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孔子的弟子(年前完结,第二本大纲已经搞定,下一本收费)
李医生听了离叔的话,沉默了良久。
“你是说,咱们其实对于组织来说,连个屁都不是。”
离叔哈哈一笑,笑容有些惨淡。“没错,咱们在华夏区的组织分部,可能算是一个人物,我父亲更是分部的大boss,可是哪有怎么样?上面还有亚洲的管事,再往上还有更厉害的任务。”
李医生又沉默了片刻,却突然笑出声来。
听到他的笑声,离叔有些吃不准李医生到底什么意思。“你怎么了?”
“怎么了?黄离……”李医生笑着看着离叔,“之前你的那一副嚣张跋扈的样子呢。怎么今天见了组织总部的人就怂了。难道你怕了?那就不要去那边救人了!”
离叔一愣,瞬间知道李医生在激他,但是这些话确实有用,哪怕离叔已经知道李医生的计谋。
“对……”离叔振作起来,“你说的对,要么,不争。要么就好好的和他们斗一下。”
李医生欣慰的点点头。
离叔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水,说道:“其实组织内部还有一个大秘密,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
“大秘密?”
李医生一脸疑惑。
离叔摇摇头,“具体我也不知道,我对于组织,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李医生脸色一愣,安静的端起茶杯。
其实这种感觉让两人都很不爽。
在他们意识里,他们在组织里就算不是拔尖的人物,也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而且,华夏区的组织在他们心中已经算是很庞大的集体了,现在却突然发现,原来华夏区也只是组织总部的一个小地方,而他们这些在华夏区排的上号,叫得出名的人,在总部那边连个鸡毛都不是。
就好比,你在你家乡算是一个小名人,但是到了大城市,你不仅啥也不是,还发现自己特别low,别人穿特别洋气的衣服,而你却还在穿喇叭裤。
这是一种无地自容的屈辱。
李医生很理性的不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而是转移话题说道:“你之前让曹平去楚潇然那,是什么目的?还需要我把田小乙派过去。现在好了,我的最后阶段实验都还没来得及。”
离叔看了一眼李医生,却叹了口气继续说组织的总部:“哎……说到底还是我井底之蛙,没见识组织总部的人前,我还想着报复组织,甚至夺取组织的权力。可是前几天我父亲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时机差不多了,要和我说说组织的事。”
“嗯?”李医生来的好奇心,问道:“都说了什么?”
离叔狠狠的喝了一大口茶水,似乎要说的东西很多,没说之前就感到口渴一样。
“我父亲给我说了很多,我感觉像是在交代后事一样,这让我很担心。他给我说了组织的整体架构。听完我才知道我之前是多么的幼稚。你知道吗?咱们这个所在的组织有多庞大吗?”
“之前我们一直被灌输组织的强大,组织的伟大。那种填鸭式的教育,让我们从小就以为组织很强大。但是我们理解的强大是被强行灌入的,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强大。可是我的父亲却简单给我说了一下,我才知道我们所在的组织原来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强大十倍。”
“咱们组织全名叫五龙哲。五龙是五爪金龙,五龙哲中的哲是组织的建立者。最早的组织要追溯到孔子……”
“什么?”李医生也是组织培养出来的,但是他第一次听到组织的历史。
离叔看了一眼李医生,继续说道:“其实也有人传言会更早,有人说秦朝统一时,组织已经在了。可是说的最多的还是孔子时期,孔子你知道的。那孔子下面的最杰出是个学生是谁?你知道吗?”
李医生想了想,“大概知道,但是说不全。我知道最优秀的有十个。子路什么的。”
离叔点头:“没错,但是下面还有三千多弟子,其中更有七十二贤者。”
李医生皱眉:“你到底想说什么?这和我们组织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你知道孔子游历过哪些国家吗?算了,我直接给你说吧。记录最出名的就有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可是他的游历并没有给他带去什么特别的成果。很多王臣只是敷衍或者慕名接待。并没有真心实意的听他一个老头说辞。”
“孔子游历,有很多弟子追随,其中有一个弟子,很不显山露水,叫子哲。子哲很聪明,学什么都快,但是很不受孔子看好,因为子哲的思维行径和孔子理解相反。”
“孔子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可是子哲则认为,权者,力也。只要更强大,就可以形成大统,只有文字、国度、礼教都统一了,才是最完美的治国之道。”
“之后子哲也是这样做了。孔子虽然很欣赏子哲的聪慧,却理念不同,所以并没有将他带在身边游历。可是子哲不服气,他一直偷偷尾随着孔子。在孔子每每游历到一个国度,子哲就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才干,在这个国家培养一批暗地里的势力。去拉拢那些反对孔子言论的官臣。”
“孔子一直游历,卫、曹、宋、郑……一直到齐国,才发现自己之前所做的功劳,全部只留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到治国之道。等孔子近七十岁年龄回到鲁国时,他才发现子哲所做的一切。可是那时子哲已经在多达十几个国家安插了庞大的黑暗势力。”
“历史中提到,尽管孔子游历前,就已经是鲁国的代理宰相,而且在任期间,鲁国不仅夜不闭户,还夺回鲁国失去的国土。可是游历回国,他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继续任政,而是专心的进行教育,并且打破了学习垄断,开辟了私塾的先例。”
“而这个种种原因,就是子哲。孔子认为自己的治国之道是没有错的,可是他年事已高,即使对鲁国忙碌致死,他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可是他如果能教育处更多的才士,才能更好的改变当时的制度枷锁。”
“同时,也有子哲的暗地里干涉。子哲了解他的老师,他知道孔子一旦任官,他暗地里的组织就会受到打压。所以虽然他手里的组织越来越庞大,却在孔子活着期间,越来越低调。”
“不过,孔子慢慢也知道了子哲的想法,他们的理念虽然不同,但是结果却是一样的。孔子死前和子哲聊了很久,谁也不知道聊了什么,可是之后子路了解内情的弟子却发现,子哲的势力长达几十年里,都没有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进行干预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