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人傻钱多
昨晚,温峥辰给钟制片打电话,表示不参与拍摄。钟制片一再争取,但温峥辰态度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钟制片立刻将结果上报公司,公司老大的意思还是可以再争取一下,片酬可以再高一点,附加条件可以再好一点,不是要《月月笙歌》吗,给他们。
只有钟制片明白,现在根本不是片酬与福利的问题,而是对方根本不想接,他再增加片酬,给人家福利也是做无用功。
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连夜打电话给唐导,向他求救。毕竟,这种事情告诉袁自强毫无用处,身为袁自强舅舅的唐爱国不可能弃之不管。
唐爱国当然不可能不管,为了让外甥的电视剧顺利开拍。今天,他特意来找孔翰远,希望他能劝说叶静嘉参演《华茵传》。
唐爱国也与叶静嘉有过合作,但总归时间久远,多年不曾联系。此刻他若亲自去找叶静嘉,要求她出演《华茵传》不仅双方尴尬,而且总有些仗势欺人的感觉,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倒不如拐个弯,让刚刚与叶静嘉合作过的孔翰远去做说客。
他心知找孔翰远去做说客,哪怕说的再好听,对于叶静嘉而言也是一种强迫,但是孔翰远去找她,也算是让二人加深联系,助叶静嘉在京圈再进一步,算是对叶静嘉的一种补偿了吧,京圈的资源算的上是一种福利吧。
唐爱国做一想三,远不是袁自强可以比拟。
当然,他找孔翰远,势必会亏欠孔翰远的人情,不过他们是几十年的老同学了,常有走动,互有帮助。
这点小忙,孔翰远还是愿意帮的。
孔翰远心知唐爱国为什么找自己,不过就是他自己打电话面子过意不去,所以让自己来,也算剪接的让自己背后的京圈资源接受小叶那个丫头。
真是的,这多年了,唐爱国越来越滑头了,脑袋转的这么快,不去开公司都是浪费。
此刻,孔翰远端起茶杯,故意抱怨,“我这话说出去,人情可就一起送出去了。就小叶那个经纪人,到时候还不咬下我一口肉。”
唐爱国看了一眼孔翰远,不悦的说,“什么咬一口肉,最多就是些资源,小叶的工作室只有她和冯青黛,两个人演技都不错,你瞎担心什么?”
“少拿你忽悠别人的那套来忽悠我!他们能这么轻易放过我才怪!”孔翰远冷哼一声,这些经纪人的心都是马蜂窝,心眼子多着呢。
“行了,我知道,这次算我欠你的,你还是这么小心眼,怎么当的老师!”唐爱国摆摆手,一脸嫌弃的模样。
气的孔翰远都不跟他这种“小人”一般见识,吐槽道,“你就惯着小袁吧,我看你惯到什么时候!”
“什么惯着,自强那孩子第一次独立筹拍电视剧,自然会有诸多问题,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到今天这个程度已经是很大的成功。这次女主角出车祸也是少有的意外,我们总要给孩子一个机会。如果小连,碰到这样的事情,我看你管不管!”
说到连钊祺,孔翰远也是一声叹息,这也是个傻孩子,不过他才不会对唐爱国说自家的孩子不好呢!
“比起小袁,钊祺可是好太多。”
“自强已经开始自己筹备电视剧了,小连呢!”唐爱国很为袁自强感到骄傲,看他外甥多厉害。
孔翰远表示不服,“《礼物》的A组就是小连负责的!”
“不过就是带组,以前小袁跟着我的时候,不知道带过多少次的A组,这算什么。”唐爱国略微不屑的说。
“钊祺多大,小袁多大,怎么可以比较!”
“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还拿年龄说事!你不是说小连的导演天赋世间少有?”
两个大导演为了争论到底是谁家的孩子好,吵的不可开交,完全就是一副小孩子的样子。正是如此,代表他们关系极好。
虽说答应了孔翰远接演电视剧,但叶静嘉不会主动去找钟制片,表示自己要签约,那样太掉价。
果然,钟制片听唐爱国说叶静嘉同意接拍后,立刻再次主动上门。
可谓是三顾茅庐,温峥辰抓住机会,狮子大张口,片酬资源全部要求加码。
对,叶静嘉他们确实不敢得罪孔翰远与唐爱国,但他们也不是好欺负的!既然你们乐祥非要叶静嘉出演,那就接受叶静嘉工作室的怒火吧。
在双方谈好条件片酬后,叶静嘉终于答应接拍。
这部总共60集的电视剧,最后叶静嘉拿到的片酬是她官方报价的两倍,高到圈内人令人咋舌不已。
不少圈内人依旧觉得乐祥影视是人傻钱多,被叶静嘉趁机狠咬了一口,他们认为叶静嘉根本不值得这么多钱。
之所以这样想,只是因为这次片酬是叶静嘉拍电影片酬的十多倍,涨的太凶残。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叶静嘉早已不出演电视剧,之前参加《点滴印象》也是打包加分红的方式拿钱,没有一个准确的价格。
《礼物》也好,《九日记》也罢,虽说都是叶静嘉荣获影后拍摄的电影,但因为电影本身是大制作,无数女星趋之若鹜,所以价格方面一直处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但是,如果用奖项来评估,现在的叶静嘉值得这个价格。
毕竟,她是受到金玉兰与金凤凰双重认可的影后,是一连接拍顾白两部影片的顾女郎,是票房女王。
这次乐祥付给叶静嘉的酬劳,确确实实将叶静嘉的身价提到了一个他人望尘莫及的高度,真正奠定了叶静嘉一线女星的地位。
除了价格,其他说好的福利,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月月笙歌》更是直接写到了合同里。
最后签约的时候,乐祥为了表达诚意,又附赠了不少福利,虽说福利很小,但是一种心意。除此之外,钟制片更是直白的问,“需要留出几个配角吗?”
叶静嘉看着合同表示,“不用了。”