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明影侯 > 第0892章 诱惑之地你去吗新年不断更

第0892章 诱惑之地你去吗新年不断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太多的事情说不清楚,既然说不清楚,那就算了,不说了。

所以还是留待后人评说吧,相信后人一定会给个明确的答复,一个很好的评论。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方中愈,虽然他很想方中愈吹捧他一番,毕竟当着他的面说,也不会怎么样。

可惜,他看了方中愈好久,方中愈似乎都不知道他的想法一样,根本就不按照他的想法来。

算了算了,这戏唱不下去了。

“罢了罢了,朕有些着相了,以后当朕没说过。

这封奏折,你怎么看?”

既然没达到目的,那就不纠结了。

直接这样过去了就行了。

皇帝确实有不同于其他人一般的看法,在这个时候,他想到的还是处理好手中的事情,毕竟能够很快的从这种情绪走出来就不是一般人。

换了其他人,早就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了。

说不定还得让方中愈说出那番恭维的话才行。

“陛下,这恐怕又是那些勋贵老将们的主意吧。”

方中愈也算是知道了,经历过一些事情的将军们,也不是那么傻的。

对于方中愈能看出来,建文皇帝朱允炆真的是一点都不吃惊。

他要是不知道,那才是个怪事呢。

“长兴老侯爷,虽然名头大,也确实是帝国栋梁,但毕竟年纪大了,渐渐不管事了,有些人动了心思,也是正常,只是吃相有些难看了。”

九江就是岐阳王李文忠的长子。

长子李景隆,袭爵曹国公,这可是一顶一的公爵。

当初也特别受太祖高皇帝的喜爱,所以常常让他在外带兵训练,甚至是进行军事战备,也就是说手上是有统兵权的。

当初建文皇帝朱允炆能够迅速的将周王拿下带入京师,也是李景隆正好在河南一带练兵。

当周王有所异动的时候,大军就一路疾驰,迅速的包围了周王府。

最后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周王带入了京师。

再到后来,燕王朱棣起兵的时候,他还没参与进来,可是战事失利,黄子澄又一通瞎指挥,战局越来越乱。

最后,他和兵部尚书齐泰,又举荐他,所以李景隆又在前线取代了长兴侯爷。

渊源甚深,事出有因,但多少是有些争权夺利的情况存在。

所以两家多少还是有些不太对付呢。

“他们想要出镇大明北洲?”

方中愈心里觉得这些人有些胆子大,反正他可没有这样的想法。

大明北洲和大明南洲是不一样的。

只要是真正去过那里一趟的人,绝对会知道的。

谁知道,这些人去都没去过,一个个的如意算盘打的可响了。

大明南洲虽然距离大明国土较远,但是沿线是有其他的国家存在的,那些国家虽然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可是里面是有不少华裔的。

而且里面有不少人还是挺看重和大明的关系的。

大明的水师和商船是可以和他们贸易的,也就是说这些人是能够得到补给的。

更重要的是,汉家血脉在那里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说不定到时候,暗地里经营一番,朝廷不知道能弄到多少好东西呢。

再说了,颠覆了那个小国家,也不是不能做到。

朝廷要是有什么想法也能够很快的传到达。

可是大明北洲却不一样。

方中愈虽然没去过,但是大明北洲如今肯定还是荒芜一片,就算上面有本土居民或者是殷商故民,也不会跟其他地方一样产生太大的冲突。

按照道理来说,朝廷是要把这里完完全全纳为己有的,也就是说大明朝廷的力量在那里一定要占据主要的一线。

这是不可能放过的,那个时候燕王朱棣和齐王的事情需要解决。

所以最后出现了这个情况。

“是,原本按照你之前的构想,这些人去那里得到土地也并不是不正常,朕更希望有人来承担起保卫大明的责任。

只是这么多人一起,由九江来打这个头就有些不太正常。”

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些不太相信,毕竟这些人都是当初太祖高皇帝远拿出来留下给他的。

当初蓝玉案之后,牵连甚广。

武将团体基本上就出现了断层,老一辈的将领要么被太祖高皇帝处决了,要么在军中的影响力完完全全降低。

基本上没有多少,可以在军中有大的影响力。

新一辈的年轻人还需要锻炼一段时间才能成长起来,这也是现如今撑着大明军队的人。

比如长兴侯府耿家的人,魏国公徐家的人。

当然还有一些小的开国爵位。

但那些人影响力有限,也影响不了太多的人。

这是事实,朝廷也需要安慰人心,自然不能从上撸到底,不然下面出事了,自然影响更大。

“陛下,是害怕他们有异心吗?”

