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蒋瓛密告
从兵棋推演之后,朱允炆把制作沙盘和推演的事情交给齐泰负责,徐辉祖和常升协助,试着推演大明的几次北征,然后再推演目前的北疆局势,如果缺少情报,就向兵部、户部甚至锦衣卫索取相关的情报,如果再有问题,汇总起来,朱允炆负责处理。另外,对自己的四个武学伴读也严格要求,要非常熟练图上作业,学会推演方法,对骑兵、步兵和火枪兵的使用要苦心钻研。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处理当中。
朱元璋自从朱标过世之后,身体一直不好,最近四王就藩,这个六十六岁的老人不由得有些伤感,身体越来越不好,朱允炆就朝夕陪在乾清宫,晚上也不回端本宫自己的寝殿了。白天照顾朱元璋身体,陪着朱元璋上朝,朝后陪着朱元璋处理奏折,从册封为皇太孙也已经3个月了,处理奏折也慢慢上手了。
朱允炆现在还是坚持静坐,不过改到了晚上,等朱元璋睡下了之后,梦里的朱首道和现实的朱允炆慢慢合并成一个人,这都是经常静坐的结果。所以处理起奏章来,就越来越顺手,有时候会被朱元璋驳回,朱元璋也很有耐心和他讲为什么要这样子处理,朱允炆学的也很认真。朱元璋不由暗暗称奇,自己印象里这个孙子比先太子还要仁孝忠厚,但现在这个孙子慢慢学会了变通和接受现实,没有读死书读傻了,这让他很欣慰。
近距离的接触朱元璋和了解了他的治国思路之后,朱允炆慢慢理解了朱元璋的苦恼和困境,虽然不赞同他的很多做法,但也不得不说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首先,历代开国皇帝中论家世,朱元璋是排最低的,所以很多风言风语自然就会不经意间流传出来,什么“皇觉寺的小和尚”、“要饭出身”、“泥腿子也能当皇帝”之类的,朱允炆觉得是个人都会生气了,更不用说皇帝了,只不过皇帝的生气方式就比较可怕了。
再者,朱元璋的早年的经历让他非常痛恨贪官污吏,对读书人也印象不好,他希望官员的俸禄只能达到一个乡下富家翁的水平,这和大多数人的期望值相距甚远,他有一种希望官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过于超前的思想注定是要碰壁的。所以他一辈子几乎没遇上几个他所认为的好官,所以他杀起官员来,一点都不手软,而且对官员也不尊重。这其实也是其杀戮功臣的一个原因,功臣往往手握重权,所以害民也更厉害。比如他鞭死朱亮祖,就是因为他害死了一个好官道同,但是其他功臣觉得他小题大做,这种没有人认同的感觉很容易让人发疯,所以他应该是皇帝这个群体中最孤独的人了。
最后,家世的自卑让他大封儿子为藩王,遍布国家的要冲,不仅造成了国家支出的大量增加,还造成了行政权力的分散,但就当时来说,他没有别的选择,他不可能一边打击功臣,一边让他们镇守要害,要打击功臣必须要重用儿子,而打击功臣很容易扩大化,因为他们都是淮西那一个小圈子里的,彼此乡里乡亲,搞不好还亲上加亲等等。最后还有可能他并没有认识到皇权的残酷,认为权力交给儿子不存在什么风险,又或者他认为没有人理解他的朴素的想法,他的儿子们应该会理解他,但这却事与愿违,他的儿子们完全的成为一个标准的藩王,他给了他们一个完美煊赫的家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朱允炆的身上,朱允炆太年轻了,根本没有赢得朝臣的认可。朝臣们与其说选择朱允炆,不如说拒绝燕王。朱元璋对这些问题心知肚明,但是他没有能力改变,因为他如果为了立燕王而大肆杀戮群臣,只会成为一个笑话而已。朱元璋同时也很担心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个六十六岁的老人来说,自己能时时刻刻感觉到自己的精力在慢慢衰退。
这天晚上,朱元璋靠在龙榻上,正在给朱允炆讲一些奏折中遇到的问题:“允炆,你要记得,写奏章的官员都是极聪明的,你要善于从奏章中发现问题,这需要一定的眼力和判断力,但更重要的是你要了解实际情况。朕自从即位以来,只有在洪武元年巡视过汴梁,从此就没有出过京师。作为一个帝王,离开京师是很危险的,当初汉光武帝离开京师,不过2个月的时间,京畿的部队都有叛变的苗头。但是如果不离开京师,那么就很难了解天下,不了解农桑,不了解地理,不了解军事,就很难做一个明君,动辄有国灭家丧之灾啊,所以你过段时间要走出宫城,走出京师去看一下,当然不能太远。还有作为一个君王,要谨慎谨慎再谨慎,权柄不可以轻易授人,权易授而难收,切记切记。”
朱允炆点头称是,说道:“皇爷爷说的是,允炆知道了,等过一段时间,皇爷爷身体好一些了,允炆打算组建我的护军,打算把我的武学伴读培养一下,我觉得他们都挺不错的。”
朱元璋看了朱允炆一眼,说道:“可以啊,有什么需要可以找朕帮忙,不过作为皇太孙,也不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到军事上,朝政也要尽快熟悉,皇爷爷老了啊。”
正谈着呢,长福从外面进来,躬身施礼:“回禀皇上、殿下,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在殿外求见?”
