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掌勺的就是领导
奥斯曼军队分从三个方向进入佩克什城,伴随着安纳托利亚军团的赶来,包围圈北方的缺口已经被他们堵上,佩克什城已经被奥斯曼军队重重包围。
苏丹的耶尼塞里近卫军由大维齐尔法雷尔·易卜拉欣帕夏亲自指挥,他们从南门入城,根据站前规划,易卜拉欣帕夏将会投入五个团的苏丹亲兵。这个兵力并不多。(这个团只是为了翻译方便,就跟前面的旗一样。并不是我们现代概念中的团,那个团作为一个军事概念要到三十年战争之后才会问世。)
苏丹的耶尼塞里近卫军中有差不多一百个团,每个团兵力各团各不相等。苏莱曼的耶尼塞里全军大概两万人左右,平均下来一个团的兵力大概也就只有两百人,而这两百人也不会全部出征。
每次出征的时候按照名册抽出一部分人出征。其实这个团称之为“锅”更加合适。因为按照本来的出处,所谓的团就是一口大锅吃饭的人。
团长的称呼是“考巴西”,这个词在土耳其语的意思就是“长柄大勺”,团长的本意就是给团队中的成员分饭的人,就和唐代军中有个编制为“伙”一样,伙长之下还有五个什长,每个人手下各有十人,正因为这五十个人在一个灶吃饭,所以称之为“伙”。
五个团听起来十分吓人,其实总兵力也不超过千人,在九百人左右,真正攻城兵力的大头在鲁梅里亚军团和安纳托利亚军团。
维齐尔锡南帕夏负责指挥安纳托利亚军团三千人从北面突破,西面则是霍尔蒂的老朋友维齐尔贾法里帕夏,鲁梅里亚军团远比安纳托利亚军团家大业大,他抽出了四千兵力,全部是步行作战的西帕希骑士和沃伊尼克步兵,几乎是全员重装。
凄厉的号角声响起之后便是隆隆的鼓声,奥斯曼军队的脚步声整齐的踩在地上,佩克什城中都能隐隐有所感觉。
贾法里帕夏第一时间便带着幕僚和军官登上了西面的城门,他身后数张狮皮战鼓被鼓手擂动,大军从西门之下如水一般涌入。
“八千兵力,如同雷霆,在真神的注视之下,佩克什必然化为粉末。”
这是昨夜军议之中,易卜拉欣帕夏的原话。
贾法里并不这么看。
他深深知道,佩克什城狭窄的街道就是守军最好的帮助,兵力虽多,未必能够成功展开,所以他和易卜拉欣帕夏决定,当前第一步就是集合兵力突破最宽阔的中央街垒。
鲁梅里亚军团将和耶尼塞里近卫军配合,一起拿下那处最开阔的核心。
“匈牙利人好像又加强了他们的防御。”
手头没有望远镜,佩克什城也不算大,站在城门之上,蒂凡尼也能
“他们进来了。”
圣伊斯特凡大教堂的顶层,霍尔蒂坐在这里静静地观察着奥斯曼军队的兵力配置,这里是全城的制高点,一切兵力动向他都能了然于胸。
如水一般涌入的奥斯曼大军让霍尔蒂心中有些慌张,的确,这股兵力远远超过了守军的数量,但是也让霍尔蒂看到了一丝希望。
这样的兵力规模,应该就是奥斯曼军队能出动攻城兵力的顶峰了,如果能够在这样的惊涛之中守住,撑住奥斯曼人的全力一击,这场防御战也就看到了曙光。
克里斯蒂安贝伊也在攻城的队伍之中,他所在的旗(桑贾克)被编入了攻城部队的序列。
招降佩克什城的事情办砸了,但是克里斯蒂安并没有等到自己预料中的清算,所有的恶名都被霍尔蒂领受了。
“没有信誉的恶狗”“抵抗苏丹大军的蠢驴”已经被上面授意,作为佩克什伯爵的专用绰号。
狗和驴,特别是驴,在奥斯曼人和阿拉伯人的圈子里面都是非常垃圾的动物,猪因为他们见得少,倒也躲过了这种风评无端被害的处境,也算是因祸得福。
克里斯蒂安以基督徒的身份做到了贝伊,自然也不是傻子,作为整个过程的亲历者,克里斯蒂安认为直接责任人应该是贾法里帕夏。
本来都已经谈得好好的了,怎么去了次贾法里帕夏的帐篷就都变了?
但是眼下这个局面,显然是把锅丢到了佩克什伯爵的头上。
克里斯蒂安对这些都是门清,不过他自然不会跳出来给佩克什伯爵洗刷。大佬甩锅给霍尔蒂,也正好把自己可能要背的锅甩了过去。
换句话说,这个锅不是霍尔蒂背,那就要让自己来背,反正不管怎样都不会是贾法里帕夏来背。
那就让伯爵老老实实背着吧,挺好。
克里斯蒂安穿着板链甲,腰间插着一柄弯刀,左手拿着一个金属小盾,右手捉着一把短斧,带着人紧紧跟着队伍沿着街道行进。
他贪婪的看了看两边的房屋,军中已经下了严令,严禁私自劫掠,违者全部绞死。
等彻底攻破了城池,就能够按照老规矩放手抢上三天。
克里斯蒂安也知道这些不起眼的民居中多半没有什么金银珠宝,但是他真正想要的是从里面找到点残存的食物。..
奥斯曼军队的补给大半靠劫掠和跟劫掠差不多的“征粮”,食物配发到各人手中那就真是非常惨淡。
要是能在民居中找到奶酪、麦酒,甚至一块腌猪肉那就真的美极了。
口中的唾液尚未咽下,本来居于全军末尾的克里斯蒂安贝伊就看到了身后响起了脚步声。
他转过头,看到了一队夸张的大白头巾。
这是耶尼塞里近卫军的典型标志,因为官面上他们都是苏菲派贝克塔什教团的信徒,所以就有这样的夸张装束。
耶尼塞里近卫军的装备并不像鲁梅里亚军团一般,他们很少穿着铠甲,即便是有,也是少数操持长戟的戟兵穿着轻便的锁子甲或者链板甲,大多数人都没有护甲,只是穿着一件有着希腊风格的长袍。
灵活性和防御力从来就是摆在士兵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在火枪问世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防御力相对而言的不断下滑,以及灵活性带来的在战略和战术上的优势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淘汰铠甲的进程。
耶尼塞里中除了手持长戟的戟兵,还有许多弓箭手和手持火绳枪的射手,他们都基本不穿护甲,克里斯蒂安贝伊能够听到他们口中正在低诵《圣经》。
克里斯蒂安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这些耶尼塞里近卫军把《圣经》福音书里的句子当做保佑自己的咒语是公开性的,几乎可以看做是他们内部的一种风俗。
这虽然不符合规矩,但也没有二货跑出来指斥这些真正统治着奥斯曼帝国的老爷们这不清真。
很快克里斯蒂安就感觉到队伍停了下来,前面多半是已经到了交战区域,虽然看不见前面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也能听到呼喝声。
显然是前面已经和匈牙利人正面接触上了。
镇守正中央街垒的依旧是伯爵的典厩官卡萨·瓦尔加,他站在阵列后面手中拿着复合弓,将一柄长箭搭在弦上,然后拉开弓弦向外面射去。
根本就不必瞄准,外面到处都是等着挨射的奥斯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