传统农具,纺织具,厨具,运输工具,木工,石工,打铁,以及竹编,草编,制瓷,造纸,造墨,造笔等工具……基本上农耕文明的各种用具,都告齐全。
除此之外,还有汉苗两族猎具,跑山用品,采药工具……
然后是学习用具,包括文房四宝,书架,画坛,镇纸,臂枕,笔架,墨舔,考篮,书架……
诸多门类。
还有乡村里的一些相对大型的工程模型和示意图,诸如水磨,水舂,山塘沟渠水利工程,桥梁道路工程……
之后是建筑样式,包括祭祀议会场所,学习场所,贸易场所,娱乐场所,居住场所,除了模型,还有一些对现代人来说属于冷知识的功用性配套设施,一一标明。
龙首桥原桥板,也被移送到了这里来。
一圈看下来,基本上对古代村寨生活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非遗博物馆里边,就是各项非遗的陈设了,镇馆之宝好些样。
青珉石坊的号鼓,被移到博物馆两侧安置,进门后是石雕,木器,银器,煤砂器,各种女红制品,苗绣……
还有民俗节礼用的各项东西,小孩子的百纳衣,求雨的草龙,新春的龙灯,狮子……这些东西,也在非遗行列。
节气对农村生活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还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列明了各个节气对应的民俗,祭祀,饮食,作物……
除了这些大样,其实李家沟的非遗类的东西太多太多,比如制豆豉,制酱油,传统榨油,调漆,做粉丝,这些也属于传统非遗的内容。
几个非遗传承人的得意之作,各种非卖品,和各位大师,大艺术家之间的往来酬答的作品赠品,也设了一个专厅展示。
还有他们的成就讲述,以及他们日常的一些有趣的游戏之作也展示在专厅里。
比如各种类型的青珉石,石头叔相应的画样;小石头完成了一半的砚台,一边是粗雕,一边还是石头上墨稿。
比如篾匠叔的瘦金体书法,良子的织艺。
比如阿冲叔装点的藤丝细柄银护手苗刀。
比如表哥的法王寺弥勒大画。
这些东西,让前来参观的游客,看到了大师们的日常修养,让大家了解到大师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认识到大师们的艺术底蕴何其深厚。
盛名之下断无虚士,只会打石头的,是石匠,只会刨木头的,是木匠,断不会成为大师。
李君阁站在盘鳌乡大型动态地图的液晶屏前,看得非常满意,上边将各家各户的田地名字都标明了,拿手指在上边划动,可以自由地放大缩小,点击一下,可以看到那段田土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参观人数多少不论,博物馆的另一个作用是作为实物档案的收藏之用,至少对盘鳌乡和李家沟今后的孩子们来说,博物馆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家中,老妈和奶奶已经开始在泡米,挂艾草菖蒲,熬药水了。
李君阁看着就头疼:“千瞒万瞒,还是给他们知道了,都怪晓松这爱显摆的大嘴巴!”
老妈喜滋滋地道:“几个月不见了,还挺想他们的,你就不想他们?”
李君阁说道:“这么大老远飞过来得多累啊?”
奶奶慈爱的笑道:“累不累要看干的事情喜不喜欢,喜欢干的事情就不觉得累!你看我给他们准备香囊和布猴子,就一点都不累!”
李君阁举手投降:“得,我说不过你们!我还是去葫芦溪那里看看吧,顺便接他们回来。”
两艘趸船张灯结彩,打扮得喜庆非凡。
这里是明天龙舟的始发地,到时候四艘龙舟会顺着五溪河向下,划到盘鳌乡河上搭出的青棚为止。
王良厚和唐少平正在忙活着让龙舟入舟棚,可不能就在水边上扔着,明天还有一溜的仪式要进行。
没一会儿,盘鳌乡和白米乡的龙舟也划过来了,小伙子们喊着号子将龙舟拖上来,抬入舟棚。
闵乡长和王八之气老族叔是两支队伍的舵手,四支队伍一到齐,河滩上就是两百多号精壮小伙儿,一个个这一个多月在水面上都晒成了小麦色,一笑起来就是上下俩排白牙。
几支队伍都不陌生,盘鳌镇现在是大集,有事儿没事儿大家在那里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相互间熟悉的不少,现在都扎堆地相互打着招呼。
梁慧丽从电瓶车上跳下来:“老族叔不让我上船!二皮你评评理!”
李君阁脑袋好疼,耐心解释道:“这是老风俗,龙舟上不能上女人,就跟阿冲叔忌讳上梁木头被女生跨过一样,这理儿没地方评去!”
说完一指边上训练用的八人小龙舟,听说美娴他们要回来,李君阁让篾匠叔把那艘船也装饰了出来:“要不一会儿美娴他们回来,你们去那艘船上玩去?”
梁慧丽一脸的不高兴:“你就想我帮着带孩子!为什么苗家的龙舟就可以上女人?!”
李君阁纳闷道:“哪里?”
梁慧丽伸手一指:“那里!”
李君阁一把将那苗女打扮的抓过来:“你看清楚,自家小叔子都不认识了?”
梁慧丽定睛一瞧:“二准?!哎呀你怎么成这样了?哈哈哈哈笑死我了……等等我给你拍一个发给秋丫头……”
司星准一身节日的苗女盛装,白眼一翻不但不难看,还有点卖弄风情的意思在里头:“死二皮把我骗了过来说是有好事儿,然后被阿代和阿音不由分说就弄成这样了……”
李君阁笑道:“这也是风俗,阿冲叔说要找个男娃来扮苗女,我立马就想到你了,啧啧啧,这打扮出来,直的都能给掰弯啊……”
梁慧丽笑得捧着肚子蹲在地上了:“不行了,二准你别翻你的白眼了行不,实在是太勾人了哈哈哈哈……”
司星准忐忑地说道:“明天我可以戴墨镜不?我现在好歹也是公众人物……”
李君阁说道:“这么好的梗,岂容墨镜玷污!说好的帮你求婚成功,你就答应我一件事情,就这件了!不准戴!”
司星准委屈得不行,喃喃道:“你个死二皮……你就把我往死里坑吧……”
这时候五溪三号到了,娃子们的小脑袋正凑在船舷边上看着一路随行的江豚。
阿里木最懂事,抬头看见码头边上乌泱泱一群人,挥着手喊:“二皮叔叔!我们在这里!”
然后一群娃子都抬起头来,看着河边的人又叫又跳。
焕邦叔一下子好紧张:“关棚关棚,上锁上锁,闹塘鱼们回来了!”
一船孩子除了阿里木,亚瑟和王美娴,还有阿音特意从夹川县城里接过来回家过端午的孩子们。
这下河滩上边更加的热闹了。
李君阁蹲下来挨个抱,笑道:“还说不让你们知道的,结果消息跑得那叫一个快!”
王美娴看见司星准,说道:“咦?星准哥哥到底是男的是女的?啊难道是花木兰?”
司星准喊道:“不是!这都是你二皮叔害的!”
李君阁赶紧打岔,这男女区别还是要教育一下的,说道:“这就是小银子他们民族的一个风俗,就跟阿里木只吃牛羊肉一个道理,走走走跟二皮叔回家,吃过饭再来学习划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