朱元璋楞了一下,问道:“现在什么时候了?蒋瓛怎么会这个时候求见?”
长福回答:“现在已经近子时了。”
“快让他进来,另外今晚要看好所有的太监宫女,不允许擅离职守,蒋瓛求见的消息严密封锁。”
长福应了一声,去安排去了。
一会儿,蒋瓛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下跪磕头:“参见皇上、皇太孙殿下,末将有事情禀告。”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蒋瓛,并没有让他起来,问道:“这么晚了,你过来禀报,有什么事情吗?”
蒋瓛抬起来头来,说:“皇上,凉国公蓝玉要反。”
什么?
瞬间,乾清宫的温度似乎下降了几度,朱元璋不由打了一个寒颤,和朱允炆对视了一眼,现在京里的皇族只有六十六岁的朱元璋和十八岁的朱允炆,老的老,小的小,正是最虚弱的时候,蓝玉真是挑了个好时候呢。
“蒋瓛,你有什么发现?”
“臣的发现都写成了奏章,请皇上、殿下审阅。”
朱元璋从蒋瓛手里接过奏章,看了一眼:“蒋瓛,你简单叙述一下你的发现吧。”
“好的,回皇上,自从上次皇上让锦衣卫监视凉国公以来,末将布置人手,发现了以下现象。”
“一、上个月初,就是皇太孙讲解兵棋推演的那天,宋国公、颖国公和凉国公曾经密会过,他们那时候似乎在和歌姬寻欢作乐,但是事后那三个歌姬就无声无息了,说是染病死亡了,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末将分析他们必然是谈了什么事情,或者说至少达成了某种默契。”
“二、凉国公在朝中一向以豪爽著称,他常常在府中宴请下属,偶尔也会宴请朝廷官员,而且也有很多下属主动来拜会他,这一段时间也是如此,但是经过分析发现,在三位国公密会过之后,其宴请密度更高,邀请的人也多了不少,甚至很多低级军官,比如府军前卫的百户李成,这个表面也看不出来什么,因为李成曾经是凉国公早年的亲兵,他来拜见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李成回去之后,就对自己管理的百户进行了整肃,而且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钱,对下属大量赏赐、宴请,所以我们怀疑凉国公希望李成作什么事情,而且要动用府军前卫,而且这种现象也不是只有李成一个人,府军左卫、府军右卫也有好多人去拜访凉国公,最近府军左卫、府军右卫也有整肃的现象。”
蒋瓛说到这里,朱元璋让朱允炆把最近的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奏章拿过来,检查一遍。发现并没有任何人员调动,但是有几个千户死亡补缺的,本来这种事情也没什么,结合蒋瓛的叙说,朱元璋的手有点微微颤抖。
蒋瓛继续说:“三、凉国公养了很多假子和家丁,按规制其不能穿盔甲,因为这些人不在朝廷的军队编制以内,但是最近锦衣卫发现有些假子家丁在府里开始穿着盔甲训练,有时候训练声音在凉国公府的官道上都能听到。”
“四、最近蓝氏族人经常进出凉国公府,凉国公之子蓝闹儿和蓝太平,经常出去几天不回府,经过锦衣卫跟踪发现,他们往定远老家跑,见了不少亲族,其中就有凉国公的哥哥蓝容,曾任府军右卫指挥,蓝荣已经致仕,但其子蓝田替父职,目前在江北英武卫任职。最近定远的亲族往凉国公府跑的勤了不少。”
朱元璋打断了一下:“那么这些亲族有留下的吗?”
