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人的名 树的影
旧金山的一家居酒屋内,这个下午,陆陆续续的来了很多面色呆板的老家伙,一个个的面色凝重得很。
“在建设期间,我让人进去过几次,虽然当时尚未完结,但不得不说,确实是有了几分江南园林的风貌,”
“在那样的环境下用餐,青花鱼都容易吃出筑地金枪鱼王的味道来,”
在传统的筝曲中,旧金山知名寿司店的老板,藤本说道。
马上有人表示反对,“大就一定好?”
“如何做出美味的料理来,是一件艺术,完全不在于规模大小,环境优劣,最关键的,在于厨者的一颗心,”
说这话的,是近年在料理界表现亮眼的山本健二。
论资历,在西岸的日料界,他是后辈,不过这两年他的发展却是首屈一指的,他旗下的寿司店,已经开出了6家分店,而且家家都广受欢迎。
哪怕在论资排辈的文化盛行的RB人中,这样有实力的人,还是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发言权。
“我们最不担心的,就应该是它的大,大,大而无当而已,”
“说真的,我最担心的,倒是有一天,他们能专精一行,做一些他们的小吃,比如肉馒(包子)等,”山本沉声说道。
他大有一点都不把冯一平的这家园林式的中餐厅,看在眼里的势头。
在他看来,冯一平的那家中餐厅,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沦为一个华人思念故国风物会去的地方而已,而且因为地势偏僻,因为没有唐人街方便,最后,不得不成为一处并不宜居的住所。
但是,他的同行们却没有他这么乐观。
和室内,此时依然是讨论声四起,一个个的,依然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诸位,”此间居酒屋的主人,业界的前辈鸟山慢慢的开口说道,“以冯一贯的精明强干,这么巨额的投资,绝不可能没有妥善的准备,”
他的发言,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对,那可是冯一平,他做哪一件事,不是深思熟虑准备周全?更何况,这家中餐厅,前后花费了他近两年的时间,按他的做派,那肯定是不开则已,一开,就会一鸣惊人。
“听说,他已经和中国八大菜系的知名业者已经谈好,几个月轮换一次主题,”
八大菜系,每次说起这事的时候,这些人心里还是羡慕的,说起本国的饮食流派,大抵也只能是关东和关西两派而已。
“听说他们的重点,是素斋,”
大家闻言面色又凝重了几分。
绿色、有机,是美国高收入家庭目前的饮食潮流,他们也有素斋,因而他们知道中餐在这方面的造诣,以及中国出产的那些高档有机食材,比如松茸等的吸引力。
如果能有机会推介给那些美国的高收入家庭,大受欢迎,那是相当高几率的事。
“听说他那家餐厅的待遇,非常之高,”
一家餐厅,就是一家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直接的关系到用户对企业的满意度。
员工待遇高的餐厅,一般来说,顾客满意度相应的也会高。
“他那家餐厅,有同时接待超过500人的实力……,”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得到的消息来,拼凑在一起,除了山本,其它人都乐观不起来。
一次核泄漏,相关的污染物会侵袭美国西海岸,一次地震,相关的垃圾也会漂到美国西海岸……,虽然中间隔着一个整整的大洋,实际上,RB和美国的联系,尤其是美国的西海岸,其实相当紧密。
在美国西海岸,RB的文化输出,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硅谷的不少大佬,喜欢和推崇RB的所谓的“禅”文化,普通民众,也有不少对所谓的“忍者”心生向往,就是最好的例证。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国家层面,或者说,尤其是国家层面,更是如此,
因为文化的成功输出,无形中提高了RB相关产业的档次,比如RB的餐饮业。
在美国,RB的餐饮,可不像他们的车那么亲民,绝对要算是高档消费。
本来这挺好的,这几年虽然中餐馆遍地都是,但就和中国出产的其它产品一样,都只能在低端市场里扩张,高端的东方餐饮市场,依然是他们日料的天下。
但现在冯一平突然高调的闯入这个行业,那一切,真还未可知。
至少,他们在高端餐饮业,从此就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而已冯一平做事的风格,以他在美国结交的圈子,以他在美国的影响力,他的这家中餐厅,成为东方美食的代表,怕是指日可待。
那么这样有没有可能改变中餐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呢?那还是极有可能的。
或者说,冯一平的成功,必然会遭到大批中餐业者的效仿,如果他们赶在中国其它的产业前面,自发的进行升级换代,那么,今天在做的各位,艰难的日子怕是要来了。
那个国家的人,可向来以善于变通,花样繁多出名,虽然到最后,相信那些用户还是会青睐把料理当作“道”来对待的日式餐厅,但这个过程,想想都不会轻松。
“诸位,准备迎接艰难的日子吧,”鸟山说道。
他发言的时候,连山本也不敢放肆,“那么,还请大家同舟共济吧,”
他又说出了具体的举措来,“我们已经得到了明天开业的请柬,我会代大家,去看看他们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如果能知道他是花了一千美元,才让硅谷的一位日裔工程师,同意以亲属的身份带他进去,就知道他对冯一平这家即将开业的餐厅,并不如他嘴上说的那么不屑一顾。
“那么,拜托了,”鸟山说道。
…………
冯一平是真不知道,自己不过是临时起意,恰好黄静萍也相当喜欢的一个主意,会让这么多人这么的如临大敌。
这就是他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曾在意过的人的名,树的影。
以他现在的实力和影响力,现在的他,做什么事,进入哪一行,那必然会对那一行造成不小的影响。
开这家中餐厅,他有传播我们文化的用意吗?
