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 第一百三十四章传言不如实际

第一百三十四章传言不如实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扬州牧秦宜从淮阴起步开始便组建屯田兵,绝对是明智之举,屯田兵素质虽不如战斗序列士兵,至少他们都是整劳力,又是有组织的劳动大军,效率自然极高。

屯田兵组建以来,从淮阴开始扩展到淮河两岸,现在已经开始在江东组建新的屯田兵。

扬州牧秦宜要在淮南种水稻,一般人认为水稻属于南方种植,其实在汉代之前主要属于北方作物,据考证,黄河流域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开始种稻,但水稻种植面积时增时减,其比重始终低于麦类和粟、黍等。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更促进了南方水稻生产的迅速发展。

唐、宋以后,南方一些稻区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基地。

唐代韩愈称“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民间也有“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之说,充分反映了江南水稻生产对于供应全国粮食需要和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据《天工开物》估计,明末时的粮食供应,大米约占7/10,麦类和粟、黍等占3/10,而大米主要来自南方。

种植水稻需要整齐的沟渠,需要平整、松软、肥沃并且湿润的地块,挖沟修渠和平土翻地需要强大的人力,特别适用屯田兵这种有组织准军事部队。

虽说今年淮南地区天时也不太理想,却因为扬州牧秦宜有主见,大力整修水利设施,田野水渠纵横交错,稻田长势喜人,估计今年大丰收已成定局。不过这个时代产量很低,汉代亩产能有90公斤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是肥沃土地。

嵇康《养生论》记载了魏晋时期的产量:“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一亩地如果能收10斛粮,那就属于高产了。魏晋的亩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大,大约一亩半等于现在一市亩。当时一亩收10斛,等于一市亩收15斛。当时15斛是多少呢?折合现在150公升,能装稻90公斤。

也就是说,魏晋时期的高产田可以做到亩产90公斤。

从春秋战国时期亩产63公斤,到魏晋时期90公斤,这已经是很大进步了。之后各朝代种植技术在不断进步,到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亩产:唐朝亩产138公斤;宋朝亩产225公斤;明朝亩产333公斤;清朝亩产278公斤。

从春秋战国的亩产几十公斤,到唐朝的亩产上百公斤,再到宋明清的亩产几百公斤,直到有一天的超级杂交稻亩产上千公斤。

稻子原本是野生的,正是有了人类长达一万多年的不断驯化,它才从不适合栽种的野生稻演变成适合栽种的人工稻,再从产量很低的普通稻演变成产量很高的杂交稻。

鉴于粮食产量极低,扬州牧秦宜已经责令组建相关人员实验新的种植方法,从培育种子、改播种为插秧,土地改良以及试种一年两季种植,那样的话,产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屯田兵规模非常庞大,尤其是淮南地区,由于袁术祸害太狠,灾民数量占比非常庞大,在扬州牧秦宜进入淮南之后,不符合战斗人员条件的男人基本被吸收到屯田兵队伍中。

这一日,屯田兵在田野里忙绿,有一位骑马的白袍武将路过,他一边走一边好奇地四处观看,被江淮地区纵横规整的水渠所吸引。

此人好奇并不奇怪,毕竟这个时代没有人花费这么大精力修建如此规模水利工程。

一路走来,这位武将发现并非一处而是所有的田野都是一般模样,让他不得不为之震惊。

尤其走到淮河边,看到巨大的水车在水流冲击下不停地旋转,把河水提起来输入到水利设施,并通过纵横交错水渠输送到远方。

此情此景不得不令人感叹,这里与他处果然不一样啊。

好奇心驱使,令他急于想找人打探一下,看到前方有几人在劳作,便走过去。

“这位大哥,我是外地人,游历天下路过此处,感觉这里与别处不太一样,这是谁家的田地,竟然修建如此多水利工程,实在令人惊叹。”

田边几个人笑了,其中一位说:“这位壮士有所不知,这些田地,这些水利设施均不是个人所有,属于屯田兵所有。壮士不会没有听闻扬州牧大名吧?这几年天灾人祸,人吃人都发生过,如果扬州牧没有来,我等恐怕活不到今日,淮南千万人能活下来,以及你所看到的,都是扬州牧所赐,他是我们的救星。”

扬州牧秦宜竟然有如此声誉,令来人始料不及,他是武将哎,与农事有关吗?

“这位大哥,你说的包括这些水渠,水车吗?据我所知,秦州牧只是武将,不会懂农桑之事。”

此人一番话,令在场几位连连发笑,其中一位说:“这位壮士,实话告诉你吧,州牧大人虽不懂农桑,却也是大智慧之人,包括水车,水渠,确实出自州牧大人之口,州牧大人只需说个大概,自有人完善。”

“为什么要让屯田兵种地,不是有农民吗?”

看着这些屯田兵,来人想到了一个问题。

“呵呵,这位壮士有所不知,淮南连年灾害,为了找吃的农人都成了流民,不组建屯田兵谁来种地?重要的是,扬州牧说军队不能过多增加百姓负担,要尽量自给自足,所以才组建屯田兵。”

听到这些话,来人心中暗思,传言多集中在军事才能,看来实际情况要比传言更甚,扬州牧果然是个英明的主。如今自己无处可出,投刘备的话,万一他真是欺世盗名之人,自己可就误入歧途。

再说了,当年自己也不过听其言感觉刘备仁义,就算他真是那样,也不过是虚的,不及扬州牧秦宜用实际行动造福人民,两相对比,优劣分明。

沉思一会儿,似乎下了决心,问:“你们既然是屯田兵,一定是扬州牧属下,请问一下,如果有外来人要投奔杨州牧,哪里有接纳之处?”

“你问这事啊,如今扬州地界各城都设有招贤处,若自认为属于出类拔萃人物,可直接去寿春,若是一般人就不要跑那么远,各处都有招兵处,我们这里也有啊,不如来我们屯田兵吧。”

什么,当屯田兵?

咳咳,开什么玩笑。

来人暗自摇摇头,说道:“我还是去寿春城吧,谢谢这位大哥指点。”

这位白袍武将告别屯田兵,骑马走人。



Ps:书友们,我是依山晚亭,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