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14.3
时间真是消磨怨恨的良药,五年过去了, 李正孝当初的怒气也散得差不多了。
他竟然有些想起那个老女人的好来。
被骄纵大的孩童, 是很容易没心没肺的,李正孝意识不到什么孝顺亲情, 只是有娘没娘的区别,在林氏一去不返的时间里, 他是能慢慢体会到的。
以前他在外野完, 家里无论如何,总有热饭暖床, 可是等林氏不见了,他回到家揭开炉灶, 里面是空荡荡的,再一摸床铺, 也是冷冰冰的。
最开始他气愤,就这么饿着肚子裹着衣裳睡了, 可是一觉醒来, 林氏没有回来,五脏庙却难受得不行了。
人总要吃东西的, 李正孝没办法,只得自己去煮饭。
可他哪里会煮饭呢?米不会淘, 也不晓得加水,就这么一盆大米压在锅里, 生火后直接成了焦粒。
他气得踹烂炉灶, 拿着身上剩的一点银钱去街上买了烧肉吃。而当晚, 又是冷炕裹衣睡下的。
一天一天,林氏不回来,钱花没了,再生气李正孝也只得自己学着做饭,可等到天气热一点,问题又来了。
被褥长时间不洗不晒,臭了。
李正孝耐着性子拿被褥去泡水,堪堪晾晒到院里,官家的人来收房了——林氏卖了这院落,按照官家做法,就是这时收房的。
因怨恨林氏,李正孝口中骂骂咧咧的——这一年他骂的咒的大多都往林氏头上去了,如果他有闲心计算一下,就知道口中出现林氏的次数大约是他此前半生总和了——可再不甘心,他这种欺软怕硬的对着官家也不敢放肆。
李正孝离了李家院落,在街上晃悠的时候,大概是第一次感觉到天下之大,无处容身的凄凉之感。
这里要说一下雀娘了,当初李正孝是迷她迷得不行的,两人山盟海誓,李正孝也下了决心要为她赎身。
只是他才想好了如何诓骗林氏拿出钱来,结果回到家就遇上林氏携款潜逃的事来,他怒火正盛,满心都是要狠狠教训一顿那个老女人的想法,倒把雀娘忘在了脑后。
及至几天后,他憋着气在家里做饭,想到雀娘,却又因答应的事没办而羞愧,怯于去见她。
所以林姝戈所知的,剧情中李正孝在暗香阁打死人一事,就因此轻飘飘的度过了。
而等李正孝稍稍安定下来,因思念想要去找雀娘时,却又因身上没有银钱直接被暗香阁拒之门外了。
其实相处了一段时间,李正孝是相信雀娘为人的,他觉得她不似一般卖笑女子只认钱不认人,只是他找不到门路见她,也就更无从谈起带走她了。
他心甘,她情愿,那又如何?
暗香阁就如同一条天河,将两人远远隔了开来。
李正孝要为雀娘忧愁,家里又不似从前给他依仗,他连吃饱穿暖都艰难,如今更是流离失所,如何再奢谈情爱?
平日里那些勾肩搭背,呼朋唤友的,如今也如同鸟兽散去,李正孝在短短几月内,真正体验了何谓世态炎凉。
他自己变得有些怂起来——从前无论犯了什么事,做了什么孽,李家都可以为他兜底,哪怕李家没落之后,也还有个林氏依旧惯着他。
可是现在他在外面并不像从前那样有底气了。
又,浑浑噩噩过了两年,李正孝在码头常驻了下来,他下苦力,为过往船只搬运货物,就这么一点点活成了如今沉默而麻木的模样。
大概就是经历了这些不易,他才在后来越来越来想起林氏的好来。
她为他做饭,洗衣……再久一点之前,或许还有环抱绕膝之乐?李正孝记不太清了,他从前很少为这些事上心。
只是某天经过一户人家,他看见那家里的慈母幼儿玩乐,这种从前他漠视的场景,如今看来竟让人有些羡慕。
李正孝想要一个家了,是雀娘很好,是林氏……
也很好。
他这样想到,弯身出去吹熄了床前灯烛。
————————————————
眼看灯灭屋暗,林姝戈拿了条手帕,裹着几十两扔进了李正孝的屋中。
只听那边窸窣一阵,灯火重新点起,有人开了房门,沉寂一阵后脚步声匆匆往院落外来。
林姝戈退到阴暗处,转身离开了此处。
做这一切的时候,她的思维很空,并没有多想,甚至等到她离去,她才意识到刚才的举动并不在一开始的计划中。
林姝戈眼神晦暗。
她能感觉到,自己并不是被、操控了,但是又确实有一股莫名的情愫在作祟……
是这具身体的原主林氏?
