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嘉靖帝初次出宫
时间飞快地又过去了两个多月,现在朝中的大局已定,只是嘉靖帝再没有了那往日的清闲,各种奏折如雪片般地传到他的案上。
黄河的灾情不仅没有缓解,而且越演越烈;那上报的奏折字句行间都能想象出那易子而食的惨状。
第一批下拨下去的赈灾银两泡都没有冒一个的就没有了。嘉靖帝很是郁闷,这可是他独理朝政来的面对的第一次区域性的大事,不可能就这样无疾而终,嘉靖帝决定亲自莅临黄河沿岸去视察灾情。
皇上的出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繁忙的要数工部,他们现为皇上准备齐衣食住行。当然最愁的还是户部。
皇上亲自到灾区视察赈灾,那是不可能空手而去的,银两自然是少不了的,可这银子却需要户部来负责筹措。
上次杨廷和那一批的罚罪银户部收入了肆仟贰佰万两白银,可在一月前已下发了壹仟万银两。现在户部所剩银两依上次下拨银两后算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这正是现在户部尚书秦京焦虑的事情。
户部来银子的路子只有税银,可大灾之年不仅要多花银子,原有的一些税银还要减免,这更使户部捉襟见肘。
秦京不敢把此事上奏嘉靖帝,可户部自己又不能生银两,他只能把缺银子的事反应给了首辅大臣毛纪。
毛纪得知此事,急急忙忙地把户部尚书秦京和吏部尚书张璁,还有工部尚书赵璜召集到一起,反复地核算那黄河决堤修复工程所需的银两。
毛纪让工部尚书赵璜来的目的就是要把修复黄河堤坝的工程所需的银两水份挤干,至于召吏部尚书张璁来,那有意就更深了。
张璁是大礼仪之争那“继统不继嗣”一派的领军人物,现在又官居吏部尚书,深得嘉靖帝的信任,此时用张璁不仅是向张璁示好,同时也让张璁将来在嘉靖帝面前呈述事实时作一个有力的证人。
“毛首辅大人,这黄河修复堤坝所需的银两是工部的工匠反复地核算过的,只要不偷工减料是没有多少出入的,要是再压缩,那工程就打不住预算了,势必要么工程不能完工,要么就是弄虚作假。”赵璜这样对毛纪说并不是欺负他是刚上升的首辅大臣,即使当初杨廷和在时,他赵璜就是这样,所以杨廷和也不待见他,只是因他赵璜没有多大的危害,而这个工部也需要他赵璜。这其根本的原因还是杨廷和也想在首辅大臣的位置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毛纪也不是现在才认识赵璜其人,对赵璜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也就不再说什么,也不生赵璜的气。
毛纪回头对张璁说:“张尚书,这户部所需的赈灾银不能少;而工部说这黄河修复工程所需的银子也不能少,可朝中却无银子可拨,这剩下的事就靠你了。”毛纪说这话是有深意的。张璁是一个新任尚书,毫无资历可言,虽然深得嘉靖帝信任,但一旦他犯下了过失,那皇上也不可能来替他挡的。这也算是报复张璁在大礼仪之争太过于锋芒毕露了的。
“毛首辅说笑了,我一个吏部除了查贪官污吏之外,又能到哪里去收银子;若真是这样那不是知法犯法了吗。”张璁也不憨,他可不能接毛纪这个挑子。
毛纪笑了笑说,“张尚书才真是说笑了,本首辅怎可能让你去贪没银两,可现在户部有的那一笔银两不就是吏部光明正大地收来的吗?”
张璁这才明白毛纪并不是无的放矢地给他张璁出难道,而是想他从贪官污吏那里去弄罚没银两来解急。
张璁急速地考虑着首辅大臣毛纪说的这话,自己刚任吏部尚书,总需要有所建树将来才能在仕途上越爬越高,“好,本尚书这就向各巡府衙门派出巡视人员,查询各地帐册,捉拿贪官污吏,整顿官风吏制。”
毛纪听张璁这样说吓了一大跳,他对张璁说那话可不是这个意思,他是要张璁把全国在押的那些官吏以收罚没银两的形式放人,这样朝廷所要的银两有了,他毛纪在那些被放出来的官吏面前也落下了人情。可现在张璁这样一曲解,那就是要纠出现隐藏在各衙门中的贪官污吏,那他毛纪不仅没有卖下人情,而且还多树了无数的仇敌。什么是不共戴天的仇恨,那就是断人财路呀。
毛纪的心直发颤,可说出去的话却不能收回来,也不能明着说张璁曲解了自己的意思。毛纪这才感到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那份憋屈只有他自己知道。
“张尚书,这时间上是不是来不及呀?”毛纪近似商量地对张璁说着。
“这个时间上肯定是很紧张的,不过不要紧,户部现在不是还有那三仟多万银两吗,那就先用着。”张璁不以为意地说,他现在好象也看明白了毛纪最初的用意,不过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这一次张璁已下定了决心要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
钦天监为嘉靖帝选的出行的日子到了,这一日辰时,从紫禁城里浩浩荡荡地走出一队人马,最前面的是身穿锦衣卫服饰的带刀侍卫,那是百十人的队伍。
那百十锦衣卫后面约半里地是嘉靖帝的马车,再后面是随皇上出行的各部官员,最后面又是负责后卫的锦衣卫。在太监的队伍中很多都是东厂谷大用的人隐藏在里面,作为近身保护嘉靖帝安全的最后防线。
这是嘉靖帝继任大明朝皇帝后第一次出宫远行,六部五寺为了在嘉靖帝面前表现自己,都是使尽了招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嘉靖帝行得稳,吃得好,睡得安身,不能让嘉靖帝挑出一点毛病来。
嘉靖帝深深地感受到了各部的尽职尽责,龙心也是大悦。
嘉靖帝的大悦并不是那吃得好睡得安,而是他认为现在政令是畅通的,自己的治国理念能得到贯彻执行。如此,嘉靖帝相信只要君臣一心,官民一心那大明朝的形势会越来越好,大明朝的国运一定会更加昌盛。
嘉靖帝与白狗所乘的龙辇虽然是马车牵引,但每天也只能是行进百十里地;每日日上三竿才能成行,日刚近西山就停,中午还安排在驿站小憩。
尽管是这样的速度,嘉靖帝也是十分的忙碌;他每天在龙辇中批阅奏折,与各部尚书商谈国事,晚上还要接受沿途地方官员的朝拜,亲自听取各州府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