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品读历史—宋 > 第68章 折腾不止

第68章 折腾不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之前说过,李继迁是很有野心的,在他壮硕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一颗极度贪婪的心。短暂的稳定,给了他发展的空间。等他羽翼渐丰时,终于露出了他的狰狞面孔。

以扩张地盘来增长自己的实力,以扩张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以扩张来迎合自己的野心!

有实力又有野心,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要干什么了!不过在满足自己的野心之前,还必须要料理一个人——李继捧。

李继捧忠厚老实,李继迁狡猾难缠(善骑射,饶智数)。一个老实的人和一个狡猾的人在一起,试问谁会笑到最后?

答案不会出现意外,也没有惊喜——自然是狡猾的更胜一筹。很快,李继捧就被抢去了统治权,还吃上了牢饭(关了起来)。

这样一来,李继迁就顺理成章的坐上了首领的宝座。在他的带领下,党项人开始四处的抢地盘。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地盘扩张了一倍有余(以土地面积计算),真可谓是硕果累累。

他们的扩张不但迅速,而且犀利。周围的邻居吐蕃、回鹘每天都过的提心吊胆。

李继迁整日里忙着吞并,于是他的邻居们都不干了。要知道地盘就相当于生命,是族人生活的保障,一旦地盘没了,族群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被欺负的日子是相当不好过的。吐蕃、回鹘等难兄难弟们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灰头土面的聚在一起开始商量对策:打又打不过,谈又谈不拢,这便如何是好?

大家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个不停。这个主张不能打,那个说死嗑到底,总之各有各的说法。

最终还是吐蕃首领潘罗支有些阅历。他提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向大宋朝廷求援。

现在大家都和平共处几十年了,都在朝廷的管制下。虽然管辖力较弱,但影响还是有的,而且他们料定朝廷不会坐视李继迁做大。毕竟如果朝廷不加以阻止,李继迁就会变成一头饿狼,虎视中原的恶狼。一个月后,几位酋长联名求援的信就放到了赵光义的案头上。

此时区区五州已经容不下李继迁了,他从来也不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当现有的地盘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欲望时,眼前这个富饶的大宋王朝便成了他眼中的美食。于是,他卸掉了伪装,露出了狰狞贪婪的面孔,拿着手中的屠刀,开始向眼前的敌人发起了冲锋。

这两封求救信封封紧急,再一次说明了形势的严峻。赵光义接到求援后,立马召集所有的文臣武将开会。

会议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除了吃饭时间以外,几乎都在讨论中度过。

最终赵光义拍板决定,双管齐下。

考虑到目前兵源紧张的问题,赵光义使用了两种手段。其中对巴蜀采取的是安抚政策,毕竟造反的是一些穷困百姓,假如派大军前去镇压,一旦手段过激,反而会适得其反。对西北动乱,则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镇压!

总的来说,巴蜀不过是癣疥之疾,西北才是动荡的真正的根源。自从李继迁上任后,不断蚕食周边部落,这已经让朝廷隐隐感觉到了威胁,李继迁是一头真正的恶狼。

现在狼尚未成群,必须尽早消灭掉。

从结果来看,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可问题来了,派去镇压的人选是个问题。要知道李继迁是出了名的狡诈,如果派个不能打的去,丢人现眼先不说,没准还没到人家地盘上就被收拾了。所以被派去的这个人必须有冷静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

这时候,我们的老熟人出场了,他就是李继隆。

作为后起之秀,李继隆注定是个闲不住的人。一听说要打仗,第一时间向皇帝递交了请战申请。

别人躲都还来不及,可他却是一个劲儿的往里钻。哪热闹去哪,哪有苦仗、硬仗便往哪钻,简直是打仗打上了瘾。

对于这样一位热情高涨,态度积极的将领,赵光义自然是赞成的。先不论他的身经百战,就是在高粱河之战中的沉着也给赵光义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象。

无疑,此人是个合适的人选。

兵贵神速,李继隆一路上风尘仆仆,星夜兼程,在路上除了吃饭睡觉外,都在行军赶路。在不到四十天的时间内便到达了目的地银州,和他一同前往的还有五万精兵。

说起银州,不得不提曾经镇守这里的悍将——曹光实(夏、银诸州都巡检使)。虽然他的名气远没有曹彬、杨业、李继隆响亮,但也是一把好手,尤其是冲锋陷阵,向来是冲在第一线,手拿斩马刀斩敌无数,再加上他脸上恐怖的刀疤(战伤),面目极其狰狞,据说人看见了都不由自主的打哆嗦,敌人尚未交锋便先胆寒三分,因此在军中有“鬼阎王”的称号。

朝廷让曹光实驻守这里,足见他的分量了。

说实话,要论冲锋陷阵,领军杀敌,十个李继迁捆在一起也不是曹光实的对手。可要论狡猾程度,他们两个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李继迁攻打夏州时,故意装作不敌,诱曹光实追击。曹同志人也实在,二话不说,抄上武器骑上战马便追了出去,当时身边只带了区区几百骑随从。在追至葭芦口的时候,遭遇到李继迁余部的埋伏,曹光实力战不支,最终殒命沙场。