“这倒没有,大部分人一天内就回去了,少数的待了二三天才回去。”
“哦,你继续说。”
“遵旨,五、凉国公的假子家丁们最近经常往城外跑,我们跟踪了一下,发现他们是去了在城外的凉国公家的庄园,那里养着几百匹战马,还有不少兵器,他们披挂整齐出去打猎,这些人分工明确、武艺高强、极为勇悍。”
“啪”,朱元璋一掌拍在桌子上:“私藏这么多战马和兵器,肯定不是一时之功,你们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这种事情怎么刚查出来?”
蒋瓛赶紧磕头,地上“梆梆”响:“皇上赎罪,之前是我们疏忽,没想到凉国公会做这种事情。我们后来偷偷的去庄园里检查了一下,发现有些马是现役军马。”
“现役军马?”
“是的,有府军前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等等的标记,除了锦衣卫之外,几乎所有的亲军标记都有。”
朱元璋脸色铁青:“看来朕是杀人杀的太少了啊,挪用军马,这种掉脑袋的事情都有人做,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皇上,我们还记录了去凉国公府的人员名单,发现有两个人比较可疑,一个是户部侍郎傅友文,一个是景川侯曹震。”
“傅友文,曹震?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朱元璋问。
“他们都是只去了凉国公府一次,但是傅友文是在他哥哥颖国公与宋国公、凉国公见面之后的第三天去凉国公府拜会的。景川侯也是在那之后去凉国公府的,不过他是凉国公的老部下,我们开始并不觉得奇怪。只不过在发现了凉国公的假子家丁在城外训练,再回过头来发现景川侯经常带着家丁拉练,他是亲自带队,在外面经常住三五天才回来,过一两天再出去一趟,而他们回来之后,景川侯都会大酒大肉的赐食。”
“末将查到的就是这些,请皇上、殿下明察。”
朱元璋深深的凝视了一下蒋瓛,然后看了看朱允炆,然后又转过头:“蒋瓛,你查出他们将如何谋逆吗?”
“这个倒没有,但是看他们的样子,应该是很快就要动手了,所以末将不敢等了,赶紧来禀报皇上。”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看了看允炆说:“允炆,你怎么看?”
朱允炆不喜欢蒋瓛,准确的说是不喜欢锦衣卫,因为锦衣卫在历史上臭名卓著,不论是以前的朱允炆,还是那个朱首道,都很厌恶锦衣卫。但是两者思想的合体,现在的朱允炆却知道这是必需的。
“蒋瓛,孤问你,你不觉得凉国公谋反搞得太沸沸扬扬了吗?谋反这种事情不应该非常机密吗?怎么会牵扯这么多人?”
“殿下,凉国公此人一向狂妄自大,虽然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但是论及处事机密和周密,根本不能和我们锦衣卫相比。”
朱元璋插口道:“允炆,蓝玉确实有些目中无人,桀骜不驯。”
朱允炆对朱元璋施礼说:“皇上,凉国公要谋逆,必然是冲着皇爷爷来的,但是皇爷爷身处宫城,他没有能力攻进来,否则也不必要大费周章。除非皇爷爷离开宫城,这个日期还在最近,那么......就是皇爷爷出去耕籍田的时候。”因为这几天朱允炆朝夕陪伴朱元璋,所以对他后面几天的行程很清楚,所以很快就猜出来了。
“恩,不错,和朕想的一样,估计蓝玉就是打算在那天动手了。真没想到,蓝玉竟然这么丧心病狂,朕本打算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周亚夫,没想到他.....”
朱元璋说到这里,就挥挥手对蒋瓛说:“你下去吧,这次辛苦你了,事情完结之后,朕有重赏。”
蒋瓛应声告退。
朱元璋看了看朱允炆:“允炆,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朱允炆想了一下说:“今晚要命令宫里的侍卫加强戒备,防止消息走漏,蓝玉狗急跳墙,虽然宫城坚固,但就怕万一。”
朱元璋回头叫了长福一声:“听到皇太孙的话了吗?赶紧去安排,让侍卫统领卫方加强戒备,不许有任何漏洞,如果有任何侍卫有风吹草动,立刻斩杀。”
长福应了一声,赶紧跑了出去。
大殿里只剩下爷孙两个人,朱元璋看着朱允炆,说道:“允炆,今晚你也别回去了,在这里睡吧,陪爷爷说会儿话。”
这一夜,朱允炆倒是睡的比较踏实,因为他知道,朱元璋能搞定这一切的。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朱元璋几乎彻夜无眠,盘算着怎么解决这次危机。听着允炆均匀的呼吸声,不由得也有一种安心的感觉,为了这个皇孙,为了大明江山,他一定要打好这一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