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461章 祭拜黄帝

第461章 祭拜黄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p

滔滔渭水从宝鸡峡出了西山,便流进了八百里关中平原。

挣脱了群山峻岭的束缚后,河床一下子变得宽阔起来。

沿途接纳了秦岭山脉流出的无数小河,到达关中平原后,河床更宽阔,水流更丰沛。

与后世几近断流不同,眼下渭水河面足有一里多宽。

河道中水深流急,波澜壮阔,浊浪汹涌,滚滚东流。

满载着木材、山货、米粮的大船可沿渭水直达潼关,入黄河至中原各地。

渭水,既造就了八百里富饶秦川,也阻断了南北交通。

而让人惊讶的是,千百年来,渭水上竟没有一座固定大桥。

渭河两岸人们来往,往往是“冬春靠便桥,夏秋靠渡船”。

便桥一般在霜降以后搭建,用木料和木船搭成,到来年清明时节拆除。

这一段时间为渭河枯水期,便桥不会被冲垮。

其余多半年时间,南北行人、商旅往来全靠木船摆渡。

咸阳渡口,乃南北交通枢纽,行人客商、车辆骡马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大渡。

河西军南下后,咸阳秦军自知不敌,纷纷弃城南逃。

临走之前,秦军放火烧毁了咸阳便桥,并将岸边船只尽数掳掠到南岸。

河西军进抵渭水北岸时,才发现不仅便桥被毁,岸边也空空如也,唯余渭水涛涛。

立马渭水岸边,卫朔撇撇嘴道:“后秦动作挺快,可惜呀,我军暂没打算南下。”

这时,崔宏打马上前,躬身禀报:“大都护,李暠传来急报,想让我部派兵北上,与其南北夹击北地郡。”

“可!让蒯恩、檀道济留下驻守池阳、咸阳等地,朔将亲自北上北地郡。”

“北地郡乃偏僻小地,秦将狄伯支更是躲在富平城苟延残喘,何须主公亲征?”

崔宏满脸不解道:“臣以为,只需遣一上将出征,自可手到擒来。”

“再说,战场上兵凶战危,万一您有任何闪失,岂不让我等追悔莫及?”

“是呀,是呀!”

“杀鸡焉用牛刀,末将愿替主公出马,荡平北地群胡。”

见状,卫朔忙出言解释道:“朔执意北上,非为征讨诸胡,而为了祭拜轩辕黄帝。”

……

在安定大军攻略泾水沿岸诸城时,上郡李暠部也不甘示弱。

与王仲德合力拿下河西之地后,李暠迅速西渡洛水,兵围杏城。

在李暠咄咄逼人之下,秦将狄伯支只好率众退守北地郡。

北地郡民少地狭,夹在冯翊、扶风两郡间,面积仅比新平郡大上那么一点点。

眼下北地郡已被河西军重重包围,狄伯支根本没信心再打下去,可又不敢投降。

毕竟大都护卫朔是出了名的仇恨胡虏,尤其对各胡虏贵族,鲜有优容者。

十年来,大都护用数以万计的胡虏首领、贵族头颅,铸就了赫赫威名。

然面对河西军碾压似的强大,除了感到恐惧外,他浑身上下充满了无助感。

如今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掉,狄伯支束手无策,只能坐困富平等死。

数万河西军兵分两路,一东一西,如黑云摧城,气势磅礴,吓得北地诸胡纷纷逃难。

由于,大量胡人逃亡富平,一时间富平县内聚集了数万羌氐胡虏。

狄伯支原本还为手中兵力不足苦恼,如今凭白来了数万胡虏,倒也算是意外之喜。

面对各地胡虏逃亡,而河西军依然不慌不忙,继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李暠由东北向西南,卫朔由西南往东北,两支河西军不断压缩胡人生存空间。

