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近乡情怯
整个晚上,宁泽熙都没有怎么熟睡,以至于烦闷的他干脆在椅子上坐了良久。天蒙蒙亮的时候,感觉到背上像有毛虫爬过般瘙痒的感觉传来,宁泽熙才回过神来感叹着一夜竟然这样过去了。
反手去摸摸了背部的伤痕,已经有硬硬的结痂的突起,那说明伤口已经好的差不多了,想起今天即将离开的高晓菁,宁泽熙回望了一样大病房,觉得自己也到了应该离开的时候了。
由于一晚上没睡好,去送晓菁姐的时候,宁泽熙整个人都是郁郁的,不似以前那么明朗。高晓菁自是以为宁泽熙对于自己的离开感到不舍,心头竟有些喜滋滋的味道,分别的时候,特意的给了宁泽熙一个温暖的拥抱。
目送高晓菁和文阿姨的车越走越远,宁泽熙也踏上了返乡的路途。
长途巴士上,晨曦的光芒透过窗户洒在了宁泽熙的脸上,看着路边一瞬而过的风景,宁泽熙开始考虑怎么给父母一个合理的说法。
近乡情怯,当宁泽熙的脚踏在涌城的土地上时,反而开始有些踌躇,毕竟要面对的是十几年前的父母,心态,神态,语气什么都需要拿捏,把握,才能让自己看不起来不那么陌生吧。
咔嚓,打开老旧的房门,宁泽熙走入了自家。
由于设计的缺陷,老房子内采光不是很好,除了窗口,其他地方都显得灰暗暗的。而且狭小空间内,通风也不是很好,造就了如今室内很是闷热的环境。
父母都不在家,大概还在菜市场,宁泽熙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回自己的小房间。打开风扇直挺挺的便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盯着天花板想着十几年前与父母相处的场景。
细想起来,家里没有什么你侬我侬的温馨场面的,父亲宁建云多半时候是沉默寡言的,极少会与孩子交流,导致父子之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已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模式相处的。同在一个屋檐下,言语间却和邻居一般客气,生疏。
印象里的父亲,仿佛一直活在生活的重压下,但也一直努力的在扛起整个家庭的责任。
相比父亲的沉默寡言,母亲更像普通的妇人一般,操持家里内外,嘴上也颇为厉害,更多的时候喋喋不休,虽然有些烦,但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在当时的宁泽熙看来,家并不是个什么温暖的港湾,至多算的上一个休息站,所以对于父母也说不上有什么好的感情。
但如今,经历过社会的洗礼,看法也渐渐有了改变,古语有言:“平贱夫妻百事休。”对于一个混在温饱线上的家庭,成员们是没有什么余力去谈论什么亲情的,能吃饱穿暖好好活着就不错了。
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克制自己临近崩溃的压抑的内心已是耗尽心力的事情了,何言拿出更多的奢侈的情感去关爱彼此,让你能吃饱穿暖,顺顺利利的长大便是父母用尽全力给与的最大的爱了。
想着想着,疲倦涌上心头,宁泽熙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家里沉沉的睡去。
再次醒来的时候,外边的天已经黑了。宁泽熙推门而出时便看到坐在餐桌边的宁父和宁妈。
宁泽熙挠了挠后脑勺:“怎么不叫醒我。”
宁妈接过话头:“看你睡得香,没敢叫你。”宁父一如既往的默默坐在那里,一声不吭。
宁泽熙洗了把脸,径直坐在餐桌边开始,一家人各有心思开始了一场沉默的饭局。
吃完饭后,还是宁泽熙率先打破了平静,他简单的讲这些天发生的故事讲给了父母听,当然除去了危险的部分,以及一些人敏感的身份。
故事半真半假,宁父宁母也判断不出来什么,但自小到大宁泽熙也不是个没分寸的孩子,便点头算是默认了他的说法。
宁妈起身开始收拾碗筷,宁泽熙陪着宁父喝着茶看电视。
“有机会念书是好事,钱的事爸爸会想办法,就算去借也一定供你读完书。”宁父开口说了话,说着还点了一支烟。狠狠得吸了一口,4年的学杂费不是笔小数目,特别是在沪市那种大城市里。
“爸,没事,咱穷人家的孩子,啥都没有,就一点城里人比不了,那就是能吃的了苦,皮实,经得起摔打。大学有奖学金,有勤工俭学。实在不行出去找份工,总能养活自己的。”宁泽熙笑着说道。
宁父便不说话了,各自沉默了一会各自回了房。
第二天,听宁妈问起宁泽熙昨晚到底和宁父说了些什么,宁父一个晚上都辗转反侧,今天一大早就去市场做生意了。
宁泽熙想了想,大概明白昨天自己的话可能深深刺痛了父亲的自尊心吧,扛着整个家的经济重任几十年,在钱的问题上可能是父亲在这个家里最有贡献或者说最有底气的领域,如今自己的儿子却告诉他,现在我能自力更生了,不需要你的帮助了,大概一时间宁父还接受不了那样的落差吧。
往后的几天,宁父更加卖力的工作了,百无聊赖的宁泽熙就在家里帮着父母亲干点活,偶尔也去市场逛逛,甚至还抽空回了一趟母校,见了见些许老同学。
如他这般外出省外求学的人并不多,毕竟涌城也有不少不错的大学,涌城大学也成为很多人的首选,对于很多人来说,在自己家附近上大学,有着相同文化,又不远离自己的生活圈子,一切都很方便,比起一人漂泊在外要好的多。
那个年代,那个年纪的人,对于诗和远方还没有那么的向往,相反的更多的缺乏去外面看看的勇气,和独自面对生活的毅力。
所谓温室里的花朵的那一带早期雏形已经形成,躲在家长的庇佑下必然成了多数人注定的抉择。
对于这些认知上的差异,宁泽熙自然不会过多的去辨别什么,不过大家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普遍充满着期待,说起来大学算的上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的怀抱去拥抱社会,新鲜感和兴奋劲必然将贯穿整个2005年,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