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鲁班七号干过的那些事若放在别人身上,谁都会误认为他是在故意炫耀,并在事成之后,将一切功劳都归功于自己身上。
然而在场三位谁都能不理解,偏偏就得理解鲁班七号的来历,只因他无论说起来有多强大,实际也就是一块好看的木头旮瘩,如非给鲁班大师赋予了生命,他就永远只能是给人玩弄起来才懂得摇摆的人偶。
不过话说回来,多么聪慧的机关造物在与天生的人脑相比时,也会慢上一拍,三名队友明确要求说出钟馗突然出现的真相,鲁班七号就毫不犹豫地照做,此事可能导致的后果已预先说明,警告归警告,完结后就直接谈正事了。
鲁班七号开始讲解钟馗的来历,以及可能对寻找天书起到的作用。
目前三人所处的王者大陆时代,是太古纪年3098年,基本属于是太古时代初始阶段的末期了。
奇就奇在,对老夫子等人而言,这时间已足够久远,相比在王者大陆上传闻的远古时代,例如无论是一两万年前的地球时代也好,湮灭时代也好,都差不多能相当于现代人了,当鲁班七号说出钟馗正生存的时间,竟才真正能给归纳成大陆现代时光呢!
“几位纵目而观,就能明白何为现实。你们这些人,长期就呆在充满学府迂气的稷下,是完全忽视了即将发生的动乱呢!”鲁班七号严正声明,其他人很期望这话全是胡说八道,但以老夫子为首的三人略加分析,就再无法找出辩驳的话语。
难道鲁班七号的话不真实吗?尽管王者大陆在太古时代-始,这一纪年时期已度过了三千多年,机关术与魔道在大陆各地盛行其道,并且正因为那种名为方舟三号的奇迹之舟给这神奇星球送来智慧生命,致使许多地方都因“创造”这轰动行为而变得富庶,许多担负着保卫大陆兴衰大任,誓要凭借英雄身份为王者大陆缔造新生的智者们却能看出正缓慢来临的危机。
那些危机是什么?是过往进化的辉煌正酝酿毁灭,君王随时可能制造的反叛将终结这所谓的神代,于是但凡行走在荒芜之处的人们,总能听见魔种的哀嚎,他们时刻感觉人类时代即将降临,而那一时代里的人类已与此时不同,那些人才将是王者大陆的主宰,他们将取代目前站立在王者大陆任何地区的生物体,将苍莽的大地变为王者大陆后时代。
那意味什么?意味后时代的大陆上再无所谓的荒蛮之处,无论哪里都能找见人类的身影,深究那群身影究竟有多么狂野后,就能下定论所谓的身影,实际上已是王者大陆的主体,而非带着怯懦与恐慌四处逃窜隐藏的底层物种。
再说“人类”二字,那种所指真的就只归属于“人”吗?不,大错特错了!因为等到了那时,“人”类中就会包括长相英俊智慧超群,但可能拥有兽耳或畸尾的兽类,然而依旧长着旧时代面目与形象的魔种,就只能哀嚎,直至死去。
当美丽的大陆乱成一团糟,除去广大意义上描述的人类能继续自由生存,其他类型的魔种要不躲入最边远贫穷的荒地,要不就永远从星球上消失了。
据鲁班七号依据给造物成功时留下的未来记录显示,存活成功的“人类”,也即是正常人族与魔种人将构成辉煌的王者时代,万年前的科学技术名存实亡,不管多少人依照历史追寻来自起源地球的各种高科技文化,矗立面前的也就全是充满机关与君王统治阶层的黄金古城楼了。
“那么钟馗呢?钟馗又究竟是何许人也?难道他真的可以分立进不同时代,所以才有本事悄悄守在能衔接不同时空的门关后面,随时找出他需要见到的人?”
这是黑母问到的话题,四人中假如没有他那位能穿越一切宇宙空间,无需被某一时间段绑缚成普通人的宇宙之母,估计连想都不可能想到这种其实极为关键的要点。
鲁班七号答道:“黑母大哥,我都能如此称呼你了,你心里现在也该满意了吧。为啥会这样说?原因很简单,尽管你们残忍地没把我带出那个庭院,却大仁大义地救活了我,也就是没让我无故送命。我明明白白告诉你吧,在古往今来的大人物中,钟馗最清楚天书是啥。过去我打算找到他后就弄清楚天书的来龙去脉,看看能否将其拿到。不是给你们害得钻进水里了吗?为了报复我就把得到的天书带走,让你们三个可恶的家伙永远后悔!”
“不得了呀!”老夫子难以忍受地发出惊叫:“别看你鲁班七号是个机关人,却也早有了自由思维!为了报复,你有胆子办任何胆大妄为的事情,以至要不是自己将自己推入了陷阱,说不定直到这时都还不会给我们面子呢!”
鲁班七号固定的机械脸见不到反应,实际上却悔黑了肠子。后悔不代表没发生,话说到此处,他该惊慌地拜倒求饶,而是拔腿逃跑?
那个帅气的家伙看似木头人,其实却智慧超群,该怎样扭转败局,用帮助的方式作为道歉,他比谁都清楚,所以继续讲述。
“错是错过,但还没严重到我哪怕帮了你们也无法被饶恕了吧?别的不说,首先弄清楚钟馗其人就能给你们打开眼界,其后该怎样与钟馗畅聊,从他嘴里掏出天书藏匿的位置,你们哪怕不听我讲都能有主意了!”
老夫子出言教训时,黑母其实求之不得要跟着一起,毕竟自己心里也太窝火了。可等听到钟馗的形象与故事就要正式出现了,除去听这故事他还有什么事是重要的?
鲁班七号说:“别的咱先不说,就只谈谈长安城。白天时长安繁华兴盛,人们都爱走出家门在街头闲游,可到了晚上,特别是午夜时分,街头情景就彻底变了,很有可能是比较可怕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