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594章 向外探索

第594章 向外探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p

“天师可知孤为何支持法显西行?”

闻言,寇谦之不由凝眉陷入沉思。

是呀!雍王为何支持法显西行?难得真是为了求取真经?

不,这不可能!雍王绝不可能自毁根基。

以寇谦之对雍王了解,雍王压根儿不看好佛教,不然当初也不会扶持新天师道。

可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了雍王,竟会对一个和尚西行抱有如此大兴趣?

“贫道不知,恳请殿下明言。”

“法显西行真正吸引寡人之处,在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对未知世家的探索?”寇谦之满头雾水道。

“然也!法显能不能取来真经,孤并不关心。”

“但他沿途所记录下来的海外地理风俗,对中土来说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中土看起来很大,因为她容纳了数千万华夏百姓在此生存、繁衍、发展。”

“但其实又很小,因为华夏人口会越来越多,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将越来越严重。”

“总有一天,华夏将再也无法承担华夏民族发展。”

“也许你会说,寡人在杞人忧天。”

“然亚圣孟子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忧患意识,这是激励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为了预防这一天到来,华夏需要提前布局,需要向外探索,去发现、去征服更多土地。”

“而眼下法显记录下的文字、地图,将是未来华夏对外扩张的指路明灯。”

尽管卫朔道理讲得很清楚,但显然寇谦之并不十分理解,对海外探索颇不以为然。

不过,寇谦之有此想法也不算意外。

毕竟在古代华夏人眼中,海外均是蛮荒之地,如何能比得上中土繁华?

另外,华夏人有很重的乡土情结,并不十分情愿离开故土远行。

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民族大迁徙,似乎都是在战乱影响下被迫进行。

想按部就班推动华夏人自主去探索海外世界太难,卫朔只好将目光放在天师道身上。

既然佛教徒都能为了求取真经远行域外,新天师道为何不能去海外探索仙家洞天福地?

“寇天师,孤是不是对你们天师道太宽容了?”

“以至于让你们过得太安逸,内心深处缺乏忧患意识与上进心?”

“殿下何出此言?新天师道怎会没有上进心?”寇谦之额头满是汗水地否认道。

“孤看未必。”

“看看法显,为重振佛门,甘愿以六十高龄孤身前往天竺求取真经。”

“再看看你们天师道,教中有谁堪与相提并论?”

“或许你们成功来得太容易,缺少佛教所经历的磨难,以至于你们开始满足于现状。”

“同时,因为缺少忧患竞争意识,你们开始变得故步自封,不敢甚至不愿向外发展。”

“殿下,这可真是冤枉我教啦。”

“那佛教产自域外,传到中土时纰漏众多,自然需要法显亲到其发源地以辨真伪。”

“但……但我天师道脱胎于传统道教,各种典籍十分齐全,哪需要向外求取真经?”

“嘿嘿,孤不否认你讲得很有道理。”

“但孤来问你,难得你教中就没有需要向外验证东西?”

“比如典籍中记载的各种洞天福地、海外仙山,难到你们就不去探索一下?”

“这……这玩意儿不都是胡诌的吗?”寇谦之苦着脸道。

卫朔故意憋着不笑道:“你怎么知道那是胡诌?万一是真的呢?”

“你没有亲身去验证,怎么敢出言否定?!”

“所谓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岛究竟在哪儿?九州之外是否还有九州?”

“这些不都该你们道教徒去探索、去发现吗?”

“除此之外,难道寇天师只满足于在中土传道,就没有想过将新天师道传遍天下?”

“你看看人家佛教,原本只是域外蛮夷天竺所有,如今却都在中土生根发芽。”

“当初若不是孤帮了你们一把,还不知眼下道教会是什么光景!”

“想想孤都替你们感到羞愧,在自家大本营被佛教打得一败涂地!”

原本他与师父成公兴一直未重振了道教荣光而沾沾自喜,如今听了雍王一番论述,顿让寇谦之无地自容。

不过,想想也是,他有什么资格沾沾自喜,眼下道教大兴确实与他关系不大。

即便没有他寇谦之,哪怕再换个人,只要有雍王一力支持,道教照样会兴盛起来。

没错!雍王说得没错,天师道不该满足于只在中土传教,应该勇于向外开拓。

“总体来说,你们新天师道或者说传统道教缺乏向外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向外探索?”

“是的!”

“犹如汉博望侯张骞通西域那样,向着未知世界大胆探索。”

“如此不仅对传播新天师道大有裨益,对华夏来说也大有益处。”

在西方殖民时代,宗教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作用,甚至充当着先行者身份。

基督传教是列强殖民时代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传教士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殖民者,他们用比较平和的手段,支持着殖民、从事着殖民。

甚至为了传教殖民,基督教还罗织出一整套的话语体系,将基督教等同于文明,反之则是野蛮、未开化。

欧洲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如火如荼的时候,也是基督传教的鼎盛时期。

而基督传教和殖民扩张更是惊人地暗合,传教唯一目的就是拓展基督帝国的疆土。

再翻开明末那段历史,你会发现早在数百年前,西方教士就已来到了华夏。

他们既把基督教带到了华夏,也把华夏介绍给了西方。

卫朔希望传统道教也能扮演这种角色,既把华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带回中土,以开阔华夏民族眼界。

而这也是卫朔不得已而为之,既然大部分国人眷恋乡土不愿远行,那不如让新天师道作为华夏探索世界的先锋。

“寇天师,孤让你们去探索海外,除了宗教上需求外,更多是华夏未来考虑。”

“等日后战争结束,天下太平,国内将会很快得到复苏,百姓生活也会得到提高。”

“但中土就这么大,早晚会无法满足华夏民族需求。”

“到那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转向外界。”

“但有句话讲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任何事不早作打算,只靠临时抱佛脚绝对不行。”

“如今你新天师道在官府支持下,已基本上在中土站稳脚跟,是时候向外开拓了。”

“殿下,让本教充当对外开拓之先锋倒不是不行,只是贫道不知从何做起啊?”

“嗯,这倒也是!”

卫朔微微颔首,非常理解寇谦之难处。

从古至今,除了张骞出于政治需求跑了一趟西域外,官方再无任何探索行动。

如果真按照所谓道教典籍记载去寻找什么‘海外仙岛’,估计立马会被当成徐福第二。

不知为何,卫朔又想起了攸侯喜与印第安人,虽然明知是假的,但古人不知道哇!

“不知寇天师可曾听过攸侯喜这个人?”

“攸侯喜?没听说过?他是干什么的?”

寇谦之不知道攸侯喜并不意外,因为这个人也不怎么出名。

若不是刻意去了解,怕是崔宏等熟读经史子集的当代大学问家也未必知道。

“此人姓子名喜,乃商朝淮夷一部诸侯攸国国君。”

“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后,攸侯喜率领十万将士出征,希望挽救商王朝。”

“他们从今天的淮南地区出发之后杳无音讯,从此消失在历史记载之中。”

“孤听说了一个传闻,据说在纣王自焚朝歌后,攸侯喜率麾下人马乘船在极北之地渡过了海峡抵达了大海对岸,并在当地繁衍生存下来。”

“还有这种事?怎么听着像天方夜谭?”

“此事是真是假,孤也不清楚,可对你们天师道来说不正是一个机会?”

“你们完全可以打着寻找炎黄苗裔的名义去海外探索,顺便再找找所谓的仙山仙岛。”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