曹光实一死,李继迁就立即对银州发动疾风暴雨般的总攻击。可银州虽说主将战死,余部却反击凶狠,死守城池。眼看攻城无望,无奈之下,李继迁只好下令返回老巢,修整器械。

曹光实虽死,可银州仍是重兵布防,李继迁打了几次,都无功而返。

几年后,实力壮大起来,李继迁再次卷土重来。

李继隆虽然没有和曹光实喝过酒,但在同一面党旗同一条战线下,自然是要为曹同志报仇的!于公于私,都必须要和李继迁做个了断。

在即将面对狡猾的对手时,李继隆向来是不打无准备的仗。在战略上他向来是蔑视敌人,而在战术上是重视敌人的。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冷静果毅。用一句不恰当的比喻就是静如处子,动若疯兔。

在经过分析后,他终于了解到对手的狡猾和可怕。对付这样的敌人,常规手段是行不通的,要想获胜,只能采取非常规手段。

刚到银州后不久,李继隆就和李继迁打了起来。两人不仅名字差不多,打起仗来也是谁也不含糊。

李继迁眼看攻不下城池,又开始玩起了套路。先和宋军打上一阵,佯装不敌,诱宋军出城,然后再挖坑打埋伏。

以往都是这样钓鱼的,百试百灵。可这次钓出来的却是一条鲨鱼。

李继隆向李继迁传达了一个信号:狡猾也是分层次的。

李继迁逃跑,跑到投放诱饵的地方,看着紧追不舍的宋军,他露出了“胜利”的微笑,下令对追击而来的宋军展开攻击,宋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窜。

到此应该完事了吧!可李继迁却还想扩大劳动成果,给宋军一次更加惨痛的教训。于是他决定痛打落水狗。

好戏终于开演了!

宋军残兵溃散,没过多久,接应他们的李继隆出现了。

李继隆带的人也不多,但是却挡住了追击而来的党项骑兵,两队人马二话不说,上来就开打。

战场上刀光霍霍,喊杀连天,时不时的传出惨叫声。宋军人数不多,但是在李继隆的带领下,顽强抗敌,场面丝毫不落下风。

李继迁看的大惊失色。到底是宋朝正规军,战斗力就是强悍。于是他也带领着剩余的党项骑兵加入了战局。

随着敌兵的加入,宋军压力骤加,节节后退。当李继迁以为快要击垮敌军时,意外又再次出现了。

一大波宋军出现了。事实证明,这是一支早已埋伏在此的伏兵。李继隆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不仅懂得如何应对伏兵,还懂得如何反击伏兵。

追击李继迁的宋军其实也可以称之为诱饵。当宋军败退时,李继隆佯装接应,与敌军激战,当党项兵体力消耗无几时,开始收网。

设下伏兵,这倒没什么,关键是他把伏兵分成了数波,这招实在是太阴险了。如果他的伏兵一起出来,李继迁很容易判断出形势不利,会选择立即逃跑,而伏兵分批出动,会给李继迁造成对方人员不多的假象。等他意识到不好的时候,再想逃跑已然被对方死死缠住,来不及了。

伴随着一声哨声,等待已久的宋军开始了行动,四面八方的出现了战场之上,李继迁被包围了。这时候,他发现自己错了,他太低估宋军了,他太低估这个叫做李继隆的人了。

低估的代价是惨重的。这次非但没有捞到任何便宜,反而损失了大批人手,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此时,李继迁是真顶不住了,带领手下人员,东一头,西一头,就是四处冲不出去,仿佛陷入了无边的海洋。

他想不明白,这些人是从哪里冒出的?没办法,先逃命吧!

李继迁的心情自然不好过,自打出生以来,从来没有败的这么惨,从来没有输的这么窝囊。

李继隆以自身为诱饵,大败党项人,不仅将李继迁赶到了大漠深处去吃沙子,更是拿下了李继迁的老窝,可谓大获全胜。

一战打出十年和平。

在之后的十年内,李继迁不敢再打宋军的主意,平日里最多只是小打小闹,干点偷鸡摸狗的勾当。

具体表现如下:

996年三月,在浦洛河设伏,抢夺粮草40万石。

997年,上表归宋,不得已(并非真心),因为宋朝大军打算征讨他。

1001年9月,攻打城小兵少的灵州。

1002年,攻破灵州,改名西平府(总算有块地盘了)。

按理说,有块地盘就该消停了,可李继迁并不知足。他的人生格言就是生命不息,扰民不止。

虽然他年纪大了,但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却很重视。在他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出了一位争气的孙子,此人叫做李元昊,同时也是西夏王朝的创建者,更是宋、辽、夏三分天下格局的奠基者。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