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敲打
一行人路过火车站,曾校长停住了。
“三道河火车站,原来是个小站,快车到这里都不停,只有几趟慢车在这里停靠。现在快车都在这里停靠,这也跟林驹有直接的关系。就是因为技术学校的创办和三道河中学崛起,才带来大量的客流”。
接着就到了三道河街里。
“曾校长,你们这里旅店和饭店不少啊,房子也比别的地方漂亮许多”。
李主任看出了差别。
“是啊,这都是外来人员增加的缘故。房子好,是因为这里的百姓收入比较高,生活水平比比别地方高出一大截。你们看看那些大棚,再看看电视机天线,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这也跟林驹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电视机几乎都是林驹的技术学校组装的”。
“这个正在施工的工地,也是林驹的,他将建成一座六层楼房,将来是一个新技术学校的所在地”。
“六层楼房?规模不小啊。这就林驹的天驹新技术学校吧”?
云霓叹道。
“是的,就是林驹的,投资几十万呢”。
说着又到了原来的技术学校。
原来的技术学校,已经搬到三道河中学去了。牌子已经摘走,现在的新牌子是“中外合资天驹服装有限公司筹备处”。
里面也有一些工人,正在施工。
“这里就是原来技术学校的校址,现在改成了服装公司的厂址。这个技术学校,当初就是林驹和他姐姐两个人创办的。那个时候林驹15岁,她姐姐18岁。名义上是我们三道河中学的学校,其实我们只是提供了校舍和名义,剩下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教学活动等等,都是他们姐弟两人在操作。林驹上学期间,就由他姐姐在主持一切”。
“你们刚才见到了林校长,如此年轻就当校长,就是这个原因”。
“这所技术学校的创办,意义重大。首先是给广大的农村青年提供好了一条就业门路,为众多的农村家庭提供一套致富道路”。
“其次是为三道河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农户,提供了大量的免费技术培训和服务。如今遍及本地区的塑料大棚,就是从这个技术学校推广开来的”。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为我们三道河中学提供了大量经费,这在三道河中学的发展当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真是想不到,林驹小小的年纪,竟然做出了这么多的事情”。
连一向对林驹有些不满的谭副院长,也不禁有些感慨。
“这只是一部分,等明天到了林家堡和马家堡子,那里的人会跟你们说林驹更多的事迹。今年他们村里的学校,就是村民们自己出钱盖的,其中林驹一个人就出了三万块钱”。
“三万”?
徐老师只剩下惊讶的份儿了。
“不仅出钱建设校舍,连学校的取暖用煤都是林驹和他姐姐两人出钱给买的。林驹虽然有钱,但是很大方,总是喜欢帮助别人。事情做了就做了,从来不居功骄傲”。
“是啊,林驹真就是这样的人。那年他刚入学的时候,就救了一车人,然后又开车把司机及时地送到医院,救了司机一命”。
李院长不禁说起了当年的事情。
“哦,还有这样的事儿”?
曾校长都感到意外。
“曾校长,这事儿你不知道”?
“不知道,不仅我不知道,连他家人恐怕都不知道,别人就更不会知道了。他从来没说过这件事儿”。
“这件事情当年在我们学校轰动一时,我们系里还举办了向林驹同学学习的活动。”
李主任把当年的事儿给搬了出来。
那场活动,开始的时候轰轰烈烈,后来虎头蛇尾,无声无息的不了了之。
当然,现在说起来比较丢人,李主任就把后来的事情,自动省略不提。
进了院里,在建筑中间慢慢走着。
“今年根据上级指示,技术学校移交给三道河中学直属。林驹全力支持。还把价值十几万的教学设备和器材,无偿捐赠给学校,精神可嘉,令人敬佩”。
此时这个校址已经归林驹所有,原来的用设备器材抵顶价款的事情,也已经办成。
林驹补交了三万块钱,就已经取得了原技术学校的产权。
不过这个细节似乎有点儿损害林驹的高大形象,曾校长就略过不提。
林驹这样大好青年,三道河人的骄傲,怎么会做那种事情呢?说出去,不仅影响林驹的形象,也给三道河人丢脸不是?
“这个服装厂,今年冬天就能投产。全部采用进口设备,生产出口服装,不仅能够出口创汇,还能为本地和周边地区提供一千多个就业岗位”。
“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每年还能为这些人增加一二百万左右的收入和大量的税收,是真正的利国利民之举。”
“你们经贸学院培养出林驹这样优秀的学生,我真的为你们感到骄傲啊”。
“别别别,曾校长,你可千万别这样说。我们感到有愧啊,没能留住林驹这样学生”。
曾校长领着几个人出来,一路上给林驹大唱赞歌,其实就是想叫谭副院长几个人难堪。
对于经贸学院给林驹处分,曾校长也很生气。
他搞了一辈子教育,深知对一个学生的处分会有什么后果。
学校作出处分很容易,但很可能给学生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所以,曾校长对于处分学生非常慎重。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处分学生。
曾校长对于林驹了解甚深,林驹所说的学校处分他的原因,他毫不犹豫地就相信了林驹。
即使今天经贸学院的人亲自上门,曾校长也要敲打敲打他们。
从服装厂工地出来,一行人就到了二姨家饭店。
林驰、郑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卓老师已经在此等候。
于是就开始炒菜,没多久菜上来就开始喝酒。
起初的时候,谭副院长等人还比较拘谨。
但是到了酒风很盛的三道河,曾校长、郑组长、卓老师、林驰都是酒场猛将,一人一个节目,一人一个套路,哪里能容得他们不喝?
三道河人自古以来,不仅自己能喝,劝酒文化也深厚,而且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谭副院长几个人虽然也曾经历酒场,但跟三道河人的酒场经验比起来,终究还是差了不少火候。
没用多长时间,气氛就融洽起来,几个人开始抢酒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