三月中旬,卫朔统军兵临黄白城(今三原县东北),旬日就拿下了富平西边门户。

正当狄伯支与众胡以为河西军将兵临城下时,殊料卫朔竟未继续率军向西挺进。

卫朔在黄白城转了个弯,北上前往截薛山,以祭拜华夏始祖——轩辕黄帝。

截薛山,又名荆山,亦名中华塬、荆原、荆山塬,位于黄白城以北。

据《史记》记载:黄帝铸鼎荆山(截薛山)之阳,鼎成,驭龙升天。

也就是说,截薛山乃黄帝驭龙升天之所,乃华夏最重要的人文圣地之一。

只可惜胡虏乱华,已有近百年未曾有汉人到此祭拜过轩辕黄帝。

卫朔打马来到截薛山下,下令大军在山脚下安营扎寨。

“大都护,这里就是轩辕黄帝铸鼎升天之所?”康龙看着四周光秃秃石头,不敢置信。

“当然!走,我们上去祭拜一下轩辕黄帝。”说着,卫朔下马徒步上山。

上山时,卫朔脚步也放得极轻,一步一步地走在山间小道上。

或许是受大都护影响,或许是出于对华夏始祖的敬畏,其他人无不肃穆庄严。

不一会儿,众人登顶截薛山南眺,但见泾渭分明,整个关中平原尽收眼底。

摆上牺牲祭品,点上燃香,在烟雾渺渺中,众人以卫朔打头,纷纷行三跪九叩大礼。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冑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更千年,外胡蔑德。”

“河洛不守,中原为墟。并雍燕冀,冤魂何多!”

“苍天在上,厚土在下;神鬼凄凄,蒹蕸苍苍。”

“后世子孙,别无它物,唯以牺牲,以告先祖。”

“卫我神州,耀我华夏。奋发图强,昭告圣主!”

祭拜完毕,众人挺立山顶,眺望远处景致。

忽然,卫朔扭头看向旁边崔宏,问:“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为何魏晋以来,夷狄能屡屡打破旧例,开旷古之先河?”

“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圣地、华夏乐土,却偏偏任由鲜卑、匈奴、羯、羌、氐等胡虏腌臜之辈称王称霸!”

“玄伯公,你学究天人,可能告诉吾其中缘由么?”

“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后世子孙,不再经历今日之苦难?”

“这……”

“臣以为永嘉以来,夷狄入主中原,并非天意,实乃人祸。”

“汉末以来,华夏纷争不断,终致元气大伤,而夷狄乘乱而作,扰乱中原。”

“彼时若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达人志士,岂有冠履倒置之叹?!”

“不过,胡虏终究乃蛮夷之辈,虽能横行一时,却不如我华夏源远流长。”

“胡虏终无百年之运,而华夏五百年则必出圣人。”

“从永嘉之乱算起,胡虏作乱中原将近百年。”

“而从孔圣出生计起,距今已九百五十余年。”

“主公可知这意味着什么?!”崔宏意味深长地问。

他不等卫朔回答,遂两眼放光道:“时至今日,胡虏当灭,华夏终将在圣人带领下走向复兴?!”

“以臣来看,主公就是天定圣人,将彻底终结百年胡患。”

“玄伯公过誉了,朔如何敢与列位先贤比肩?!”

“主公无须妄自菲薄,在臣看来,光是如何防范胡虏作乱上,历代未有超出主公者。”

“诶,那是因为朔站在历代先贤肩膀上,所以目光比他人更深远一些罢了。”

关于防胡虏作乱,作为当世汉族精英分子,崔宏曾私下揣摩过此问题。

投靠河西后,在卫朔影响下,更是接触了不少民族融合理论。

他非常赞同河西推行的民族同化政策,更对“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个邦国”这类观点推崇备至。

因为,河西就是活生生例子,在不断强化下,各族间差异渐渐消失。

今走在河西街上,放眼望去,再也看不到服饰各异、操着不同语言的族群。

“胡无百年运……”崔宏喃喃自语:“验之今日,信乎不谬也!”

“不错!”旁边姜纪同样是满脸激动。

“天运循环,值此之时,华夏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

“其当外驱胡虏,内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众人在山上待了许久,直到天快黑了才匆匆下山。

自截薛山祭拜黄帝后,很快有一条谶语流言传遍了四方。

而各地胡虏闻听此谶语引起一片混乱,各个肝胆欲裂,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