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陈诺是谁?
通常,学者或者是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之前都会相信给杂志发一篇说明文件,文件内容并不需要多么正式,但是需要说明这篇论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更加详细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每期的《自然》杂志要发表什么论文也会提前告知论文的作者,算是通气。
像陈诺这样,没有论文写作说明,没有实验室或者是高校的引荐,甚至没有和《自然》联系过,直接一封邮件送过来的,《自然》的编辑还真的第一次遇见。
负责筛选下一期论文的第一责任戴斯编辑很自然就将《未来电池——碳晶能量电池》归类于二档论文。
二档论文就是价值不高,不值得发表的。当然二档论文还会经过第二责编筛选,再次确定无价值后才予以退回。
之所以将陈诺的论文归于二档,主要有三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碳晶电池的原理说直白一点就是核电池的原理,这并没有多么了不起的学术价值。另外这是论文更像是科幻小说,从原理来说绝对可行,但是以目前人类最顶尖的技术也绝对不能实现。最后一点,这篇论文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的,而且陈诺的名字在国际科学家库中找不到。
戴斯将论文归类了后嘟囔道:“现在的华国人真会玩儿,前段时间学术造假过来发表论文不说,现在更是直接用科幻小说发表论文了。”
戴斯向同时吐槽道:“这不仅仅是个案啊!你们遇到华国的学术论文一定要长点心,这个国家学术二流造假可是一流的。”
同事们哈哈大笑,有着欧米人独有的优越感。“不得不承认现在华国的科技是在进步,不过比起西方还是差了很远啊!”
陈诺的论文流落到第二责编凯文手中,第二责编的这里了是将淘汰的论文再次梳理一遍,对其学术性按照规范进行测评,评分高于70分的会交到主编手中进行最后的审核,要么淘汰要么获取发表的二审资格。评分低于70分的就会直接淘汰退稿。
凯文毕业于剑桥大学物理科学系,对核能在民用领域的应用颇有研究。当看到“碳晶能量电池”几个字后,凯文就感兴趣了,论文的前半部分讲理论中规中矩,后半部分将技术就让凯文豁然开朗!特别是后面附的实验数据(安德民提供的蓝星世界实验室数据)更是让凯文大为惊讶!要是人类的技术真的能达到论文中的水平,整个民用电池领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凯文不知道这么重要的论文怎么会被归于二档,难道就是因为对方的作者是华国人?他不敢怠慢,为论文评分到100分后将其转送给主编——史蒂夫,帝国理工物理学博士。
史蒂夫正在审阅一篇关于石墨烯未来电池的论文,感觉马马虎虎讲究可以发表,正当他准备审阅通过这篇论文时,凯文的办公邮件传了过来。
一般来说,很少有二类论文被评分到80以上的,这一次居然是一百!史蒂夫感抚了抚眼镜详细阅读。
一个小时后,史蒂夫通知戴斯和凯文来到办公室,将已经打印好的《未来电池——碳晶能量电池》论文递给两人。
“这篇文章相当有见地!而且我看了他们的实验数据,完全符合勾稽关系和物理、数学逻辑,我大胆的猜想,论文的写作者已经完成了碳晶电池的实验,而且成本很低可以民用。”
史蒂夫压抑不住内心的惊叹,说道:“如果是真的,地球的电池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篇论文前半部分原理获取许多学者都探讨过,但是后面的技术原理方法原理应该是第一次。撤掉那边石墨烯电池理论的论文,发表这篇。还有,你们调查了解下陈诺是哪个机构活着高校的科学家,能写出这样透彻的论文,对方一定不是等闲之辈。”
史蒂夫还感叹道:“邮件是从华国来的,要是华国人掌握了电池技术,又在一个领域大大领先了欧洲啊!还有,戴斯,你做事情一定要严谨,这样优秀的论文你居然把它归类于二类文章。”
戴斯满脸通红,低下了头。
技术员过来说道:“所有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库我们都查过了,找不到陈诺这个人。不过我们通过万维网查询到在华国江城市某芯片研究所有一名叫做陈诺的技术员,通过邮件IP对比,能有一点关系的就是这个陈诺。”
史蒂夫点点头,“咱们就先把这篇《未来电池——碳晶能量电池》发表在未来能源的栏目里吧,等待对方的反应。对了将该项技术向科技部(英国)备案,未来的电池领域将会面临一轮淘汰了,欧洲的许多企业间面临寒冬,更多的专利技术将变得无用啊!”
陈诺这边发表完弄论文后就没有管了,要想申请专利得实体样品做出来以后。
他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处理完公司的一些业务。
李佳璐打来电话说别墅的装修已经进场,问陈诺需要什么样风格,买什么样的家具。
“简约最好,材料一定要最环保的,最好装修完后进去入住。”
代燕菲申请给公司配两辆商务车给陈诺配一辆私人车,毕竟一辆盈利上亿元的蓝星日化,还一直私车公用或者打滴滴做出租太过意不去了。
陈诺刷刷刷在购车单上签了字,不过强调只能后国产车。
“陈总,《财富》杂志的采访你什么时候才有空啊,别人已经预约两个月了。”
“下次回来再说。”匆匆忙忙做完这一切,陈诺回到了蓝星世界。
三天后,新一期的《自然》杂志发表,分刊《自然·能源》中用醒目的篇幅刊登了陈诺的《未来电池——碳晶能量电池》论文。
在能源学术界,这篇论文得到了广泛的传阅,整个学术界为之震惊。学者们将眼球聚焦于华国,聚焦于叫陈诺的科学家,而此时,华国能源界依旧一脸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