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李世民的无奈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其实李世民也知道自己的处置办法有些亏欠了李哲,毕竟李哲的身份实在不一般。
若寻常勋贵之子殴打李哲,肯定不会简简单单的丢官便能了事的,进大理寺挨一顿板子,在大理寺住上一段时间是必然的,但柴令武不同,那是平阳公主的儿子,他的处置办法在他看来已经是最妥当的了。
如今,所有亲人之中,平阳公主乃他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对待平阳公主总归是不一样的,李世民对平阳公主的感情不仅有一直以来的敬爱,还有一种愧疚之心。
愧疚来自于哪里,李世民其实也不太清楚。
或许······应该是来自于杀了亲哥哥和亲弟弟,漠视了亲人的感情,才出现了这种愧疚。
这便是李世民近两年来想到的原因,正是这种复杂的感情,让李世民对待平阳公主一家与对待其他姐妹和弟弟一家显得宽厚许多,所以他只能让自己的孙儿受些委屈了。
当然,不论如何宽待平阳公主一家,李世民终究没忘记孙儿的态度。
在他下了判决之后,便看向了李哲问道:“哲儿,皇祖父这样的处置,你可还满意?”
其实,可以看出来李世民这些年变化很大的,他堂堂一国之君,一言九鼎,现在却能放下身段来问一个小孩子是否满意,无非还是因为李世民变得开始重视亲情。
李哲打了一个哈欠,点点头,没说话,像似认定了李世民的判决一般,但心里却不以为然。
这件事不会这么轻易了解的,父皇和曾祖父在来之前便告诫过自己,不管是谁,只要对自己和姑姑出了手便要打回去,既然敢打自己,那就必须打。
至于怎么打,李哲没去想,反正有姑姑在,这种事用不着他去想,他现在只想睡觉,一想到睡觉,不由的又打了两个哈欠。
李哲哈欠连连,李世民只好让小黄门带着李哲去睡觉。
看着渐渐消失在眼中的小身影,李世民没有一点睡意,悠悠问道:“连福,你认为这件事能就此了结吗?”
“陛下,恐怕很难啊!”连福想都没想便回了一句。
“为何?”
连福心里有些别扭,陛下明明就清楚,何必问我呢?
不过,李世民发问,连福也不敢不说,连福叹了一口气,“陛下,近几年楚王府的产业虽依旧在增加,但很缓慢,楚王殿下想必也清楚,所以才让小王爷回长安,恐怕如今小王爷也清楚缘由,皆因平阳公主和众位公主联合朝中大臣在打压楚王府产业。
楚王殿下此次让安平公主和小王爷带领士卒回长安带着敲山震虎之意,在这之前,回长安的楚王府众人还会因为公主殿下等人身份,不便出手,但今日发生了这件事,恐怕难以揭过了。”
李世民目不转睛的盯着桌面,叹道:“是啊,朕估计安平带人杀禄东赞恐怕也是那小子的主意,如此一来,既像朕表明了心意也重振了楚王府的威势,就连朕也不好轻易的处置楚王府,那小子的手段愈发厉害了。”
在李世民看来,李宽以前的手段是上不得台面的,当初李宽献上计策之时,只知道直接表明自己的要求,可如今,就连他也不得不佩服李宽的手段。
就拿杀禄东赞一事来说,先告知了他,禄东赞的本事和地位,再表明杀了禄东赞之后的利益,同时还把接收这些利益的计策一并献上,最后才让安平杀了禄东赞,哪怕是他再怎么发怒,也会因利益而动心,不会对楚王府做出惩罚,甚至在大唐将吐蕃收归之后,他还得记住楚王府的一份功劳。
“那······”连福见李世民在沉默,刚开口说了一个字,又闭上了嘴。
“想说什么就说。”
连福也不客气,问道:“那陛下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如何处置?朕不是已经下了圣旨吗?”
李世民一副像似不明白连福话中之意的口吻,但心里却很明白连福的意思,不由的苦恼不已,楚王府与平阳公主之间闹起来是必然的,可该如何处理接下来的局面他真不知道。
亲情暂且不谈。
平阳公主一家于大唐有功,可以说大唐能建国,平阳公主一家占了三分之一的功劳,毕竟当年李渊打算建国时,平阳公主在关中组建的娘子军功不可没,柴绍亦是一路战功赫赫;但李宽一家对大唐的功劳同样不小,可以说大唐能有如今的安稳和繁荣,有一半的功劳来自于楚王府,毕竟大唐的商业发展可算是楚王府带动起来的,消除世家的威胁亦是因楚王府献上的法子。
以功劳来说,两家之间相差无几,李世民根本不知偏向于那一家,哪怕以两家在朝中的势力也令李世民难以偏向于任何一家。
楚王府在朝中的势力就不说了,平阳公主夫妻在朝中的势力同样不小,夫妻二人多年掌管大军,军中的势力不可小觑。
平阳公主一旦与楚王府闹起来,李世民敢保证太子和魏王一系皆会倒向于他这个姐姐,楚王府甚至有可能会被打压下去,然而,楚王府一系被打压下去的局面这不是李世民愿意看到的。
现在,朝中的局面很好,有楚王府的势力牵制着太子和魏王,太子和魏王之间尚存缓冲的余地,一旦楚王府被打压下去,太子和魏王之间势必势同水火,他这个当爹并不知道该如何让两兄弟和睦共处。
既不能偏向于平阳公主而处置楚王府,又不能偏向楚王府打压平阳公主,毕竟平阳公主夫妻权势不小,一旦他偏向于楚王府,难免不会让平阳公主一家倒向他其中的一个儿子,那样的局面李世民同样不愿意见到。
太子与魏王的本事,李世民比谁都清楚,两兄弟都没有李宽的本事,一旦平阳公主倒向任何一方,其中的一方只能被压着打,若倒向太子还好,可若是倒向魏王呢?
一旦发生这样的局面,他又该如何处置呢?
李世民不清楚。
若废太子立魏王,他自然下不去手。
若支持太子,等到他去世之后,魏王想必也掌握了平阳公主和柴绍的势力,再发生一次玄武门之变亦非不可能。
左思右想了小半个时辰,李世民想不到关于楚王府和平阳公主闹起来之后的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起身回了寝殿,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着:“闹吧,总要看闹到哪一个地步,才能有合适的办法,多想亦无用。”
然而,事实证明,李世民把此事想的过于严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