可原剧情中,正是李正孝一手葬送了林氏性命……
林姝戈有些不能理解,又似乎有些明白。
不再多管,林姝戈已经打定主意,既然李正孝这边在安分生活,并没有威胁到她的苗头出现,那么她今后再不会到这县城中来了。
最后看了那院落一眼,门口处因夜风寒冷而有些哆嗦的李正孝还在四处张望……
——————————————————
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十五个年头,林姝戈六十岁了。
她的头发大部分已经斑白,皮肤也如同夏日里晒得久了的橘子,挤一挤就是大片褶皱。
她完全是这个世界的老太太模样了。
经过后期的调养,林姝戈的身体不算太差,她耳聪目明,只是腿上早年因旧患落下的疾偶尔会发作,因此林姝戈这些年已不大爱出门了。
林氏药铺发展得很不错,林姝戈在早几年请了掌柜,两个女儿在后方负责统筹。
其实随着生意扩大,不是没有强人眼红林家的药铺,城中的仁心堂就曾经上门来,说要与林姝戈‘探讨医术’。
林姝戈婉拒过一次,那仁心堂当是示弱,大胆直言索要林氏的药方。
而在这个各家药方自珍,秘而不宣的年代,仁心堂的举动与抢夺传承无异。
那时仁心堂家大业大,许多人都觉得林氏药铺这回要吃个大亏,结果同年七月,林家大娃在乡试中拿了首榜十七名举人的消息传回,让整个县城都沸腾不已。
旁人对大娃的印象,多还停留在当年那十二岁流落街头的瘦弱倔强孩童形象,后来虽然知道他被林氏收养,又重新上了学堂,可是哪里能想到,他会有今天的造化?
林家一时间如烈火油烹,冰人媒婆无数,踩烂了门槛。
林姝戈出门,必被三姑六婆团团围绕,恭维谄媚不断。
僕石乡的乡邻从前对林姝戈和气,如今却更多了一份恭敬,对她的称谓也变为了“林老夫人”。
等关上门来,那些上了年纪的乡人回想当初孤身来到本乡的林氏,都十分暗叹羡慕。
当时她是孤家寡人,年纪已大,也不像有财富傍身,引来不少人同情,可如今这才多少年,她药铺赚的盆满钵盈,身边也围满了孝顺儿女,大娃更是读书出息,眼看着要做官做宰……
士农工商,多少富户倾尽全家之力,也难跨一个阶级,可是林氏就是这么命好,收养了个好孩子,一下子就改换了门楣!
林氏药铺虽然还只是一个药铺,但背后站着举人老爷,还有谁敢觊觎?
仁心堂起事时势大压人,一副要摧枯拉朽的样子,此时也如无声鸡子,静悄悄没了下文。
有僕石乡夜游的乡人,还传言见到仁心堂掌柜乘夜而来,带着大批礼物登门致歉。
……
又过一年,林家二娃考取了武状元,三娃五娃一个做了秀才,一个考得了童生……
县城中稍有家底的,都托媒人探问林家女孩儿,只是从前那些普通的媒人儿还敢上门,如今非官媒、大媒,都轻易不敢上前,稍微差点儿的人家,媒婆处便被拒了回来。
林家的前程,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见……
收了林氏几子的学堂,如今日日有外县人丁来往,只为在门下听学。
林家附近的山田草地高价售出一空,只因不少人迷信这边风水上佳,旺丁旺才。
僕石乡人引以为荣,出门交际必说林家的传奇,林老太太在他们口中,也成了百世善人,菩萨护佑,才有了林家如今的繁盛光景……
林姝戈八十二岁时,弥留在床。
以这个时代的人均寿命而言,她是高寿,哪怕立即离世,也是喜丧。
可底下那七个已是中年的男女还是哭得不能自已。
他们文有当朝一品,武有□□大将,男有天子心腹,女有庙堂官眷,可是他们都还记得,如果没有床上老人,他们的人生际遇,就是另一番境况。
哭声越发哀戚,门外林家奴仆跪了一地。
宫廷内天子金口,玄黄圣旨奉在林氏床前,林姝戈的身上是诰命朝服,她死后,林家原址要大兴土木,建奠堂,起牌坊……
她的事迹,也将记入地方志中,流传后世……
剧情中林氏死于不孝子之手,现在如果林氏有知,看着底下的孝子贤孙,不知道会不会觉得欣慰?
林姝戈最后看了一眼堂下那些哀哭的男女,闭上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