方中愈一脸正色的问道。

方中愈这样问也是想知道皇帝到底在想些什么,毕竟其实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

换其他人肯定也会这样回答,那就是皇帝当然会担心这些人。

虽然说勋贵和国家是一体的,皇室也是看重他们的,可有些事情人心是说不清楚的。

皇帝要是不担心这个,那就不是皇帝了,只是程度的深与浅罢了。

“异心到不至于,朕到没有太大的担心。

只是去的人物越多,大明北洲的政策体系就越来建立。

那里地处偏远,照你的意思,去一趟恐怕都不容易。

其实那里完全可以作为新政的探索地方,毕竟在大明本土想要改变的东西有很多的掣肘,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朕不希望有太大的动静。

朕不是汉武,一次战争就伤筋动骨,耗费无数。

朕觉得,这几年最起码要休养生息一番,百姓们也得做些准备。

毕竟很多地方都是透支着潜力,花钱多了,朕也心疼,更何况朝廷还要供养这么多的大军,那可是国之利刃。”

方中愈明白了,皇帝希望那些人去做事,而不是去享福。

所以如果有这么多的勋贵体系里面的人参与了这件事,也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想过去作威作福。

那片空白的地方,想要做事儿太容易了,可是如果这些人都去了的话,那就是麻烦。

大麻烦,这样的人真要是去了,帝国的事也就不用干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召见方中愈来也是因为有事情。

刚刚他也清楚地阐释了自己的想法,方中愈知道这是皇帝在向他解释,同时也是在向他询问主意,毕竟有些事情方中愈比他看得远。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这件事情,所以现在这样做倒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之前太祖高皇帝所选取的那些第二代们,如今都已经坐上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职位。

只是如今那些职位反而没有之前那么高了,毕竟新的军队体制建立之后,评论军衔已经成为了一个最大的标准。

现在评定军衔的事情,魏国公徐辉祖,驸马爷梅殷,大将军盛庸,他们有着很大的权力。

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把心思打到他们身上,只是没人理会他们罢了。

“九江,觉得自己这些年该受的罪也都受了,在京师里赋闲这么久,其他人现在都超越他那么多,当年的那些纨绔子弟现在都有了不一样的模样。

他自然是希望能够出来再干一番事业。”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大殿里走来走去,方中愈也跟在他身后,一边听着见皇帝朱允炆诉说,一边自己抓紧时间分析。

“朕知道,他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可有些时候,还是觉得当初他那一场大败,做了不少错事,他改了没有,朕都不知道。

朕也不指望他能够立下更大的功业,只要安安稳稳在京师里待一辈子就行了。”

“陛下,现在是在纠结该怎样处置这一部分人,对吗?”

“按理说他们都是功勋之后,朕不该做得太过分,可有些时候已经说出来了,非贤不封,连郡王们如今都不能获取更高的爵位了,更何况是他们。

可是他们又想保住自己的爵位,为子孙后代挣下一份家业,朕也不能阻止他们的爱国之情和对子孙的优待之情。

所以让朕很是为难。”

方中愈知道了,这事能让他拿主意的,皇帝不能决定,心思乱了,自然希望他能帮助他决定。

“陛下其实说起来,也还非常简单,对于这一批人来说,陛下想要让他们保住爵位也很好做。

要么立下更大的功劳,要么在本土将爵位降等,在海外袭爵,他们自然会有所考量的。”

方中愈当然不会让他们把便宜都占了。

别人也得活啊,是吧。

啥好事都一家占了,那哪能行。

就好像方中愈现在就是这样,每一个行业都有他的参与,但是他就是不垄断,大家都有饭吃,那才行。

“他们会愿意?”

