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梁祝
这些情绪,对于林宝卿理解和掌握这首音乐,却是最好不过的。或者说,正是这首音乐,勾起她的诸多联想。
或许每个人在听这样音乐的时候,感觉各不一样,但不管如何,林宝卿都承认,这是一首非常优秀,可以称之为经典的音乐作品。
林宝卿练了不知道多久,都不见秦放歌进来找她,她也不计较,主动停下来去看他那边的情况如何。她也非常期待把这样的一首音乐作品,改编成民乐合奏曲,帮助她们乐团,走出新的困境,也让她们在寒假的时候,有事情可以做。
她出来看的时候,秦放歌仍旧埋首在电脑前创作,这会他用的台式机,这个使用起来,可是要比笔记本电脑爽得多,不仅是响应速度,连他往里面输入的速度偶快了很多。
林宝卿就静静地站在他身后,看他改编得如何了。
不过她很快就发现了其中异样的地方,因为这些旋律和音乐,都不是她刚刚所演奏的那些。
她还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看错了,待得她仔细再看了一会,发现确实是另外一首不同的音乐。当然,还是写给她们姐妹的,像是唢呐和笙吉他的组合,也只有她们锦瑟华年乐团才配备。
当她再细细观察时,又从下面的文件名字发现了端倪。
的确,是梁祝。
不是春江花月夜。
这个发现,也让林宝卿心情顿时激荡起来。
梁祝,不用想也知道,指的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
这也是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和《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以及《牛郎织女》齐名。而梁祝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
林宝卿对传统文化以及民族音乐都有着相当深刻的了解,这样经典的爱情故事,自然有音乐人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不过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并不怎样,也没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秦放歌选这样的题材进行创作,当然是她所喜闻乐见的。
而且,看得出来,秦放歌比较无私,是为她们乐团创作的,那一件件熟悉的乐器组合,也只有她们乐团才有配置。
林宝卿也明白,想要读懂,深入理解,并演奏好这首音乐,就必须对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有着非比寻常的了解。
相传,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又传:祭拜时,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这一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有许多的版本,也被无数的专家学者做出考证,写过论文。更有无数的地方,争抢梁山伯与祝英台故里。
不过大众,更关心的还是梁祝凄美的爱情故事,最后双双化蝶,比翼双飞,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尽管并不是现实中的。
但对搞艺术,爱音乐的人来说,这样带着梦幻色彩的结局反而是最美丽的,带着悲剧色彩,但有别具一格,有无数的闪光点。
再想想孟姜女,白蛇传,以及牛郎织女,虽然也都是比较经典的爱情故事,尤其牛郎织女,更是被无数人所熟识,无数的诗人以此为题。天上星星还有牛郎星和织女星,还有那宽阔无比的银河,在广大人民群众丰富的想象力里,一切都如梦似幻。
不过比起触犯天条什么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悲剧,更贴合现实,因为门第不懂,所谓的门不当户不对,而被拆散的情侣何其之多,别说是在封建社会了,即便到了现代,大家的思想都开放了,很多东西,依旧根深蒂固,悲剧依旧在不断重复。也正是因为这样,对听众的感染力会更强,也比仙人和凡人的恋爱,更能引起共鸣,至于最后的双双化蝶,双宿双飞,更是寄托着大家的美好愿望。
秦放歌把这段完成之后,方才停下来,也回头笑着对她说,“站很久了也累了吧!坐下来休息会。”
林宝卿连忙回应说,“不累的,没打扰到你创作就好。这是你为我们姐妹创作的新曲子?”
