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土巷子
第五十九章土巷子
阴阳并蒂莲就是由一黑一白两株莲花组成的,是炼制阴阳丹的主药,此丹在修仙界有仙丹之称,是修仙者梦寐以求的东西。
阴阳丹,用途极为广泛,老少咸宜。能脱胎换骨、突破瓶颈、治疗各种本源受损。
即使是元婴受损,在即将消散之时服下它,也可以瞬间恢复,可以说是一种逆天的丹药。
神风大陆的上古圣人黄帝,对阴阳丹的评价描述是这样:“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并蒂莲是天生地长的灵物,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
但因其效果太过逆天,从古至今,许多才智杰出之修仙者,也是试图培育出阴阳并蒂莲。
任凭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是功亏一篑,没有培育成功的记载。
他们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对阴阳并蒂莲的特性描述,倒是在典籍中增添有不少记载。
据传说,阴阳并蒂莲,要成长成熟,必须有死气的滋养。
据记载,阴阳并蒂莲成熟和采摘的时间都十分奇特,必须在子时开始的时候,也就是阴阳交汇之时,这时候阴阳并蒂莲就会出现奇异的阴阳交颈。
黑白两株莲花一旦交织在一起,就是采摘之时。
如果不及时采摘,阴阳融合,就会失去原有效果,与普通莲花并无区别。
何元英大概估看了一下时间,现在应该快到亥时之末了,这阴阳并蒂莲就快要成熟了。
从那个隐藏的妖兽贪婪的眼神来看,估计她是早都盯上这株阴阳并蒂莲了。
妖兽虽然在何元英的威压下瑟瑟发抖,但暂时还没有离开的迹象,看来这阴阳并蒂莲对这妖兽也很重要。
何元英仔细打量这只妖兽,尽管妖兽化为一个黄色光团,隐藏在黄泥之中,但还是没有躲过何元英的查看。
这是一只模样丑陋的、皮球般的妖兽,浑身满是粗糙坚硬的金黄厚皮,看起来皱皱囊囊的,仿若披上了一层黄金甲。
在肥胖之极的圆形身体中间,勉强挤出了一个尖尖的、像极老鼠的小脑袋和一根细长的尾巴,仿若一只撑的肚皮滚圆的巨大妖鼠。
“这是什么妖兽?长相如此古怪!”何元英有些诧异的想道。
这妖兽足有二级巅峰的修为,这可是世俗界能够达到的最高修为,看样子也是急于寻找机缘突破了。
虽然何元英也想抓住这个妖兽,但阴阳并蒂莲成熟在即,她可不想横生枝节、因小失大。
她就顺手在妖兽身上打了一个神识标记,全部神识锁定在灵药的身上,严防妖兽抢夺灵药或出手破坏。
那不知名的妖兽,似乎灵智已开,被何元英仔细观察的时候,瑟瑟发抖,不能动弹。
但在何元英的神识放开以后,小眼睛滴溜溜乱转,似乎在考虑值不值得冒险抢夺阴阳并蒂莲。
只有片刻功夫,那只妖兽似乎做出了决定,她在生命与灵药之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如果这只妖兽出手抢夺灵药,何元英情急之下全力出手,极有可能伤了她的性命。
显然这只妖兽不认为自己能从何元英手中抢走阴阳并蒂莲,只见她身上黄芒闪动,直接就在地底使用土遁术逃之夭夭。
荷花村夜深人静,荷花池畔的念经超度声和号角声此起彼伏,终于到了阴阳交汇之时。
阴阳并蒂莲在阴阳交汇的一瞬间,就出现了阴阳交颈。何元英身形如电,转眼间就把两株莲花连根拔起,分别封印在二个长形的玉盒之中,收入了储物袋。
成功地采摘到阴阳并蒂莲以后,何元英才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她可不想浪费了这次难得的机缘。
何元英用神识感应了一下,那只妖兽已经离开了自己神识覆盖的范围之内,但通过神识标记的感应,似乎离得已然不近,应该在百里之外了。
虽然何元英以阴阳并蒂莲为重,当时没有抓捕那只妖兽,不代表她对那只妖兽不感兴趣。
她对这只二级巅峰的妖兽也是颇为好奇,以她前世数千年在人妖二族历练的见识,已经从记忆深处翻出,这只妖兽就是大名鼎鼎的土甲龙。
村人落水死亡的事应该与此妖兽有关了,何元英神识并没有发现冤魂的魂力波动,这次怕是“落水鬼”替这妖兽背了黑锅。
这土甲龙相当的不简单,而且灵智应该很高了,能让二名村人恰到好处地落水死亡,死气正好够滋养阴阳并蒂莲,而没有引起当地大的轰动。
不知道是何元英运气太好,还是土甲龙的运气太差,就差不到半天就能功成身退,偏偏被多事的说法无意之中过来破坏了。
难怪说法她们才一露面面,土甲龙就杀气毕露,让敏感的说法发现危险,回去搬取了救兵。
这土甲龙,是非常稀有的一种妖兽,即使在云龙大陆妖兽横行的年代,也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何元英才一时没有认出。
土甲龙以防御和擅长寻找天材地宝而著称,这可是送上|来的好事,何元英焉能错过!
何元英吩咐说法做完法事直接回桃园庵,自己有要事要做,事情完了也会直接回去。
何元英神识再次感应了一下,选定一个方向追踪过去,由于是晚上,何元英毫无顾忌地运起身法,找了不到一个时辰,她就再次锁定了土甲龙。
何元英看看周围的地形,不由得露出了古怪之色,因为她没有想到,土甲龙的老巢,居然是桃花江的土巷子,她可不止一次从这里经过。
在桃花江当地,土巷子的“巷”并不是念做(xiàng),而是念做(hàng),属于当地的一个交通要道,何元英家大水洞到桃花镇,就要从这里经过。
说起土巷子这个地名,还颇有点来历,这里原本是一个丘陵山岗,翻过去就可以通到桃花镇。
初时只有少量人因急事翻山抄近道,走的人多了就渐渐形成了一条大道。
两面的坡道不短,行人,尤其是推车负重的行人,上到顶端的时候,怎要停下来喘口气。
此地的主人是一个喜欢做善事的财主,就在顶上平地修建了一个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遮阳避雨之用。
长亭建成的那天,刚好在当地颇有盛名的杨质彬老先生,从此间通过,这个财主急忙上去迎过来,送上香茶,央求杨老先生给此地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