刚开始的时候,是真没有,或者说,刚开始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这一点还真不是重点,重点是给黄静萍找桩事做。
也因为是为黄静萍找事做,所以在投资规模上,他是完全没有设限,最后因为一些原因,这个餐厅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到的因素也就越来越多。
再加上,美食,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比如美国的汉堡,意大利的披萨,RB的寿司,韩国的泡菜……。
所以不可避免的,这家餐厅,还真的成为了一个宣传我们传统文化的载体。
或者说,我们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是他的这家餐厅的一大吸引顾客的特色。
当美食有了合适的文化的加持,那效果必然倍增。
那些日料的老板们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冯一平的中餐厅如果一炮而红,绝对会改变很多美国人对中餐的印象,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意。
因此在居酒屋的聚会正在进行,一大屋子的人都愁眉苦脸的时候,大湾区的中餐厅老板们,却好像看到春天来了。
在唐人街的中华楼,此时也有一场聚会在进行,和其它的事一样,哪怕是这样和大家的利益切身相关的事,来参加这个聚会的人也不多。
就是这不多的人里,也不乏因为平日里的竞争关系,所以一见面就冷言冷语,大有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倾向的人。
要不是中华楼的老板,为人四海的老潘在场压住了场子,这场聚会还真有可能多几个挂彩的人来,大家平素里,可都是玩刀子的出身。
对于同行们的这些纷争,现在的老潘也是懒得理会,美国这边这么高的消费能力,大家何必总是和自己人过不去呢?
“我说两句啊,冯先生的中餐厅要开业了,这对各位同仁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
说起来,对冯一平,老潘也算得上是熟识,之前冯一平没少光顾他们家,也托他们做了一些地道的国内风味的美食来。
虽然冯一平也坚持让他们称呼自己的名字,但是老潘却一以贯之的以“先生”来称呼他。
老潘虽然只是一个厨子,但他完全明白,一个中国人,在硅谷这样的地带,做到出人头地,让那么多美国大佬们都交口称赞,有多不容易。
所以他对压根就没有什么架子的冯一平,一直非常佩服,这个佩服,就体现在他对冯一平的称呼上。
“好在何处,喜从何来?”一向精明,但有些精明得过了头,瘦瘦的,带着副金丝眼镜的茶餐厅老板林阿福说道。
“我只看到,我们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真是搞不懂这些有钱人,好好的玩他的高科技不好吗,怎么还想着进入我们这个行当,”
很多人都和老林一样,听说多了一个同行时,第一反应,就是多了一个抢生意的冤家。
“我看啊各位,湾区的各家的生意,以后怕是得少下一大截来,冯老板的那家餐厅,可是一次能接待500人,”老林举起一只手掌晃了一下。
“这事不是这么看,”老潘摇摇头。
“就是啊阿福,人冯老板看上的那些人,可是不会来光顾我们的餐厅的,”还是有不少人把这个问题看得明白。
以冯一平的档次,他怎么会和大家抢那些主要以点外卖为主的客户?
“正经是他的餐厅,把我们中餐的档次提高了,我们就准备跟在后面搭顺风车吧,”
以冯一平那家餐厅的档次,大家私下里有个预计,举例来说,他那儿一个包子,怕就得5美元,这样一来,我们的包子也卖个一两美元一个,也说得过去吧。
“你们啊,都想得太乐观,我们这一行,虽然看似简单,但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玩得转的,还指望着搭车,我看,以后别沦为笑话就好,”
“林老板,这话就过了啊,以冯先生的本事,他做一家餐厅,还不是手到擒来?”老潘说,“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位冯先生,在国内也有一家连锁面馆,分店遍布全国,生意好得很,说起来,也算是我们的同道中人,”
“你再看看他事先做的那些准备,就说传闻中他定下来的那些师傅,哪一个在圈内不是大名鼎鼎?有他们坐镇,他这生意怎么会差?”
“就是,冯老板这样的人,就是想玩票,也不会选择我们这个行当,他这是实心想做事的,”
不得不说,因为冯一平盛名在外,在这里,他也有不少素未谋面的拥趸。
“老潘你就直说吧,你今天让我们过来,为的究竟是什么?”林阿福问道。
“我是想说,冯先生做了这样的事,我们总得表示表示,”老潘说。
“表示表示?这么说,老潘你收到了那位冯老板的请柬咯?”
“这个,还真没有,冯先生应该有他的安排,但我决定了,明天一定去登门道贺,”
“一起一起,”好些位马上同时站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