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些纳闷,方中愈似乎说的很简单,但他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可能,毕竟从侯爵降为伯爵,多少对人是有影响的,甚至是降到更低的档次。

“陛下,您也说了,这是个诱惑,有诱惑自然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想法。

这一次只要陛下您能抛出这个意思,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把这些事情搞清楚的。

谁来承接本土的爵位,谁离开国境前往海外,自然会有人想方设法的做好的。”

方中愈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了解这一拨人了,现在能够给他们机会一家弄两个爵位。

虽然本次降低了,可是权力却扩大了呀,在本土有力量,在海外也有力量,甚至是海外的土地,还归他们自己所有,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更大的权利去发展。

“陛下,优胜劣汰,这是现在朝廷施行的法则,大家都要遵守,如今想要去海外的人不少。

陛下要是真的能把这些人送过去,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的保证自己的稳定的。

只要他们能够在那里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让朝廷能够更稳固的掌控那一片土地,这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

这个倒是事实,毕竟不管朝廷如何做,总要他们做了这一番事情之后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如今广泛的宣传之后,大家自然会去想办法,毕竟以前可能两个嫡子一份家业,另外一份不知道怎样做,但是如今倒是可以想方设法留一个人在本土,送另外一个人去海外。

庶子分家已经实行了这么久,宗族的力量已经减弱了不少。

虽然还或多或少有些联系,但大家族里纷争多,是非多,只要不能团结起来对抗朝廷就可以了。

当然在一些地方上这些政策还是有些想当然了,毕竟有些人家族没那么大,还得依靠家族力量来获取本钱,所以自然不会执行的非常透彻,但越是强大的家族就越需要经历这样的事情。

朝廷既然把它定为法规,陛下亲自下旨意做这样的事情,他们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去执行,就算是慢慢的分化自己的家族也不得不去做。

“这么说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这样做的话,朕恐怕要背上不少骂名。”

“陛下,不用担心,先放出风声,他们自然会去讨论的,这些人都有能力。

如果后期真的出了一些意外情况,只要向他们宣告是臣提出了这个建议,他们自然就不会怪罪到陛下头上。”

方中愈这一点分量还是有的,况且对于那些人的想法他多少也是了解的。

只要跟他没有关系或者说事情并没有严重到那一步,那么这一切都还是一个正常的范围,大家都不会怎么样。

“也好。不过,你看,如果让李家老三去了海外,九江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折腾了,朕倒是希望他们能省点心。”

建文皇帝朱允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提到李家老三,也就是李芳英。

李家三个儿子,老大和李家二公子的前途都是不错的,只是如今受老大的牵连,一家人倒也没有之前那么风光。

毕竟被皇帝不喜欢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谁也不会去巴结一个可能随时受到皇帝斥责的人。

李芳英,中都留守司留守。

在这个位置上他已经干了很多年了,从朝廷的品质来讲,这也是正二品的大官。

中都凤阳,太祖,高皇帝的故乡,朱家的列祖列宗都埋葬在那一片土地之下,也就是大明的祖陵所在地。

既然在那里留守,也就是被派去镇守皇家祖陵的。

按道理来讲,这也是皇室的亲近之人,毕竟那可是祖宗的坟地,要是不是亲近之人,还真没有谁有本事有资格去那里镇守。

只是大家心里都清楚,毕竟那里就离开京师太远了,在更多有心人眼里那就是变相的发配,也就是说离开权力中心太久之后不在皇上面前露面,基本上连皇帝都记不住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要不是九江这一段时间频繁地上折子请罪,又请愿,他也不会想起来,他家的老三已经在中都呆了很久很久。

皇帝很忙的,什么事情都得操心,虽然如今通政司减少了不少的麻烦事。

可是对于每天还有各种琐事缠身的建文皇帝来说,记不清楚一些大臣的名称很正常。

这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情况,皇帝有这样的想法,正常不过了。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