她问完之后,自己都觉得这个问题很傻。
“是的,你要不要先看看?”秦放歌笑着说,还伸手拉她坐下来。当然,这家伙也没有安什么好心思,让就是林宝卿直接坐他腿上。
“嗯,老公好厉害!我先替姐妹们谢谢老公。”林宝卿点头都没想那么多,就被他扯着坐了下去。她也只想好好看这首新的音乐,尽管从标题就可以猜测到其中的内容,细看和猜测,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秦放歌就延着脸皮,问她有没有什么奖励之类的,结果只得到她嗯哼两声,她主要注意力已经集中在新的乐曲上,双手也更是去操作电脑。她最想看的还是总谱,这样也好判断,整首音乐的创作进度到了哪里,问秦放歌的话肯定不如她自己看。
秦放歌对这首音乐了如指掌,当然也就没有陪着她一起看的意思,何况,他也知道,林宝卿肯定也更喜欢自己做主阅读。
林宝卿没有反对,脸皮奇厚无比的秦放歌就当她是默认了,自己动手拿礼物。他先是环上她的腰肢,细细的,柔柔的,触感非常棒。他动作轻柔,林宝卿也就没太在意,她也没工夫关注这边,她已经熟练地在同一个名叫梁祝的文件夹下,找到了总谱,并点击打开来。
和结构比较散乱的《锦瑟华年》不同,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构非常严谨,用的比较正式的奏鸣曲式。
这样的结构,并不会影响音乐的内容,更不会和民族音乐相冲突。
林宝卿的思想也比较开放,也没有一昧抱残守缺,她觉得,将西方音乐的方方面面引入到民族音乐中来,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纵观民族音乐的发展史,也都是各种其他民族以及地区乐器不断加入进来,最后被传统文化兼容并包,最后形成非常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她们姐妹乐团也正是在这样基础上组建而成,不仅如此,她们更时尚,也试图结合更多的时代气息。
从总谱的情况来看,秦放歌已经将整首乐曲完成了。
而林宝卿敢肯定,这么庞大的结构和内容,精巧的构思,优美的旋律,绝对不会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更不可能是刚刚这段时间就可以做出来的,他肯定准备了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
仔细想来的话,从《锦瑟华年》完成之后的几个月,他就没有给她们姐妹写民乐合奏曲了。原来是在精心准备这样的大作,恐怕他也是早预料到了,《锦瑟华年》演出之后,她们乐团面对的情况。
明白这些,也让她的内心感觉到满满的,暖暖的幸福和甜蜜,林宝卿非常开心,并不单单只是为她自己,更是为她的好姐妹,她们想要一起实现的梦想。她也更坚信,秦放歌对她们的好,为她们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远不是她们的能力所能给予的回报。
对于他的那点小动作,林宝卿也就当成是对他的奖励,似乎除了以身相许之外,她们也拿不出更好的东西给他。
现在的林宝卿,也是在秦放歌魔手作怪的情况下,忍住奇怪但却舒服的感觉。先大体浏览来一遍总谱,这也是她一贯的做法。
整首乐曲分三个大的部分,呈示部,展开部以及最后的再现部。
秦放歌所创作的音乐形象也特别明显,乐感超强,又对梁山伯和祝英台故事非常熟悉的林宝卿,能在第一时间明白他想要通过表达出来的大致音乐形象。更多的细节,更多的内涵,就只有等慢慢研究的时候再去挖掘和发现了。
引子部分,是写景的,也点出了整首乐曲的主题,亘古不变的爱情。甜蜜,美好,浪漫,同时也有悲伤,无奈,忧郁等等。
这点,林宝卿深有体会,因为她自己现在就在经历着。
主部用的是单三部曲式,描绘的是梁山伯和祝英台草桥结拜,同时,也将爱情的主题再现。着重体现了梁祝之间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乐曲,林宝卿之前就有这样的觉悟,但真看下来的时候,她才发现她先前的料想和假设,都比不上秦放歌的想象力丰富,这样爱情的主题,也直击她的心灵。
连接部分,是一段自由的华彩,浪漫,华丽,各种乐器都在这里大放光彩,尽情抒发她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赞美。
在这样的一部分李,曲调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林宝卿觉得有点像是越剧演变而来,但节奏更加自由,变化更加精彩。
秦放歌一直在民族音乐中吸取营养,加入越剧的因素,非但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会更添色彩。而他的一贯风格,也就是博采众长。
副部用的是回旋曲式,二胡所演奏出来的旋律,活泼、跳荡,与整个乐团的曲谱交替出现。这样,就非常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在这段里,更让林宝卿完全代入了她自己,现在的她和秦放歌,也算是同窗,在学校的生活也异常美好,份外甜蜜。
.结束部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了主旋律和乐团之间情意绵绵的对话,不过主旋律是由琵琶演奏出来的。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看到这段之后,敏感的林宝卿已经可以预料到后面的悲剧部分,因为前面爱情美好的时光已经全部结束,整颗心也跟着变得凝重起来,就像有人用手压在她心上一样。
折叠展开部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
在抗婚这个情节里,总谱就标注了演奏时候的感情色彩,严峻,阴森,压抑,这主要是给乐队指挥看的。
可以想象得出来,低音提琴古琴扬琴等等,都必须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演奏象征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这段的主旋律由三弦来演奏,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三弦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低音提琴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楼台会”的情节,又是一个慢板,主旋律和乐团整体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到“哭灵、控诉、投坟”的时候,更是将前面的铺垫发展到了极致。
二胡的散板演奏和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林宝卿看得出来,这其中的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最后,在乐团齐奏中,祝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折叠再现部主要描述了“化蝶”。由笛子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笙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